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執政制度建設交流

時間:2022-11-29 03:12:00

導語:依法執政制度建設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法執政制度建設交流

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提高依法執政能力,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長期任務。要全面提高黨依法執政能力,關鍵在于依法執政的制度建設。

(一)正確處理執政黨與國家政權的關系,實現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黨政關系體現黨的執政方式,執政黨正確處理與國家政權的關系,是執政黨運作執政權力的一般規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黨政關系,主要體現為執政黨與三權分立政權體制的關系。三權分立雖然不符合我國國情,但這些國家通過法律和制度規范黨政關系的某些做法值得研究。在我國,黨政關系的實質就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改變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領導體制。建立健全與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相符合的法律制度,依法規范黨政關系,以實現黨政關系的制度化、法治化,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共產黨執政方式。

1.處理好黨的機關和權力機關的關系,建立和完善黨的意志與國家意志的轉換機制。執政黨和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具有不同的職能和作用方式,應當進行科學區分;同時又存在一定的聯系,必須通過有效的機制保證執政黨的施政綱領能夠正確地轉化為國家法律。在我國,按照依法治國的方略,建立和完善執政黨意志與國家意志的轉換機制,非常必要。首先,必須確立共產黨的權威,同時確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權威,各級黨委都要大力支持其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其次,逐步實現共產黨和人民代表大會關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通過法律和制度對兩者關系做出可操作性的規定。再次,應當在人大立法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委、黨組和黨員代表的作用,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指導性建議和意見,確保執政黨的立法建議、政策建議、用人建議,經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法律、國家政策、國家用人決定。

2.處理好黨的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關系,建立和完善黨的領導職能與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協調機制。執政黨的政治職能與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因此,必須科學區分黨政職能的溝通與銜接,從制度上與機制上保證執政黨的綱領和政策順利地轉化為政府的方針政策。在現代國家政治生活中,執政黨并不凌駕于政府之上或以黨代政,并不因為獲得了執政權力和執政地位而使黨本身權力化。我們黨作為我國唯一的執政黨,始終處于“臺前”保持領導地位。但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確立起法治化、規范化的黨政職能關系。通過政府來實現自己的綱領和政策。在日常工作中,黨政工作部門各司其職;面對重大事項決策、重要人事安排,要由黨委統一領導;在機構設置上,中央、地方、基層各級黨政工作部門,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造,劃定職能界限和明確任務范圍。

3.處理好黨員和國家領導干部的關系,建立和完善共產黨員與國家機關干部雙重角色的認同機制。政黨的地位一經確立,執政黨黨員與國家機關干部必然形成雙重角色的交叉。因此,建立執政黨黨員與國家機關干部雙重角色的認同機制,是正確處理黨政關系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體現。在我國,共產黨員和國家官員具有相同的本質,他們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在實踐中,兩種角色也存在著一定區別。這就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處理好黨性原則與市場經濟原則的關系,處理好地方、部門、集體的利益與國家、社會、人民的利益的關系,處理好服從黨章規定、黨委要求與服從國家法律、政府政策的關系。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增強黨性觀念和法治觀念,把盡黨員之責與盡國家官員之責統一起來,把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統一起來。

(二)正確處理權力與監督的關系,實現依法用權與監督制約的有機統一

執政黨之所以不同于革命黨,就在于它掌握著國家權力。執政黨既可以運用手中權力更好地為人民謀利益,又容易受到權力的侵蝕而導致腐敗。黨執政的時間越長,這種危險性就越大。因此,為了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防止濫用權力,必須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切實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權力與監督的關系指明權力行使的狀況,執政黨加強權力的監督制約,是保證依法行使權力、防止濫用權力、遏制權力腐敗的一般規律。在我國,加強對權力的監督,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原則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執政失利、垮臺的教訓表明,社會主義國家要樹立集中統一的權威,同時又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實現權力監督制約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

建立健全監督制約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的黨內紀律監督機制。我們黨現行的監督,比較注重自上而下的監督、事后監督,往往忽視正面的和超前的監督,黨內自下而上的監督難以發揮作用。因此,必須正確處理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的關系、主動監督與被動監督的關系、防范與治理的關系和自上而下監督與自下而上監督的關系,把兩個方面的監督結合起來。針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新趨勢,制定事前預案,出臺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與選舉權相結合的民主監督機制。落實民主監督的關鍵在于:一是把民主監督與民主選舉結合起來。民主選舉是民主監督的保證,離開民主選舉,官員只會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二是把群眾的民主監督權與知情權結合起來。知情是民主監督的前提。大力推行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增強權力運作的透明度,有效防止幕后交易、暗箱操作,使“桌子底下的交易”難以得逞。

建立健全統一的、權威的、高效的法治監督機制。法治是監督的基礎,離開法治,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就會失去保障。要把黨紀處分、政紀處分與法律制裁結合起來,把法律制裁與經濟制裁結合起來,對于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應當嚴刑峻法,對于位高權重的領導干部腐敗必須嚴懲不貸。在我國,要盡快建立權威、專門的監督機構,逐步把紀檢辦案、行政監察、司法檢察有機統一起來。

(三)發展黨內民主,為依法執政奠定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依據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黨內民主對黨的組織與活動方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與影響。發展黨內民主是執政黨自身建設的需要,也是促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行依法執政的前提和基礎。共產黨執政的本質是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因此,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應以有利于人民當家作主為前提。就黨內民主與依法治國相統一而言,從憲政與執政關系上看,黨內民主與依法治國相統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黨內民主消除黨內權力集中帶來的對民主的破壞,使民主全面走向制度化和法律化,使民主的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二是黨內民主提升黨規黨紀的權威,完善黨規黨紀,從而從根本上保證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保證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權威和效力。這兩方面的表現足以表明黨內民主對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所具有的決定性的意義和價值??梢哉f,沒有黨內民主,也就不可能有效實施依法治國方略,黨的執政地位也就不可能以憲政為基礎,以實現人民民主為價值取向。在這種情況下,黨的執政就無法形成穩固的合法性基礎。

黨是依法治國的倡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從依法治國方略以及人民民主發展的內在規律對黨的要求來看,黨自身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程度直接影響黨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梢哉f,有效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在于黨的制度建設和民主化發展。從有效實施依法治國角度講,黨內民主建設應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通過健全的黨內民主實現從嚴治黨;二是通過健全黨內民主使黨的領導方式從“人治”走向“法治”;三是通過健全的黨內民主增強黨依法領導和執政的能力;四是通過健全黨內民主理順黨政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