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30年思考
時間:2022-10-21 03:36:00
導語:中國改革開放30年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要實現(xiàn)的當代中國人的“中國夢”,同19世紀中葉鴉片戰(zhàn)爭以來幾代中國人面臨的兩大歷史性課題緊密相聯(lián)。
●中國共產黨所開創(chuàng)的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的30年,其所貢獻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今日天下之大勢和未來世界之發(fā)展,情況依然十分復雜,不可測因素依然甚多,我們一定要堅持冷靜觀察、小心謹慎。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
改革開放30年,在當代中國的歷史命運和世界近代以來“天下大勢”的發(fā)展中居于怎樣的歷史地位呢?這需要我們把視野放寬一點來加以觀察。
一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要實現(xiàn)的當代中國人的“中國夢”,同19世紀中葉鴉片戰(zhàn)爭以來幾代中國人面臨的兩大歷史性課題緊密相聯(lián)。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就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簡而言之,一要救亡圖存,二要振興發(fā)展。正因為近代以來我們這個民族多災多難,所以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就成為對整個中華民族,對中華民族的各個階級、各個政黨及其領導者的最大考驗,從而也就成為鴉片戰(zhàn)爭以來多少代中國人為之前赴后繼、不懈奮斗的最深層動力和最崇高目標。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的1956年,同志還在黨的八大預備會議上說,中國如果不能把自己建設成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那就要被從地球上開除球籍!這就是同志的救亡圖存和振興發(fā)展的深刻理念。時至今日,也許還是應當說,如果我們不能在21世紀上半葉實現(xiàn)工業(yè)化,進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遲早還是要面臨被開除球籍的危險!所以,承接近代以來中國人在內憂外患中產生的救亡圖存和振興發(fā)展的深刻理念,是當代中國人的“中國夢”的最根本的邏輯起點和歷史起點。
鴉片戰(zhàn)爭以后168年來,中國經歷了大變動,世界也經歷了大變動,而這兩方面大變動又是緊密相聯(lián)的。如果要問這種歷史關聯(lián)的內在脈絡是什么,一個最簡要的回答就是:世界范圍發(fā)生的三輪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國家命運的三次大轉折。
二
大體而言,第一輪經濟全球化開始時即1750年前后,清王朝正處于落日輝煌之中,乾隆皇帝的“天朝大國”夢做得正香,而英國卻從1750年起就開始了產業(yè)革命。到1840年,英國國內鐵路網建成,標志著產業(yè)革命基本完成。恰恰在這一年,英國人打了一場對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一巴掌把中國打入半殖民地!可見,1840年對中英兩國都是很要緊的年份。它是英國興旺的標志年,又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大災難的起始年。從此以后,中國人的救亡圖存和振興發(fā)展之夢就開始了。由此激發(fā)舊民主主義革命一浪接一浪地起來,直到孫中山領導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國勢繼續(xù)衰敗。整體說來,在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葉這第一輪經濟全球化1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不但沒有抓住機遇,反而被打入谷底,成為經濟全球化和資本殖民主義的最大受害者。
這就是第一輪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之命運。
第二輪經濟全球化又是什么情景呢?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金融資本統(tǒng)治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由于后起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兩次世界大戰(zhàn)使得第二輪經濟全球化中斷了、逆轉了。與此同時,戰(zhàn)爭引起革命。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先后在資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引發(fā)了兩次大革命。先是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lián)的建立,后是同志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大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第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完全不同,這一回中國人抓住第二輪經濟全球化斷裂的時機起來革命,由此獲得了真正的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真正打開了實現(xiàn)近代以來中國人歷史追求和歷史進步的大門。
這就是第二輪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之命運。
第三輪經濟全球化又是什么情景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經過一個過渡時期,包括美國打越南戰(zhàn)爭失敗和前蘇聯(lián)打阿富汗戰(zhàn)爭失敗以后,有資格打世界大戰(zhàn)的兩個超級大國的全球戰(zhàn)略部署先后遭受重大挫折。大體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起,世界一步一步進入以和平與發(fā)展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新階段,新科技革命和第三輪經濟全球化起來了。在這第三輪經濟全球化潮流當中,搞大國爭霸和僵化模式的蘇共和蘇聯(lián)垮臺了,而中國共產黨卻如同在第二輪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抓住時機起來革命一樣,又抓住新的時機,使社會主義中國加快發(fā)展起來。從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了一條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lián)系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從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角度來說,這條道路也就是中國和平崛起或和平發(fā)展的道路。
這就是第三輪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之命運。
