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和諧社會構建交流

時間:2022-11-26 11:43:00

導語:民族宗教和諧社會構建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宗教和諧社會構建交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通過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做好新時期的民族宗教工作是維護社會穩定大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一、充分認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同構建和諧社會的極端重要性

黨歷來高度重視社會和諧穩定。黨的十六大把“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們建設的小康社會,應該是經濟、政治、文化均衡發展,人與自然相互和諧的小康社會。“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必須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進民族之間的和諧。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構建和諧社會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迫切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如何妥善協調各民族之間的利益關系,把社會各階層和各方面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展好,是對黨的執政能力新的考驗。當前,在新的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自覺適應時代的變化,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努力探索新時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切實加大民族宗教工作力度,加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進一步豐富黨的執政資源,優化執政環境,努力營造多民族齊心協力,共同發展,相互團結、和睦相處的社會氛圍。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構建和諧社會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我們要堅持用科學的發展觀統一思想,指導實踐。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本質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體現,也是當前的民族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一定要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意義,促進民族宗教工作與全縣各項社會事業相互協調,共同發展。

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石門發展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縣委、縣政府按照黨的十六大精神,結合石門發展實際,制定了“三增三化一拓展”的發展戰略決策,作出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干事創業、加快發展的總體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旨在打造生態、誠信、平安石門。全縣上下思想統一,認識一致,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十分高漲,經濟社會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石門發展步伐,重點在于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少數民族人民,包括各宗教群眾在內的積極性,凝聚各族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戰、民族宗教部門要緊緊圍繞和服務全縣工作的中心和大局,恪盡職守,發揮優勢,廣泛團結各方面力量,自覺維護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面,為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立足于構建石門和諧社會,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努力做好當前的民族宗教工作

全面正確地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突出“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以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為重點,努力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當前,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加快我縣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縣民宗局通過對全縣少數民族地區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適時轉變民族工作方法和思路,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同胞由一味“等、要、靠”轉變到依靠自身資源求發展的思路上來。通過發展以柑桔、高山蔬菜、烤煙、茶葉等為主的種植業和馬頭羊、牲豬為主的養殖業及壺瓶山野生原始森林資源的開發所形成的旅游業,使我縣民族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目前我縣還存在有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貧困人口,他們的生產生活還比較困難,我們要把加快少,民族經濟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我縣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要抓住石門經濟發展大好機遇,充分發揮少數民族群眾勞動觀念強,能吃苦、善經營的優勢,加快民族經濟發展。同時,我們還要把發展民族經濟和少數民族脫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大扶貧攻堅力度,盡快解決我縣部分少數民族群眾尚未脫貧的問題,不斷改善他們的生產條件,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堅持宗教信仰自由與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相結合。要緊緊把握住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基層黨委、政府要加大對宗教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同宗教界人士的聯系,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關心宗教界人士的生活和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夯實宗教工作基礎,在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下,依照法律、法規來管理宗教事務,依法打擊非法信教活動,依法打擊亂建寺廟的行為;在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認真做好抵御境外宗教滲透工作,切實把握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導權。

加強基層民族宗教管理網絡建設。我縣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務在農村,影響民族宗教工作的問題往往也發生在農村,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民族宗教工作管理網絡,形成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問、一級抓一級的工作格局。要借助民族宗教工作管理網絡這一平臺,在加強縱向指導的同時,密切各級組織成員之間的橫向聯系,確保信息暢通。要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按照民族宗教工作總體要求,切實抓好抓落實,力爭使民族宗教問題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三、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切實加強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

重視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我們黨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領導干部政治上成熟的一個表現。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全面做好黨的宗教工作,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等內容寫進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我們要把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同加強民族宗教日常工作結合起來,認真搞好《民族宗教事務條例》的學習與宣傳,自覺站在保證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長治久安,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政治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切實加強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

各基層黨委、政府要定期研究民族宗教工作,真正把民族宗教工作納入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各級領導干部要經常過問,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及時指導解決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多想辦法,多辦實事,幫助民族宗教工作部門解決好人員、經費等方面的實際困難,為其發揮作用提供必要的條件。要把處理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問題的能力和執行民族宗教政策的水平,作為檢驗黨政領導干部執政水平的出發點,作為衡量各級干部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要從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高度認真研究和處理民族宗教工作發生的問題。在各族干部群眾和信教群眾中深入開展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正確處理涉及少數民族的人民內部矛盾,切實防止因傷害民族感情引發事端。對涉及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各類糾紛,要按照宗教政策妥善處理,防止侵犯宗教界合法權益。對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制造事端的人要及時揭露,依法懲處,要善于將矛盾從民族和宗教問題中分離出來,及時依法處理事件責任者。有效防范處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社會性性事件,確保全縣社會政治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