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多經工作思考

時間:2022-09-26 04:41:00

導語:供電多經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電多經工作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供電多經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就拿****供電公司所屬多經企業來說,各項經濟指標年比年都不同程度地翻了幾番,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與地方民營經濟和改制企業的發展步伐差距還很大,迫切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解決。

一、供電多經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一)人才匱乏是制約發展的桎梏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宏觀經濟環境和微觀經濟主體的內在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供電多經企業面臨的競爭對象日益強大和多樣化,競爭更為激烈,靠主業壟斷而獲得大量市場機會的時代將逐步不復存在。相反,其原有的人才缺乏的痼疾日益暴露并成為制約發展的桎梏。據調查,目前供電多經企業的法人代表大多數既是管理者,又是銷售者、技術設計者、收帳者,所有生產經營集于一身,這怎么能做大做強呢?有的法人代表一個月的手機費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據說都是業務電話,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以致于根本沒有時間去研究、制定多經企業的發展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多經企業的發展。人才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主要方面:1、缺乏專業人才。由于規模小、資金不足等原因,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高效技術工人。據調查,在供電多經企業中技術人員不足10%;60%的需要專業技術人才,40%的需要經營管理人才,30%的需要市場營銷人才。目前,由于受供電體制影響,供電多經企業對人才資源的投資少,人才青黃不接,影響了發展。2、員工整體受教育培訓程度不高。有的多經企業從未對員工進行過培訓,忽視了自身對人才長期培養,直接導致了后續發展動力不足。3、留住人才難。有的多經企業雖然在社會上也招聘了急需人才,它不具備外企、其他企業在薪酬結構、發展空間等方面的競爭優勢,也沒有在福利、勞保、社保等方面的強勢吸引力,使得在留住人才方面具有先天不足,影響了其發展。

(二)創新乏力影響競爭能力

供電多經企業的創新乏力包括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兩個方面。目前,供電多經企業管理模式較落后,習慣于“人治”,加上主要依靠簡單的機械操作,技術含量不高,面臨的壓力大,大部分法人代表覺得自身的競爭力較差。1、制度創新不夠。目前,大多數供電多經企業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受制于主業的限制,缺乏公平的競爭機制,機制與體制不活,創新力也不夠,如何盡快改變這種狀況是擺在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2、技術創新能力較差。第一,科技投入不足。據筆者所知,絕大多數多經企業技術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足1%,有的甚至為零。第二,技術創新的基礎薄弱。在多經企業,科研人員少,拿不出高科技產品,導致附加值(或毛利額)不高。

(三)資金不足是制約發展的瓶頸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資金不足一直是影響多經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造成資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有:1、融資渠道不暢。一是金融機構緊縮銀根,借款門檻抬高,銀行貸款困難。二是民間借貸尚不規范,存在著較大的信用風險和不穩定因素。2、多經企業資金占用嚴重。近幾年,由于原材料的價格提高,加劇了資金緊張的狀況。3、貸款拖欠突出。主要是企業間相互拖欠貸款,形成新的“三角債”。

(四)品牌形象影響發展后勁

目前,供電多經企業有品牌形象的拳頭產品為數不多,直接影響了其發展后勁。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多經企業自身對品牌形象的觀念淡薄,未注意到這個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效益。當一個企業自身的產品進入市場,沒有馳名商標發展戰略,這個企業只不過擁有一個向市場“銷售”的目標而已,如果自始至終堅持單純銷售目標必將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失敗。我們有些多經企業生產的產品就因為不是品牌、沒有樹好形象而銷不出去,即使銷出去了,在市場上轉了兩圈,也經不起市場的抨擊,一個浪花被卷回來而宣告失敗。二是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追求眼前利益,滿足現狀,“小富即安”,沒有長遠的發展理念,品牌形象較差,不敢花錢投資在品牌戰略上。多經企業如果還是有舊的思想觀念,不注重產品開發,不注重企業形象,不強化品牌形象意識,那么在未來的市場上,多經企業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二、供電多經企業走出困境的幾點思考

(一)營造環境,鼓勵多經企業人才施展才干。當今時代,經濟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為此,要按照黨管人才的要求,加強對多經企業的人才管理,尤其是經營者和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的客觀指導、組織協調和考核評定,確定人才發展規劃和投入體系,把人才培養作為一項戰略性工程來抓,放入重要議事日程。一是立足培訓,構建人才培養增值機制。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為現有人才加強培訓教育,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綜合業務水平。二是要更新觀念,創造優惠寬松的人才政策環境。要制訂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敢于打破各種人為的、制度的制約框文,降低門檻,產生“洼地”效應。三是完善激勵機制,營造留住人才的氛圍。在政治上要關心,在名譽上要表彰,在事業上要激勵,在經濟上要獎勵,在感情上要尊重,在生活上要照顧,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氣氛。

(二)促進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1、要大力支持創新。一是要建立有關組織機構體系,加強對技術創新的組織領導和服務;三是要運用經濟杠桿等手段,推行其技術創新;三是要建立健全制度,促進技術創新,從制度得到保證。2、多經企業要積極參與創新。一是多經企業要實施產權制度創新,構筑多元化、社會化的產權結構;二是要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建立企業研發中心,自主創新;三是要采取不同手段激勵員工的創新熱情,積極探索新方法,調動員工的創新熱情;四是要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的文化氛圍,從而使企業盡快過渡到富于創新精神的學習型組織。

(三)加大資金投入,拓寬融資渠道。一是要增加資金的投入。對待多經企業要一如既往的關心,不僅從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更要從資金上加以體現,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支付其貨幣資金;二是要積極穩妥地進行多經企業改制,注入資金進行改造,增加其活動;三是要對多經企業經營業績好、有前途的要敢于承擔風險,既可直接投入,增加投資收益;四是要幫助融資,積極進行擔保貸款,解決過渡難關。

(四)實施品牌戰略,樹立企業形象。一是要樹立增強品牌戰略理念。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它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消費者,當消費者認同一個品牌,也就認同了企業和產品,更意味著企業贏得了消費者,占領了市場。因此,多經企業應增強危機感,苦練內功,努力打造品牌,為自己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二是要增加品牌投入。品牌的背后是企業的形象,是企業管理文化精神的凝聚,最直接地體現在產品的品質上。為此;供電多經企業要具有自己開發設計出自己特色的產品,打出自己的商標,才能塑造出企業的形象。三是要擴大品牌形象知名度。電力多經企業要實現信息共享,發揮電力資源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打出拳頭產品,擴大電力形象,創造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