這些分析,同時也就反映了從世界歷史和時代角度來看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地位。
三
以上說的是在當代世界歷史條件下,我們中國人抓住了機遇。這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事情還有另一個方面,那就是今日天下之大勢和未來世界之發(fā)展,情況依然十分復雜,不可測因素依然甚多,我們一定要堅持冷靜觀察、小心謹慎。
這個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外交等眾多方面。在這里只想集中提出一點,就是我們正面臨著世界范圍各種思潮激蕩這樣一種復雜局面。
可以這樣說,這是在21世紀新的時代條件下,一個世界范圍的、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極其復雜廣闊而又意義重大的新的“諸子百家”的局面。
本來“諸子百家”這個說法,是中國古人專門用以概括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政治學說和哲學學說各家各派之間的那場很長時間的大論戰(zhàn)的。那次“諸子百家”的核心問題是當時的中國社會向何處去,實質上也就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這樣一個社會大變動的問題。
從那以后,中國社會歷史兩千多年間,真正可以說是同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一次“諸子百家”意義相當?shù)摹⒎Q得起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意義極關重大的“諸子百家”的,恐怕只能是19世紀中葉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100多年間,直到20世紀中葉中國人民大革命勝利的這樣一大段。正是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上,中國由長期封建社會轉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經過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直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樣深刻劇烈而又規(guī)模廣闊的社會大變動,反映到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就是風云際會的各家各派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以及變化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真正夠格,可以稱得上是春秋戰(zhàn)國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意義極關重大的“諸子百家”!
這第二次“諸子百家”,經過100多年大激蕩、100多年大爭鳴,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28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在其指導下的成功實踐戰(zhàn)勝各家各派而在中國取得勝利,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的面貌由此起了根本的變化。
那么,今天的情況又怎么樣呢?恐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諸子百家”,即第三次意義極關重大的“諸子百家”。今天我們面對的,是20世紀后期到21世紀上半葉世界新的轉折和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在這種全新的世界歷史條件下,中國怎么來適應這個世界大轉折、又怎么走出自己的現(xiàn)代化道路?無非是幾種選擇:一種是妄自尊大,脫離經濟全球化,關起門來干。但是,要想這樣來搞一個十幾億人口大國的現(xiàn)代化,是斷然不可能成功的。第二種是妄自菲薄,甘當附庸,完全依附外國,依附西方。這種辦法,從李鴻章到都試過了,通通破了產。還有第三種選擇,就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所開創(chuàng)的,通過改革開放,在同經濟全球化相聯(lián)系而不是相脫離的進程中獨立自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一條全新的戰(zhàn)略道路。
上面說的三種選擇,不就是三大“家”嗎?為什么又說我們仍然面臨著“諸子百家”的局面呢?這是因為,新時期以來,我們面臨的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盡管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和巨大進步,盡管我們已經開創(chuàng)出一條新的道路,但是,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還遠沒有完成,我們還遠沒有擺脫不發(fā)達狀態(tài)。我們還需要再干40、50年,才能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平。我們能不能干成這番事業(yè),世界上許多人還在看。再加上今天世界范圍各種思潮的相互激蕩,既相互碰撞又相互影響,比起過去任何時代都要復雜得多、廣闊得多、深入得多。這種情況,必然帶來多方面的影響,中國當然也不能不受影響。
從長遠來看,我們大家都記得,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鄧小平同志之所以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fā)展看得那么長,這不僅是因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不能不經歷一個由低到高的長過程,短了不行;也不僅是因為我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發(fā)展不能不經歷一個由不那么成熟到成熟的長過程,短了不行;而且是因為我們對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掌握也不能不經歷一個長過程,短了也是不行的。
還要看到,這里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從更大的范圍來說,當代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遠未解決,還在動蕩、分化、抉擇之中。當代世界,美國、歐盟、日本這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只是一小批,它們內部就絕非鐵板一塊;至于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即南北之間,矛盾更加突出,發(fā)展中國家本身又千差萬別;此外,還有一個大方面,就是伊斯蘭世界,它們同西方國家之間以及它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這已成為當代世界十分突出的一個重大現(xiàn)象。凡此種種,歸根到底表明了:在“當代世界向何處去”這個關系全人類前途命運的大問題上,一個動蕩、分化和抉擇的長過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這難道還不是“諸子百家”?我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范圍的“諸子百家”!
