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與市場發展經驗交流
時間:2022-03-02 04:27:00
導語:農戶與市場發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鄉村一致運營要向開展農戶結合與協作,構成多元化、多條理、多方式運營效勞系統的偏向改變,培養農人新型協作組織,開展各類農業社會化效勞組織,鼓舞龍頭企業與農人樹立嚴密型好處聯合機制,出力進步組織化水平。依照效勞農人、進退自在、權益對等、治理民主的要求,攙扶農人專業協作社加速開展,使之成為引領農人參加國表里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運營組織”。市容身典型農業大市實踐,在新鄉村建立中鼎力培養和開展專業技能協會,架起農戶與市場的致富橋梁,為農業增效、農人增收和鄉村昌盛作出了積極奉獻。
一、開展近況
(一)全市農技協開展狀況
截止當前,全市共有各類類型的農技協285個,會員11萬人。個中,按級次分:市級12個,縣級125個,鄉級115個,村級33個;按地區分:區92個,南江縣93個,平昌縣74個,通江縣26個;按財產分:栽種業135個,養殖業126個,農副產物加工業24個。當前,我市有12個農技協被省科協等6家單元定名為“省百強協會”,有20個農技協被市科協、市農辦定名為“市明星協會”。
(二)全市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開展狀況
全市現有農業財產化基地上積165萬畝,培養龍頭企業43家(個中:省級龍頭企業8家;產值過億元的龍頭企業4家,產值過1000萬元的龍頭企業24家),2007年龍頭企業完成總產值13.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1%;全市培養示范專合組織741個(個中:省級示范專合組織8個),“一村一品”專業村121個(個中:省級示范村11個),示范戶1.4萬戶,示范基地120個,畜牧規范化養殖示范小區155個,帶動農戶26.5萬戶,占全市農戶總數的30%;全市合計有42個產物取得有機食物、綠色食物認證,有17個農產物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物,創立中國著名商標2個、中國名牌1個、四川有名商標8個、四川名牌8個。
(三)全市農技協的首要類型
一是龍頭企業(公司)帶動型。由龍頭企業(公司)牽頭,以“龍頭企業(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為運作形式,其特點是:協會一頭連著市場,充沛發揚龍頭企業(公司)的優勢;一頭連著農戶,樹立產物出產基地,構成嚴密的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的出產運營系統。如區曾口生果財產協會,就是以“壽星果業有限公司”為依托,連接企業、基地和農戶的生果專業協會。該協會的生果出產基地由成立之初的幾十畝開展到當前的6100多畝,會員遍及曾口鎮周邊鄉鎮及臨近的儀隴縣、平昌縣等22個行政村,達2807人,2007年發賣生果6000多噸,完成總產值4200萬元。
二是底層組織帶動型。由村黨支部牽頭,以“支部+協會+信合+農戶”為運作形式,其特點是:經過支部搭橋,協會擔保,鄉村信譽協作社實時為農戶供應資金保證。理事長多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如南江縣關路鄉柏椏村黃羊協會,就是由柏椏村黨支部牽頭組建的養羊專業技能協會。該協會依托支部強保證,依托信合壯財產,使黨在鄉村的政治優勢、專業協會的經濟優勢和信合部分的資金優勢獲得有機連系,有力地推進了本地鄉村經濟開展和農人增收。
