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11 11:45: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組織部門應該干什么、怎么干,是擺在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面前的一個新的重大課題。前段時間,我們圍繞“組織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干什么、怎么干”這一主題,組織開展了“百村調研”活動,整理形成了《農村黨員群眾盼望組織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做好10件事》的信息,被中組部《領導參閱》采用后,引起了賀國強部長的高度重視,6月8日作出重要批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組織系統如何發揮作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市委組織部提出要做好十件事,我覺得提得很好。請在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我們的意見,并作出部署。7月14日,中組部組織局根據賀部長批示意見,到**就基層組織建設、組織工作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進行了專題調研。今后,我們將按照賀國強部長的批示精神,調整工作思路,加強探索創新,在新農村建設中作出新貢獻、創出新成績。
一、明確目標定位,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對組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組織工作要有生機、有活力、有成效,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工作、提供服務。當前,面對建設新農村的任務要求,作為縣級組織部門,應該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對組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明確目標定位,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應對措施,創造性地抓好組織工作。首先,必須定好位。在深刻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目標要求的基礎上,明確組織部門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主動把組織工作放在新農村建設的大課題中謀劃研究,充分發揮好組織部門在干部管理、人才資源、組織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優勢,把目標定位在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有力的人才支持。其次,必須找準切入點。要深入農村基層、深入農民群眾開展調查研究,搞清楚農村群眾希望建設什么樣的新農村,盼望組織部門干什么、怎么干,從而找準組織部門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今年4月份,我們結合部機關先進性教育活動,組織專題調研組,深入農村基層,通過召開座談會、上門走訪、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充分征求農村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發現他們盼望組織部門重點做好宣講農村政策、加強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優先發展農村優秀青年入黨、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等10件事情。我們以此為切入點,調整工作重點,制定落實措施,全面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三,必須務求實效。組織部門參與和服務新農村建設要見真著實,不能作表面文章。要從幫助農村基層辦實事、解難題,促進生產發展入手,切實發揮好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農村黨員隊伍的示范帶頭作用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智力支持作用,有效提升組織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最大效益。
二、創新工作實踐,積極探索組織工作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
一是創新農村黨員干部教育管理方式,著力提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素質能力。做好農村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建設一支素質高、帶動力強的農村黨員隊伍。去年以來,我們針對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黨員干部提出的能力要求,突出了“三抓”:抓培訓,探索實行了農村黨員干部菜單化、基地化、外向化、立體化“四化”培訓機制,開展了以學習黨章、中央一號文件和王樂義先進事跡為重點的“三學”活動,組織了“五團下鄉”巡講活動,目前全市有勞動能力的農村黨員都掌握了2至3門實用技術,80%以上的達到了農民技術員以上水平。抓管理,探索建立了教育培訓、目標管理、載體激活、關懷激勵于一體的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新機制,提出了“十帶頭、十帶領”目標量化管理新辦法,深入開展了“當好十大員、發展做貢獻”活動,增強了農村黨員投身于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典型,采取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王樂義的先進事跡,積極引導全市農村黨員干部爭做“王樂義式的好干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年3月份,中組部《組工信息》刊發了我們的經驗做法。
二是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有效激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活力。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也是建設新農村的活力基礎和動力源泉。我們針對全市農業產業化迅猛發展的實際,積極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提出了“產業鏈上建支部,促進群眾共同富”的工作思路,初步構建起了以鎮(街道)黨委為“龍頭”,村黨組織為主體,以建立產業鏈條、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領域黨組織為補充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使農村黨組織由區域性設置向功能性設置拓展,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與農村生產發展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目前,全市產業黨組織應建組建率達到92.7%。今年4月份,省委專門在我市召開現場會對這一經驗做法進行推廣,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劉偉同志出席會議,并給予了高度評價。7月13日,中組部《組工信息》又配發編者按,推廣了這一做法。
三是創新村級集體經濟增長方式,切實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實力。農村稅費改革后,村級收入明顯減少,資金問題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的“瓶頸”。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總結前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5大類、21項優惠政策,通過調整種植結構、興辦民營企業、實施綜合開發、搞好為農系列服務、盤活存量資產、進行資產投資等途徑,積極創新村級集體經濟增長方式,不斷增強其“造血”功能,進一步提高了“有錢辦事”能力,壯大了建設新農村的經濟實力。目前,全市年集體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2.2%,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是創新農村民主政治實現方式,全面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合力。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整合各方面資源、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性的重要途徑。我們在連續8年堅持每月16日“民主公開日”的基礎上,建立和落實了一系列加強農村基層組織民主管理的長效機制,主要是“陽光村務”集中辦公制度、定期“公開承諾”制度、村級事務契約化管理制度、“陽光整改”集中答復制度、村民代表質詢制度等,從根本上解決了影響新農村建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
三、突出工作重點,不斷拓寬組織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組織部門持續不斷地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下一步,我們將以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對**重要批示精神為統領,拓寬思路,突出重點,全面參與、全力支持新農村建設。
1、著眼于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對村級班子進行分類施治。在搞好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照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對村級班子進行分類施治。對先進班子“促一把”,重點是教育引導班子成員戒掉驕氣,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思想,高起點確定目標,加快發展步伐。對中間狀態班子“推一把”,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調整發展規劃,找準突破點,激發內在活力。對后進班子“拉一把”,按照“先換思想再換人”的原則,加強思想、組織整頓,化解矛盾,改善結構,形成建設新農村的整體合力。
2、著眼于解決村級組織“有地方辦事”的問題,進一步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一是加大活動場所建設資金投入。在不增加農民群眾負擔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資金保障機制,確保場所建設資金來源。同時,制定場所建設標準,對現有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上檔升級。二是保障活動場所正常運轉。堅持市場化運作、多形式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增強村集體的“造血”功能;推行農村領導體制“2+1”模式,即在村“兩委”基礎上,成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委員會”,建立強村富民保障機制。三是充分發揮活動場所作用。建立健全管理監督制度,對活動場所進行規范化管理,加強督促檢查,有效避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重建設、輕管理,有陣地、無活動”的現象,確保活動場所作用的正常發揮。
3、著眼于提高黨員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結構。針對部分村黨員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和模范帶頭作用不明顯等問題,對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提出“四有、三化、六優先”的標準要求,為促進農村黨員保持先進性提供質量保證,為村級班子建設搞好人才儲備。“四有”,即有致富本領、有奉獻精神、有群眾威信、有工作能力;“三化”,即年輕化、知識化、技能化;“六優先”,即優先培養發展種養能手、工商大戶和能工巧匠,優先培養發展返鄉的復退軍人、大中專學生和外出務工人員,優先培養發展35歲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輕優秀分子,在婦女黨員空白村優先培養發展勤勞致富、文明守法的“女能人”、“女強人”,優先培養發展工作能力強的非黨員村干部,優先在黨員老化村、多年不發展黨員村發展年輕優秀分子。
4、著眼于有效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管理。一是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創業能力。廣泛開展農業科技、營銷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培訓,著力增強他們的能力素質,使農村實用人才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領頭雁”。二是搭建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平臺。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村實用人才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使農村實用人才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有效解決農民群眾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問題,帶領農民共同創業、共同致富。三是優化農村實用人才的創業環境。在政策、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優惠和傾斜,幫助農村實用人才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他們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領群眾致富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將進一步增強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發揮好職能作用,努力以組織工作的創新實踐,扎實助推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