總之,對于這種狀況的長期存在,對于世界范圍各種思潮激蕩的長期存在,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有這種精神準備還是沒有這種精神準備,結果會是大不相同的。所以,還是鄧小平同志看得透徹。他說:“現(xiàn)在國際形勢不可測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來越突出。過去兩霸爭奪世界,現(xiàn)在比那個時候要復雜得多,亂得多。怎樣收拾,誰也沒有個好主張。”他還說:“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剛剛暴露出來。我們可利用的矛盾存在著,對我們有利的條件存在著,機遇存在著,問題是要善于把握。”
四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興衰成敗的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
總起來說,中國共產黨所開創(chuàng)的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的30年,其所貢獻的最有價值的東西,說到底就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生產力的社會主義”,一個“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一個“真正活躍起來,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的事情”的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當然是同改革開放30年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中國共產黨能夠堅定地排除“左”、右干擾而獲得馬克思主義偉大新覺醒,避免僵化停滯而充滿生機活力,領導能力和執(zhí)政能力經過風險考驗而不斷增強分不開的。
歸根到底,這又是來源于中國共產黨無比深厚的民族根基,來源于中國共產黨寬廣深邃的世界眼光,來源于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
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之中的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當年創(chuàng)立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家們,首先都是最忠誠的愛國志士。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歷經千難萬險,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并且堅持不懈地努力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信奉馬克思主義、追求科學社會主義同勇敢地承擔起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緊緊聯(lián)結在一起。應當說,中國共產黨這樣的特點和優(yōu)點,這樣的一個獨特“基因”,從創(chuàng)黨那一天起就內在地蘊涵在黨的肌體和靈魂之中了。也正因為這樣,在80多年艱苦曲折的奮斗道路上,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克服國際共運中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錯誤傾向對于中國革命的影響,才有了獨立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戰(zhàn)略道路的大智大勇,才有了反對蘇聯(lián)大國沙文主義的大智大勇,也才有了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大智大勇。這樣的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yè),不但表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革命氣魄和求實精神,而且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力量和政治智慧。
當然,中國作為后發(fā)現(xiàn)代化國家,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完成雙重使命,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以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把握時代特征,研究和借鑒國際經驗,包括研究和借鑒一切反映現(xiàn)代社會化生產規(guī)律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所以,我們在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的高度自覺的同時,又強調要以高度自覺向外國學習。而學習外國,歸根結底是為了形成和創(chuàng)造中國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競爭力。對國際經驗,我們還要繼續(xù)老老實實地學習和借鑒下去;對中國特色,我們還要一以貫之地堅持和發(fā)展下去。這也算是一條規(guī)律性認識吧。
總之,在中國共產黨人看來,馬克思主義只有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才能成功,才能勝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只有賦予其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勝利;離開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前途,沒有意義;離開中國實際和我們已經取得偉大成功的道路和理論體系,而去另外尋求和依傍別的什么主義和模式,沒有前途,沒有意義。
有87年奮斗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在開創(chuàng)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30年中,形成了這樣一套在社會主義基礎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使社會主義能夠充滿活力從而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并經長期奮斗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道路和理論體系。這實在是黨之大幸,國家之大幸,人民之大幸,中華民族之大幸。這又一次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關節(jié)點上,仍然能夠以自己的奮斗來代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前途,并且能夠凝聚越來越多的人共同奮斗來代表這個偉大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