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司法行政發展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13 03:03:00

導語:全縣司法行政發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司法行政發展經驗交流

近年來,縣司法局堅持以司法所建設為基礎,以夯實人民調解工作為重點,充分履行職能,各項工作有了長足進步。

一、堅持一鄉一策,著力加強司法所建設

一是合理規劃布局。在謀劃司法所建設布局時,突出重點,講究方法,在10個傳統區屬鄉鎮,建設10個功能齊全的一類中心司法所;在26個輻射區內的鄉鎮,采取合建或購買辦公用房等方式,解決26個二類司法所辦公用房。

二是籌措落實資金。在認真用好中央投資和省、市、縣配套資金的同時,采取財政預先借一點、機關經費擠一點、鄉鎮自籌兜底的辦法,保證了司法所辦公用房建設資金需要,使每所平均投入資金32萬元。

三是統一建設標準。10個一類中心司法所全部按照一張圖紙、一個模式,由縣局直接組織施工建設。其他26個鄉鎮司法所由縣局統一提出要求,由鄉鎮裝修到位。目前,所有司法所辦公設施統一配置,做到了設施完備、所務規范。

四是充分發揮司法所職能作用。在抓好司法所辦公用房建設的同時,注重建設、管理、工作并重,在發揮二類司法所履行基本職能的基礎上,中心所承上啟下,協調組織輻射區內司法行政中心工作、化解大的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成為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平臺。

二、堅持以經費保障為突破口,切實加強人民調解工作

第一,強化村級調解工作經費保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民調解工作,從2006年開始,每年從財政轉移支付中,按每個行政村解決1萬元調解經費的標準,專款撥付,每年達到360萬元,有力保證了調解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二,加強人民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深入開展“標準化人民調解委員會”創建活動,健全完善以鄉鎮調委會為龍頭,村居調委會為主體,自然村調解小組為骨干的人民調解組織。迄今為止,全縣360個村、28個居委會全部成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其中50%為標準化調委會。同時,依照縣人民政府修訂頒布的《縣人民調解工作細則》,建立健全七大制度機制。全縣堅持每月20日為定期矛盾糾紛排查日制度,采取定措施、定人員、定時間、定結果等“四定”方法,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每年調處矛盾糾紛數千件,調處成功率在97%以上,有力維護了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第三,著力提高調解員整體素質。加強調解員隊伍的培訓教育、業務指導,成立律師“講師團”,聘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官、公安干警為“法制教員”,定期對人民調解員進行培訓。根據民間糾紛特點,編印《縣人民調解知識匯編》、《縣人民調解工作案例精選》等,作為業務用書發放給調解員。組織調解員參加全縣人民調解知識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縣“十佳”人民調解員評選活動,由縣領導親自向優勝者頒獎。依托中心司法所開辦調解員培訓學校,加大調解員的經常性培訓工作,有效提高了全縣人民調解員的政治、業務素質。

三、堅持統籌兼顧,推進其他各項工作穩定發展

一是普法教育有聲有色,圓滿完成了“五五”普法規劃任務。通過深入開展“法律進移民新村”、“送法進學校”、“法律入園區”等活動,開辟8個社區法制講堂,宣傳普及了一批重點法律法規。加大重點對象的普法教育力度,在全縣所有中小學配齊法制副校長,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與法同行”等活動。全力服務工業園區,在園區入口創設30米“法制宣傳長廊”,舉辦專門人員法制培訓班,僅今年以來就舉辦10期企業廠長、經理和管理人員法律培訓班,培訓一千余人次。創新普法教育形式,在《報》開設“法治在線”專欄,每月兩期;開通“縣法制宣傳教育短信平臺”,每月向全縣手機用戶發送一條法制短信;編輯法律知識電子展板,依托“司法行政網”開辟“普法依法治理”專欄,實時更新普法動態信息;完善“148”法律咨詢服務熱線,在電視臺“民生服務熱線”解答法律問題10余次,營造了濃厚的法治輿論氛圍。

二是認真實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切實做到應援盡援。大力宣傳法律援助重大意義,在全縣范圍建立法律援助宣傳欄40塊,印發維權指南2萬余份,在電視臺開辟民生法律服務熱線,提高群眾法律援助知曉率。積極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推出12條便民措施,全力維護困難群體和農民工合法權益。進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只要涉及農民工工資拖欠、工傷案件賠償和重點企業項目,都暢通渠道,盡最大努力滿足他們的法律援助需求。今年以來,已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06件,為弱勢群體挽回經濟損失800余萬元。

三是認真落實安置幫教政策措施,穩步推進社區矯正試行工作。在貫徹落實安置幫教、無縫對接九大機制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建立“一網一站一冊一卡”“四個一”的安置幫教新舉措,開通回歸人員求助熱線,做實回歸人員銜接、幫教、安置、落實政策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為他們就業創業提供及時的幫扶,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目前,全縣1802名刑釋解教人員底數清楚、管控有序、生活有著落。按照省廳、市局的統一部署,順利啟動了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成立了組織領導機構,把社區矯正列入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內容,建立制度規范,對摸排的社區矯正對象逐人建立檔案,平穩接收了160名社區矯正對象,無一人重新犯罪。

四是組織法律服務力量,全力服務縣域經濟發展。重點加強律師隊伍黨的建設,充分發揮律師在服務縣域經濟中的引領作用,選派10名律師組成“支持工業園企業發展律師顧問團”,為園區各類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組建政府法律顧問團,為縣、鄉政府和政府部門依法決策提供服務;組建律師信訪工作團,積極參與政府維穩工作,發揮律師在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調處醫患糾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強化公證職能,擴大公證領域,特別把調解手段引入公證程序,提高了公證質量,近年來,每年辦理公證2千多件,無一件錯、假證。加大法律服務市場治理力度,依法打擊“黑律師”違法執業活動,維護了法律服務市場秩序,樹立了我縣法律服務行業社會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