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市場監管思考

時間:2022-11-09 10:09:00

導語:農村市場監管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市場監管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1號,以下簡稱“中央1號文件”)規定:“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于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這是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增收入的一個重要政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堅決予以落實。這項政策對基層工商部門依法實施對農村市場監管,與時俱進更新監管觀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農村工商所作為工商行政管理的第一線,一定要高度重視這項新出臺的新政策,對照在實際工作中落實。

一、農村市場面臨監管新課題

對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免辦工商登記、免收稅費屬于一種行政豁免措施,從一方面來看,這項政策緩解了農業生產的壓力,一定程度刺激了農業剩余勞動力參與小商業小服務業的積極性,從而間接增加了農民收入,減輕了農民負擔;另一方面,從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的現狀來看,農村流動性的無照小商小販合法地位的確立,又對農村工商所對農村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主要表現如下:對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免于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既減輕了農村工商所監督管理難度,節省了行政管理成本,又現實上損害了農村市場其他市場經營主體(持照經營戶)的利益,客觀上形成對市場準入關把守和規費收取、依法管理的活動的壓力。農村經濟相對于城市經濟而言,具有分散性、自發性、規模小等特點。農村相對落后的市場購買力和消費水平、簡陋的經營條件、閉塞的交通通訊條件等是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產生的物質基礎和客觀原因,農村居民相對低下的文化水平、薄弱的法律法規意識是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無照經營產生的主觀原因,而傳統的生產小手工藝、經營慣例、風俗習慣是其存在的社會土壤。首先,農村沒有大型的、規模化的綜合市場,只有小型的農村市場和零星的集市貿易點,且分布極不平衡,市場的需求量小,可容納的經營空間小,農村富余勞力資源豐富,從事小商小販的人數年年遞增,而商業資源的增長和勞動力對其的日益需求不成正比,過度的、不良性的競爭造成農村經營者的利潤率偏低;大部分農村鄉鎮也沒有什么規模化的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農村居民的收入還是以農副業生產所獲為主。“中央1號文件”下達之前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無照經營者就已客觀存在,那時他們未經工商部門核準登記就從事某種經營活動,其間跨越了相關部門的行政審批和主體資格審核而直接進入市場參與競爭,規避了稅費,游離在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之外,達到減少交易成本支出的目的,這便是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無照經營的利益驅動機制。其次,農村經濟不發達,農民收入水平低,過重的稅費負擔和不正常的攤派使農村經營者難以為繼,于是有的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經營者干脆從事無照經營。再次,現有法律法規的不完善,隱性市場障礙的存在,監督管理措施的相對落后,如農村基層工商所相對薄弱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執法資源而造成執法力量的嚴重不足,也是造成農村市場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產無照經營現象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央1號文件”下達之前,農村工商所的相當一部分精力用在對農村無照流動小商小販的管理上;對農村流動性的小商小販免于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一方面顯然減輕了農村工商所監督管理難度,節省了行政管理成本,使之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其他方面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這類經營者的合法存在,擠占了已辦登記辦照正常繳納稅費的個體工商業主的市場份額,形成了經營成本雙軌制,引起他們(有照經營戶)市場競爭機制不公平之感,從而產生經營成本考慮而想方設法進行規避必要的法定義務,客觀上形成對市場準入關把守和規費收取、依法管理的活動的壓力。因為,在“中央1號文件”出臺之前,農村流動性的無照小商小販處于非法地位,工商部門對無照經營行為的取締客觀上形成此類經營群體處于地下狀態,其他合法經營的有照經營戶在行政執法權力的震攝不會趨向上述狀態;但新政策對農村流動性的無照小商小販合法地位的確認并免其稅費,使相當都分原有照的小商小販趨向解除市場準入登記,而更多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參與農村市場競爭,從而對其他存在的合法經營主體形成沖擊,對原有的農村市場監管體系中的合法經營戶、農村工商所、流動性的無照小商小販組成的相對穩定的監管系統有一定的分解,形成合法持照戶和流動性的無照小商小販雙方數量的消長變化,從而要求農村工商所的監管方式的破立,提出了新挑戰,基層工商部門應認真重視這個課題,科學探索對策,既要不折不扣執行中央政策,又要使相應出現的消極因素減至最低,甚至以此為契機,更新監管觀念,趨于建立另一種更科學合理的相應穩定的監管狀態。

二、貫徹中央1號文件的思考

中央1號文件的這個規定,是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政策,基層工商部門要認真了解文件的基本文件的基本內容、政策措施和總體要求,切實把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

在辯證看待這個問題的基礎上,要充分強調工作的預見性和計劃性、針對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落實政策,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學習“中央1號文件”和相關法規、文件,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進行準確定位定性。這是落實政策、解決問題的前提,因為只有吃透文件精神才能做到執行起來不偏不倚,公正公道,才能做到依法行政?!秶夜ど绦姓芾砜偩株P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的通知》(工商個字[20**]第44號)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的小商小販"做了四點性質界定1、經營地域在鄉村;2、無固定經營場所;3、不請幫工不帶學徒;4、主要從事商業零售和修理服務等經營活動。有一個除外條款:除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行業以及涉及人身健康,公共安全,環境資源保護等行業,都允許其經營。這是我們落實政策應牢牢把握的要點。

(二)對申請退出原有登記關的有照小商小販必須嚴格把握,慎重處理。對于作為把守市場準入關的工商機關而言,審核登記發照工作是一項極其嚴肅的工作,具有嚴格的法律意義,其重要性不言自喻。而面對已辦執照又符合上述條件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的退照申請將是農村工商在“中央1號文件”出臺后所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對批準與否,實務操作程序如何,上級應盡快出臺相關的執行文件,對國家工商總局的工商個字20**第44號文件中的除外條款“除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行業以及涉及人身健康,公共安全,環境資源保護等行業,都允許其經營”應作出“符合條件和不符合條件”兩大類明細行業類別,便于基層工商部門操作。

(三)不要把“免于登記”“免納稅費”錯覺為免于管理。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作為一類市場經營主體,自然應納入農村市場監管范圍,對其“免于登記”“免納稅費”的政策并不意味工商部門可以放手任其所為,對其經營過程當中動的一些破壞正常市場經營秩序的違章違法行為如短斤少兩、制假售偽等要嚴加查處,不能因為不用辦照和無費可收而不聞不問;對此類小商小販,也應調查登記備案,注入經濟戶口檔案,加強巡查管理,定期抽查。

(四)對其他已有執照的小本生意經營者本著穩定、充實、提高的原則予以安撫。做好這項工作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A、加大法規宣傳力度,廣泛培養按章繳納稅費是公民的法定義務意識,防范為了偷漏稅費而鉆政策空子的行為。同時發揮基層個體勞動者協會的作用,為廣大會員熱情服務,增強廣個協會員的團體歸屬感,加大該團體的社會號召力和凝聚力,因為只有持照經營者才有資格加入該團體,協會明顯有良好的引導和減壓作用。

B、對不符合條件業主的僥幸規避行為應采取有效措施嚴防治,堵塞漏洞,對開始符合條件后來隨著重經營規模擴大而突破了上述條件的業主要及時引導其辦照,同時加強對他們的扶持。

總之,在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中,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實是求是地分析、調研、實踐,以求尋找到最大程度落實促進農民增收和依法行政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同時以此為契機,打造出服務型、智能型、法治型的基層工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