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與安全生產思考

時間:2022-09-29 11:16:00

導語:三個代表與安全生產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個代表與安全生產思考

黨的**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指出,要在全黨掀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最近,中共中央又印發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的通知,要求全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綱要》,把學習《綱要》與學習同志原著相結合,深刻領會“三個代表”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筆者通過深入學習后,試圖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安全生產的關系等三個方面結合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安全生產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的靈魂,也是貫穿**的一條主線。學習貫徹**精神,核心是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要培育和發展先進生產力。生產力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中的解釋和定義是“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表明,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同自然界發生關系的時候,擁有什么樣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利用什么樣的生產工具去作用于自然界,來實現預定的生產目的。馬克思主義認為“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人同生產工具這兩項,就構成了社會的生產力”。在生產力的構成因素中,人的因素即勞動者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勞動者是生產過程中的主體,是首要的生產力,在構成生產力的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這就說明:全人類的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按照馬列主義的觀點,人是最活躍、最重要的第一生產力。由此使我們聯想到安全生產工作對生產力的人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我們這些自然人都因人的某種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況造成和導致第一生產力的人致殘、癡呆乃至死亡,那還怎么談得上代表先進生產力、培育和發展生產力。同志說過:“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中,都同時把“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實質和核心這個高度來認識和闡述。但是,根據我國安全生產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因種種原因要發生各類傷亡事故上百萬起,每年有46萬多人死于職業、勞動安全衛生疾病,直接死于生產性事故13萬多人,受傷人數達數十萬人。從以上數據表明:我國的安全生產工作形勢十分嚴峻,任務相當艱巨,離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去作艱苦細致的工作。

第二,黨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豐富和培養先進的文化。先進文化就包括安全文化和安全科學技術,根據對各類安全事故的調查證明,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絕大部分都是由于違反操作規程,違反安全法規紀律,違章指揮所致。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們的安全文化還比較低,安全常識還很差,安全教育不落實,安全培訓不到位,上述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同志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個愚蠢的軍隊。那么沒有安全文化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愚蠢的人。根據馬克思主義觀點:在生產力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發展變化中,科學技術起著重要作用。安全文化和安全科學,是科學技術和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沒有科學文化知識,沒有先進的技術是不行的。反之亦然,在現代化建設和生產過程中,沒有先進的安全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同樣也不行,在科學文化和技術生產迅速發展的今天,時代已經進入到了信息社會、數字地球和計算機時代,許多高科技在生產安全領域運用,如果我們不學習、不重視安全文化教育,只抓生產,不抓安全,我們的安全事故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只有各級高度重視安全文化的學習和教育,人們在學習中提高了安全文化知識和常識,安全行為規范了,安全技術提高了,安全事故才會減少,只有這樣,黨代表先進文化的方向才不會偏離。

第三,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須要維護和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傷亡率和人民群眾的經濟損失,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我們共產黨人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中,再沒有比自己的生命財產更重要的利益了。我們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就是要千方百計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親民、愛民、為民,用實際行動踐行“三個代表”的思想和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理念。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減少安全事故,降低死傷人數,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遭受損失,是我們學習和踐行“三個代表”,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如果說實踐“三個代表”和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只放在一些形象工程上,放在經濟指標上,卻對人民群眾在生產過程中最直接、最現實、最切身的生命財產安全不聞不問,漠不關心,那不是真講“三個代表”,其實只不過是為自己樹碑立傳罷了,人民群眾是火眼金星,會入地三尺,入木三分的。

綜上所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與安全生產工作有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系,因此,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認真扎實的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事關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安全生產工作作出過許多重要批示,同志在黨的**報告中指出:“高度重視安全生產,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總書記指出:“安全生產關系群眾生命,要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好”。因此,我們要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二、抓好安全生產,是建設和實現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確定的我國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奮斗目標。小康,最早源出《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而作為一種社會模式卻出自于西漢《禮記?禮運》,成為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會模式。它反映了中國古人對寬裕、殷實、穩定、安寧的社會生活的憧憬和期盼。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和七屆人大四次會議對小康的涵義作了三個方面的論述:第一,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第二,物質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的充實,它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第三,實現小康是逐漸推進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時刻表。由此可以看出,不論是古人對小康的理解和構想的社會模式,還是今天黨和國家對小康的涵義理解和規范,除開生活的寬裕、殷實、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充實之外,都同時把“穩定”、“安寧”和“勞動環境的改善”作為必不可少的小康社會構想、模式和規范的內容之一,反之亦然,沒有穩定、安寧和安全的勞動環境,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小康”社會和小康生活。試想,一個如伊拉克一樣的社會,絕不是一個安寧和穩定的社會,一個事故多發的地區和企業,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這個地區和企業是不會穩定、安寧的,發生事故造成人員死傷的家庭,不是一個小康家庭。不難看出,抓安全和穩定工作是實現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因為你發展生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就是讓人們不斷提高物質文明水平,過上富裕的生活。由于這個過程中,勞動環境得不到改善,人們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輕者成了殘廢,建設這樣的小康社會有何用?所以,我們每個同志在學習“**”文件,深刻領會“三個代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要正確地全面地理解其深刻涵義,防止學習上的偏食,導致工作上的偏差和失誤,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抓生產不忘安全,抓經濟建設不忘可持續發展。小康社會建設是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密不可分的統一體,切忌不可片面的理解。

