危機管理平息計量經驗

時間:2022-09-25 04:25:00

導語:危機管理平息計量經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危機管理平息計量經驗

**市富春紡織公司用電容量800千伏安。2007年9月因公司內部用電設備曾發生故障,請某施工單位進行電房改造后,發現公司的電能計量裝置每月抄見的電量比供電公司抄的要少3-4萬千瓦時。富春紡織公司就此兩次質詢**供電公司,**供電公司計量中心兩次帶設備上門檢測,均證明計量準確無誤,并向富春公司出具書面檢測結果。由于富春紡織公司電工向該公司領導引薦了“土專家”查找原因,該專家認定是供電公司計量“有鬼”,對此富春紡織公司總經理深信不疑。2008年3月25日,富春紡織公司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上訴**市經委,稱供電公司“多抄電量20余萬度,造成電費損失13余萬元”,要求盡快解決問題。一起考驗**供電公司誠信度的計量風波由此產生。**供電公司了解到富春紡織公司文件內容后,高度重視,迅速啟動了危機管理預案。當日,公司計量部門提供準確信息:供電公司的計量準確無誤,富春紡織公司所以不接受供電公司檢測結果,主要是受“土專家”誤導太深。時值國網公司系統正大力開展計量專項監督活動,**供電公司決定借此案例,向全市廣大用電客戶作一次供電計量知識的宣傳。3月28日,**供電公司向市經委匯報,建議由市經委牽頭,請質量監督局專家現場檢測,用政府權威部門的檢測結果,徹底平息計量風波,市經委當即接受供電公司建議。2008年4月2日,在市經委電力科主持下,市質量監督局和供電部門的電能計量檢測專家一同來到富春紡織公司配電房,進行現場檢測。同時邀請報社、電視臺等三家地方主流媒體共同采訪報道檢測過程和結果,旨在有效維護和樹立供電公司計量檢測權威和供電企業形象,借機向全市用電客戶普及一次用電計量知識。檢查結果很快揭曉:**供電公司安裝的0.2S級電子計量表,其精度高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富春紡織公司安裝的2.0機械表精度低于供電公司表計。同時計量專家找出了富春紡織公司每月抄見電量與供電公司相差巨大的原因:該公司電工不會按不同電表的倍率進行換算!供電公司的電流互感器是50:5的變比,而富春紡織公司的電流互感器是75:5的變比。按照專家的指點,富春紡織公司當場將兩只電表的電量數字抄下換算,兩者之間只相差0.4%。真相大白后,富春紡織公司的領導心悅誠服地表示歉意。4月3日,**電視臺晚間新聞節目、**日報和大江晚報先后客觀報道了這場計量風波。

**供電公司在處理“3.25”計量風波過程中,處理手法嫻熟,技巧運用得當,抓住了快捷反應、媒體溝通、政府支持等處理危機的要點,做到迅速化干戈為玉帛,不失為供電企業危機管理的一個成功的案例,該案例已被安徽省電力公司向全系統重點推薦。從成功化解“3.25”計

量風波中,供電企業得到了如下啟示:

一是要嚴把質量關。計量裝置的準確性關系供電企業的生命。在平息“3.25”計量風波過程中,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確實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但如果供電計量裝置確實存在問題,其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不僅關系到**供電公司的聲譽,很可能引發對整個供電行業的誠信危機。因此,嚴格招標,嚴把電表質量關非常重要。

二是要嚴把資質關。供電企業計量工作資質是從事計量工作的前提,也是保證計量結果合法和權威,減少質疑和糾紛的基礎。重點應嚴把四項:獲得當地計量部門授權并在有效期內,檢定人員持有資質證書并在有效期內,現場運行的計量器具合格并在有效期內,現場校驗使用的檢測儀器經過省電科院計量中心鑒定并在有效期內。

三是要嚴把培訓關。既要加強供電企業計量人員、用電檢查人員、抄表人員等直接接觸客戶一線人員的錯接線判斷、故障分析、差錯電量計算等專業知識的培訓,也要引導好企業客戶電工入崗培訓,使其具備必要的計量知識和一般性計量故障判斷能力,從而減少計量糾紛,維護供電企業形象

四是要嚴把合作關。當計量糾紛發生時,供電企業作為電力供應者,又是計量檢測者,既是服務員又是裁判員的雙重角色很難令客戶信服,對解決糾紛往往事倍功半。在當前國網系統開展計量專項監督活動之際,供電企業要更加密切同當地政府、計量管理部門和主流媒體的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媒體參與、企業配合”三方計量監督活動機制,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徽**供電公司周金富劉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