三是機關部分帶動型。由當局有關部分牽頭,以“部分+協會+基地+農戶”為運作形式,其特點是:多由部分指導兼任協會理事長,應用部分技能人才、治理經歷和場地、設備優勢,供應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效勞。如南江縣金銀花財產協會,2007年由南江縣農辦等部分提議組建,縣農辦副主任彭太安兼任協會理事長,現已開展會員6878人,涌現出各類專業大戶2860戶,栽植金銀花面積達18.3萬畝,2007年出產金銀花干花450萬公斤,完成總產值9100萬元,協會會員人均增收1600元,產區花農民均增收310元。
四是強人大戶帶動型。由強人大戶、專業大戶、科技示范戶牽頭,以“強人大戶+協會+基地+農戶”為運作形式,其特點是:充沛依托強人大戶的出產技能、治理經歷、資金和發賣網點優勢,帶動農戶開展。如區興隆禽業養殖協會,就是由養殖強人大戶領辦。理事長謝兵是在外務工富起來的青年農人,他把在外務工所學的技能帶回家鄉,組建了禽業養殖協會,現已開展會員2100多人,日產鮮蛋7-8噸,2007年完成總產值達1.5億元,戶均年純收入到達1.7萬元。
二、首要成效
(一)加快農業科技效果的轉化推行,促進了農業財產構造的優化調整
農技協憑仗本身的本能機能和入會的技能強人、專業大戶等主干,領先引進和推行合適當地前提、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農業新種類、新技能,經過示范和交流,將成熟的適用技能敏捷推行到會員和四周群眾中去,然后構成“一會帶一片、一片帶一業”的傳達效應,使一多量專業戶、專業村、專業出產基地鋒芒畢露,調整優化了農業構造,推進了農業財產化歷程。當前,在農技協的帶動下,我市已構成了優質糧油、畜禽、茶葉、干果、蔬菜、中藥材等首要財產,建成了茶葉、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生豬、家禽、牛、羊、生果、干果等出產基地。
(二)進步農人進入市場的組織化水平,改動了農人在市場買賣進程中的“弱勢”位置
農技協樹立后,把曩昔單家獨戶、寓居渙散、市場閉塞、組織化水平低,在市場進程中被有實力、信息靈通的公司壓價的“弱勢”農人組織起來,一致收買和發賣會員出產的產物,改動了農人在買賣進程中的“弱勢”位置,降低了市場風險,完成了小出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如南江縣關路鄉柏椏村黃羊財產協會,執行“六一致、一維護”(一致開展規劃、一致資金裝備、一致技能培訓、一致選育配種、一致防疫治病、一致發賣價錢,執行最低維護價收買)的開展機制,規則凡來該村收買黃羊的客商都必需先到協會報到,由協會出頭與賣羊農戶講好價后再集體發賣,防止了曩昔收買商隨意壓價的行為,維護了養羊農戶的好處。該協會會員從2004年成立時的9戶,開展到目前的433戶,年出欄南江黃羊5000余只,會員戶年均增收3000元。
(三)品牌效應不時加強,進步了農產物的市場競爭力
市場的競爭就是質量的競爭、品牌的競爭,光筆據家獨戶的農戶很難做到,經過農技協牽頭,執行品牌化運營,進步了農產物的市場競爭力,然后完成事半功倍。如通江銀耳協會在國度工商總局注冊了“通江銀耳”證實商標,在2003年啟動的昔時,銀耳價錢由15元/斤上升到30元/斤,經濟效益成倍增進,走出了通江銀耳長時間價錢低迷的怪圈。又如區曾口生果財產協會,打造、申報的“泰壽牌”綠色生果取得了國度A級綠色出產規范認證,經過運用該品牌,僅3號碰柑價錢就從本來的0.7元/斤上漲到1.5元/斤,僅此,該協會每年增收80萬元。據計算,全市以農技協名義請求的各類農產物品牌達100余個,為我市農產物走向大市場做出了積極奉獻。
(四)補償鄉鎮變革后當局在鄉村本能機能發揚的缺乏,推進了鄉村社會化效勞系統的建立和完美