當前我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區域好轉,事故下降,形勢嚴峻。總體平穩:五年來,安全生產形勢總的是平穩下降的,特大事故高發和大起大落的情況基本杜絕;區域好轉:是說通過近幾年來不間斷地整治,絕大部分地區的安全生產形勢有了明顯的好轉,如閬中連續五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營山、蓬安、嘉陵過去是事故多發區域,近幾年來重大事故大幅度減少;事故下降:近五年與前五年相比,重特大事故由原來平均每年16至18件下降到現在的5至8件,死亡人數由原來每年300人左右下降到現在的150至180人左右;形勢嚴峻指個別地區重大事故呈上升的趨勢,全市每年仍然有一百多人直接死于安全事故。

“三個代表”的核心和本質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和搞安全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深刻認識我們所做的偉大事業的責任和份量,自覺加強這方面的學習,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重任,把安全生產工作做深、做細、做實、抓出成效來,為南充的跨越和730萬人民群眾過上真正富裕、平安的小康社會而做出新的貢獻。

三、學習“三個代表”,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

“三個代表”的核心和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每個同志就應當自覺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扎扎實實、盡職盡責地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第一,要切實抓責任制的落實。國務院針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不落實的問題,專門出臺了302號令,各級必須嚴格按照302號令的要求和省、市制定的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職責規定,抓好各級各類人員安全生產職責和責任的落實,做到責任細化、分解和落實到車頭、船頭、機頭和人頭,保證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各個時間、空間和領域,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根本利益在任何時候都不受損失,這才是向人民負責。

第二,要切實強化安全機構的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安全監管部門作為國務院領導的直屬機構,強化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黨的總書記和國務院總理等領導同志多次召開會議專門聽取安全工作匯報,專題分析、研究和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將國家安監局人員增加到近200人。市委、市政府也發出文件對鄉鎮機構安全監管人員、村社協管人員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就目前市、縣機構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按照國、省的要求,市、縣要健全安監機構,成立執法隊伍,這項工作雖然已引起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步子還較慢,工作還需要抓緊,要在落實上下功夫才行。全市現有15萬家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達30多萬人,國有、集體和個體、合資、股份制等工商企業3萬多家。而全市市、縣兩級現有安監人員(含工勤人員在內)不足50人,要面對龐大的監督監察對象,進行嚴格監管執法是極不現實的。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從“三個代表”的高度正確認識和理解強化安監機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要切實加大經費的投入。安全生產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政府應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強力整治隱患,保證安全監管機構的正常設備設施和工作經費。企業要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和行業勞動保護標準、規定,搞好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職業安全衛生健康管理體系,提高安全科技含量水平,切實抓好落實,確保勞動者生產安全和健康。

第四,要切實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和核心是人的行為安全,人的行為是人的意識的反映。因此,加強對全民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市民特別是農民的安全意識是當務之急,各級務必引起高度重視,要加強對各級各類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我市安全事故不單是發生在各類企業職工和農民身上,近年來在市、縣機關、學校等工作人員中也時有車輛、火災、炸爆、觸電和水上事故發生,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各級、各企事業單位,要按照《安全生產法》等各種法規要求,逐級、分層次、分行業抓好教育培訓,加大教育培訓的投入。市民要認真落實市政府“四個必須,三十個不準”等規定,農村也要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鄉規民約,逐步規范村民的行為,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減少事故的發生。

第五,要切實嚴肅查處和追究事故責任。依法打擊和懲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嚴肅追究肇事者的責任,認真查處事故責任人,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預防和減少事故的有效措施。當前,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和說情風、執人情法的現象比較嚴重。在現有事故中,有95%以上都是有法不依,違規操作,違章作業導致的事故。為了維護法律法規的尊嚴,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和造成事故的,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并從重從嚴給予經濟處罰,只有這樣,才能痛其肌膚,觸其靈魂,翻然醒悟,斷然改之,依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