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理使用人才思考
時間:2022-09-29 11:49:00
導語:企業合理使用人才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要實現工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關鍵是要引進和培養一大批善經營、精管理、懂技術的人才。近年來,我市引導重點工業企業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不斷發揮市場機制在人才配置中的作用,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推進了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人才引進取得突破。市組織30多家企業多次到哈爾濱、武漢、蘭州和省人才市場參加各類人才招聘活動。有關重點企業在人才引進上做了大量工作,亞威機床、澄露公司、華倫化工、華達電源等企業借助各類人才市場和英特網,招聘工程技術人員126名。澄露公司、曙光電力器材等8家企業招聘近20名高級專家長期駐廠,聘請多名專家教授擔任技術顧問,長青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引進2名博士進站開展科研項目攻關,使企業每個產品后面都有人才后盾支撐。
——人才培養力度加大。我市在**年出臺了《江都市人才資金籌集和管理暫行辦法》,每年保持資金常數100萬元,滾動用于科研項目資助、成果獎勵、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累計資助科研項目58個、幫助上爭科技項目370個。我市先后組織科技拔尖人才去美國、法國、英國等國考察和培訓,組織58名科技人才到上海、南京等地參加培訓,選送5名同志攻讀MBA。與南大開辦MBA江都課程班,組織重點企業15名負責人參加學習。市還成立了青年企業經理人才創業論壇,吸收40歲以下、大專以上企業負責人100余名參加,邀請專家教授講課,開通論壇網絡,組織會員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華倫化工公司通過培訓,使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人員達到職工總數的60%左右。江都船舶集團、捷凱集團與知名院校舉辦學歷大專班,請國內同行業專家講課,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亞威機床、揚子木業等企業,每年均有計劃地選送人才外出深造。
——用人環境不斷改善。企業重視人才、關心人才的意識不斷增強,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圍日益濃厚。長青集團設立了科技獎勵基金,興建了科技大樓,改善了科研條件。誠德集團建立人才檔案,逢科技人員整歲生日、婚事等,公司派專人幫助操辦。船舶集團4名本科生考研,公司向他們各資助1000元。亞威機床公司主動關心引進人才的婚姻問題,牽線搭橋,使他們事業、愛情雙豐收。不少企業除給予人才優厚的報酬外,還提供舒適的住房、交通工具,定期為科技、工程技術人員檢查身體,安排療養等。揚子江電纜廠引進兩名高層次人才,三年支付薪金120萬元。
——人才作用發揮明顯。誠德集團4名本科生為熱軋二次穿孔研制的“新型錐形輥延伸工藝”被列入國家火炬項目,一名碩士研究生研制的電站副機用的高附加值鋼管通過國家權威部門認證,填補了國內空白。華達電源一名碩士研究生,通過對產品性能、技術參數等方面進行技術改造,一項成果就為企業增加效益近200萬元。捷凱集團一名高工,開發研究了500KV大截面新型電力金具,被列為國家火炬項目,獲得國家技術創新基金65萬元。
從我市重點企業人才工作的現狀看,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工業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人才工作不平衡性較大。有的企業缺乏戰略眼光,舍不得投入;有的企業只顧眼前利益,缺少人才使用的長期規劃和目標;有的企業缺乏引進人才的主動性,常常停留于“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層次。二是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從幾年的實踐看,不少企業重視了中高級人才的引進,忽視了技術操作性人才的配備,現有技術操作人員,也未經過系統的培訓,不少企業存在技工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三是用人環境有待進一步提高。有些企業引進的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收入與職工沒有明顯差距,影響了人才積極性的發揮。有的企業科技人才只能住集體宿舍,生活條件差,難以集中精力投入科研工作。
做好企業的人才工作,不僅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科學人才觀,用好現有人才,盤活現有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實現人才工作的效益最大化。我市重點企業體量相對較大,有條件為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各企業都應把人才工作作為加速發展的關鍵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首先,要確立人才工作的先進理念。各企業都要樹立人才憂患意識,不能只重視項目引進與市場開發,忽視人才的引進與人力資源的開發,要力求使企業人才同發展相匹配,企業領導要有愛才、惜才的胸襟,尊重人才的勞動成果,防止人才“跳槽”。要正確把握人才范疇,不能片面認為學歷越高越好,忽視高級技工的招聘和培養;不能認為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有無高中級人才關系不大,不考慮產品升級換代。要增強人才投資意識,進一步加大企業智力投資的比重,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第二,要做到知人善任、留人留心。要用全面發展的觀點看人,對人才的長處和短處、成功和失敗等要有恰當的估價,不能僅僅因為一次失敗或失誤就武斷地認為“此人不可用”。要堅持任人唯賢、量才施用的原則,根據人才的能力和特點、性格和素質,安排適當崗位,做到揚長避短,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關心愛護人才,在人才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支持和幫助他們;在他們遭到不公正待遇或非議時,要幫助他們伸張正義,澄清事實真相;要在生活上關心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使之無后顧之憂。要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實現人才的優化組合,使每個工作崗位上有最合適的人選,使各種人才都能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要注重留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培養企業與人才的感情,增強人才對企業的歸屬感。
第三,要制定實施人才激勵政策。對周邊地區縣(市)的一些激勵政策,以及部分重點企業出現的人才引得進、留不住的現象,我市應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人才獎勵辦法。對在新品開發、降本增效、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科技人才給予重獎,獎金直接發放到個人手中,防止獎金平均分配的做法。在住房政策上,對于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要給予優惠,減免政府代收費用,并給予適當的住房補貼。在子女入學問題上,優先進入重點中小學就讀,免收借讀費。通過以上政策的出臺實施,讓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第四,要改進人才使用辦法。形成人才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體,是拴心留人的有效辦法。根據我市實際,各企業可在三方面進行探索:一是實行股權獎勵。對貢獻突出的科技人才給予一定的股權,在規定期限內只享受分紅,為企業服務到一定年限后,正式歸科技人才所有。二是實行項目提成。對科研項目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按一定的比例提成,根據貢獻大小,對科技人才分別給予數額不同的分紅和獎勵;經過技術改造降低生產成本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按一定比例用于對科技人員的獎勵。三是談判工資。企業與科技人才進行平等的談判,就工資報酬達成一致,并以契約的形式予以確定。工資分成固定工資和浮動收入兩塊,兩者比例要合理適當。固定工資用于保障科技人才的基本生活,使他們安心工作;浮動收入則必須與其創造的工作業績緊密掛鉤,業績越大,創造的經濟效益越高,浮動收入就越多,以充分強化激勵作用。
- 上一篇:機制改革創新意見
- 下一篇:人才開發工作困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