因為鄉鎮機構變革和局部鄉鎮的兼并,底層當局在鄉村的治理、效勞等本能機能弱化,甚至局部遙遠地域呈現斷檔、缺位。農技協充沛發揚了當局與農人之間的橋梁效果,把單家獨戶“辦”不了、底層組織“統”不了、當局部分“包”不了的工作,一致起來供應效勞,有用地補償了當局行政性效勞的缺乏和缺陷,還也處理了當局在市場經濟中“錯位”、“越位”和“缺位”等盲點問題。如區三河場蠶桑協會,自2001年樹立以來,自覺組織所屬會員,宣傳當局對栽桑養蠶的優惠政策、傳遞市場信息、推行栽桑養蠶新技能,現已開展會員1472人,普及三河場、漁溪、九鎮、和平場、酒店等5個鄉鎮。年養蠶由曩昔3000張左右添加到2007年的6500張,年綜合產值由曩昔的600萬元添加到目前的1250萬元,會員戶蠶桑出產人均純收入到達1136元,進步了本地農戶栽桑養蠶的積極性。
(五)健全鄉村科普收集,進步了廣闊農人的科學文明本質
農技協的樹立和開展,為科普任務供應了新的路子和場合,構成了以各級科協組織為龍頭,以農技協為紐帶,以農技協所建的集適用技能引進、示范、推行于一體的出產基地為細胞的大科普收集,使一批普通俗通的農人參加協會后經過展開科技培訓、經歷交流、新技能推行等運動,短工夫內就釀成把握了必然適用技能的“清楚人”和里手行家。據不完全計算,僅2007年全市農技協共舉行各類技能培訓班520期,參與培訓的會員和農人群眾達3.6萬人(次)。經過培訓,絕大大都農人群眾都把握了1-2門適用技能,個中1.5萬農戶成為科技示范戶,3萬多農人取得了各類技能職稱。經過協會的帶動,廣闊會員的市場認識、競爭認識、立異認識等都分明加強,對促進新鄉村建立起到了主要效果。
(六)助推村民自治,加快了鄉村民主政治建立歷程
經濟組織化是鄉村村民自治的主要內容,是促進鄉村民主政治建立的根底。在各類農技協的建立和運轉中,會員們本著入會自愿的準則,接納內部公開、通明的民主治理方法,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一些當地,農技協作為一個好處主體,對村務公開、村民“一事一議”、增強村莊公益建立有著充沛的談話權,且其立場和觀念往往務實可行,對本地經濟開展和社會調和起到積極效果。
三、幾點啟迪
啟迪之一:開展農技協是順應農業開展新情勢的實際選擇。當時農業開展總趨向是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偏向開展,而一家一戶小出產運營勢單力薄,難以順應市場轉變,無力抵擋市場風險,必需經過開展專業協會這種方式把千家萬戶的小出產運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相聯合,合作協作,共闖市場,完成小出產與大市場有用銜接,如許既堅持了鄉村現有地盤承包關系的不變,又構成了規劃效益,還處理了當時農產物“賣難”等問題。
啟迪之二:開展農技協是推行農業新技能的主要載體。很多專業協會領辦者、創建者,都是具有必然的技能和文明常識治理程度,經過專業協會科技培訓、經歷交流等方法,促進了農業新技能的推行。有的專業協會還與科研院校進行了攀親,推進了農業新技能的轉化應用。
啟迪之三:開展農技協是推進農業財產化的主要路子。農業財產化開展的要害是要有多量的龍頭企業帶動,而開展專業協會組織就是培養多種方式的龍頭企業,經過他們的帶舉措用,與農戶有機聯合起來,構成好處一起體,走產加銷、貿工農的路子,然后加速農業財產化的歷程。
啟迪之四:開展農技協是添加農人收入的主要伎倆。要處理農人增收難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使農產物變為商品,使原料品變為產物,而開展專業協會就能拓展市場營銷,把農戶的出產作為基地、作為原料的第一車間和第一環節,農戶就有了不變牢靠賣方市場,農產物就不愁銷路。還,企業又取得了不變牢靠的原料,并經過流暢、販運、加工,完成農產物加工轉化增值,當企業有了好處之后,又返利給農人,然后使農產物的效益進步,農人收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