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22 05:51:00

導語: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思考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發展,鄉鎮公務員隊伍的素質問題越來越顯得突出。新進人才數量有限,現有人員年齡結構偏大,專業不合理,適應不了當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使得工作難以開展??疾煸斐蛇@種狀況的原因,既有當地人才發展環境欠佳和歷史問題積淀的因素,也有政治、經濟體制轉型中,新的體制機制、配套政策和措施尚未完善的因素。

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的難點

農村鄉鎮環境差、生活艱苦,人才難留。據了解,近年來,各地黨委、政府還是比較重視農村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每年有計劃的面向社會招考錄用一些大學畢業生補充到農村鄉鎮公務員隊伍中,從縣直單位選拔一批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充實到基層等等。但是,由于鄉鎮環境差,這些人補充后,很難適應基層工作,或者很快調走,或者等待觀望,工作上很不安心。

農村鄉鎮工作難度大,難出成績。在老、少、邊地區的農村鄉鎮,由于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群眾思想相對比較封閉,觀念陳舊、保守,在那里工作的公務員,每干成一件事、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要付出相當于經濟較發達地區鄉鎮的幾倍心血。所以,工作很難出成績,很難得到提拔重用。一些同志也就不愿意到那里工作。

對口招考難,引進不了人。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專院??车袅撕芏嗝嫦颉叭r”的“冷門”學科,所以一方面所謂熱門學科的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面向“三農”的大中專畢業生卻非常短缺。這幾年縣市(區)級面向社會公開招考錄用的公務員,適合“三農”對口專業的極少,據不完全統計,只占到5%-8%。

加強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的途徑

農村鄉鎮公務員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紐帶,是構建和諧農村的中堅力量,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加強這支隊伍建設,只有從根本上解決鄉鎮公務員難進、難留和難重用的問題,才能徹底改變現狀,穩定隊伍,提高素質。

第一,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大對農村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盡快改造農村鄉鎮留不住人的硬環境。當前,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為農村鄉鎮改善環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要在鄉、村道路硬化,實用沼氣普及,電力、電視、通訊暢通等惠民工程中,優先保證邊遠山區鄉鎮,在項目資金和配套資金方面給予傾斜,盡快改善較為落后地區的硬環境。用優美的環境、方便的道路、活躍的生活以及和諧的鄉土人情留住公務員,吸引人才為農村鄉鎮服務。

第二,以實施國家公務員法為前提,加大對農村鄉鎮公務員政策傾斜。要針對農村鄉鎮公務員所處的特殊環境,所肩負的特殊工作任務和面臨的特殊工作對象,在農村鄉鎮公務員考試錄用、人才引進、工作調動、提拔使用、學習培訓、考核獎懲、工資福利、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比如在干部使用上,建議對在邊遠艱苦地區鄉鎮工作三年以上的優秀干部優先提拔;提拔縣處級干部時,同等條件者在邊遠艱苦鄉鎮工作的干部優先等。在干部調整上,要對在邊遠艱苦地區鄉鎮工作五年以上的優秀干部,優先調整到縣直有關單位工作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農村鄉鎮特別是邊遠艱苦地區鄉鎮公務員的積極性,才能相對穩定農村鄉鎮公務員隊伍。

第三,以服務“三農”為著眼點,加大農村鄉鎮公務員專業知識更新的力度。一是要完善培訓機制。要針對農村鄉鎮工作職能的轉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個中心,著眼于服務農業、利于農民,依托地方大專院校、縣委黨校、政府行政學院和鄉鎮的農民夜校三級培訓網絡,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鄉鎮現有公務員進行普遍性的輪訓,較為系統的學習服務“三農”的實用技能。同時對有培養前途的部分公務員選送到上級黨校、院校重點培訓農業專業知識,回縣后再挑重擔。二是要制定農村鄉鎮人才結構調整規劃,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采取超常手段和措施,分期分批引進農業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以緩解農村鄉鎮缺技術人才和農民缺技術指導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