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路徑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25 10:53:00
導語:反腐倡廉路徑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關鍵,在于總結、提升成功經驗,剝離、摒棄失敗做法,以改革、創新精神突破核心制度。當務之急,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實現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的具體路徑,使得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貫穿于反腐倡廉建設的始終,成為解決反腐倡廉建設重要問題的基本準繩。
一、科學把握執政規律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是反腐倡廉建設戰略管理的基礎
反腐倡廉建設戰略管理的關鍵在于戰略分析。反腐倡廉建設的戰略分析,應當立足于三個視角,一是以辯證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認識執政黨的執政成就與執政規律。只有深刻認識政治體制改革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最為重要的途徑,有助于執政地位的穩固和執政使命的實現,才能真正樹立政治體制改革是反腐倡廉建設戰略布局核心的思想,有效突破政治體制對反腐倡廉建設的掣肘。二是關注反腐倡廉建設的中長期趨勢,充分認識執政規律和制度功效是建立在特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基礎之上,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型社會的腐敗高發頻發態勢,消除制度無用論的悲觀論調。客觀說,腐敗高發是當前宏觀結構性變遷的必然,但我們同時不能忽視當前是反腐倡廉建設最好的歷史階段的客觀現實,即反腐敗斗爭正處在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關鍵期。三是從關注反腐倡廉建設的外部環境到關注監督機關的內部要素。當前反腐倡廉建設中,我們更多地關注外部環境,而似乎忽略了監督機關自身的領導體制與機制建設,進而造成制度的執行力不足。反腐倡廉建設的科學化首先應當是紀檢監察領導體制與職能配置的科學化。
二、科學預測和價值平衡,是實現反腐倡廉建設工作目標的前提
我們確立了反腐倡廉建設的戰略安排之后,工作目標的設定將頗為關鍵。反腐倡廉的工作目標設定取決于兩大要素:第一,工作目標的設定是否符合科學預測。科學與非科學的重要區別:科學理論有預測能力,如果沒有基于科學基礎上的預測,反腐倡廉建設的工作目標有可能出現偏離,無法真正體現反腐倡廉建設的戰略意圖。因此,加強對轉型期腐敗行為的科學預測和應對方法的前瞻性分析,是實現反腐倡廉建設工作目標設定科學化的前提。在這方面,我們應當預測三個核心問題:一是在現有體制下,“一把手”腐敗是否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二是在現行體制下,我們是否無法破解強勢利益集團的交易合謀;三是監督者自身腐敗面的擴大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嚴峻現實。第二,反腐倡廉工作目標的實現往往是平衡的過程。一是如何保持政治穩定和制度變遷的平衡?二是如何保持保障效率和維護正義的平衡?三是如何保持技術和人文精神的平衡?四是如何保持控制和自主性的平衡?等等。
三、樹立客觀精神追求反腐倡廉建設的真理,是反腐倡廉工作者的精神力量
科學精神是科學的靈魂,科學精神的實質在于客觀精神。科學認識、科學方法全都凝結著這個客觀精神,沒有這種客觀精神,再科學的方法也將是空中樓閣,無土之木。從事反腐敗工作是與貪欲、邪惡等黑暗力量較量的風霜之任,如果沒有這種追求真理的客觀精神,我們可能失去我們本應追求的真理;沒有這種客觀精神,當遭遇艱難時,可能退縮搖擺。故此,持之以恒地樹立科學的客觀精神,是反腐倡廉工作者的精神力量。在當前的反腐倡廉制度環境下,我們樹立客觀精神追求真理的目的重在防范兩種傾向:第一,防范泛政治化傾向對反腐倡廉建設法治化的影響。反腐倡廉建設是一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政治問題,但同時也是一個法治化問題,科學化首先應當是法治化。沒有法治化作為保障,反腐倡廉建設的科學化也就缺乏清晰的邊界。可見,在反腐倡廉建設中,我們決不能以犧牲法治來換取某些政治利益,那樣有可能落入反腐敗“人治”的泥潭;第二,防范監督機關理性官僚化。當我們在不斷夯實監督機關制度基礎和凝聚監督權能時,卻發現對弱勢群體利益的漠視和當事人權利保護缺失等現象的凸顯,由于理性官僚制所帶來的問題,依靠體系內層級監督是無法破解的。而全球化和知識社會的高度復雜、動態和多樣性,要求監督機關成為與社會互動大監督架構中的參與者,改變監督控制者的角色。
四、突破制度缺陷,夯實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的實現路徑
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就當前而言,應當從以下幾方面突破制度缺陷,夯實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的實現路徑。第一,增強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有機結合。黨內民主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有機結合,應當是最理想化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一方面,通過較長時期的漸進式改革,逐步建立起以黨代會為權力中心的黨內領導體制,確立黨代會作為黨內最高權力機關的地位,維護黨代會最高決策機關和最高監督機關的地位。另一方面,逐步探索黨內民主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相對接、相協調的雙重權力結構體系,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政府決策行為和任免政府負責人的監督制約。第二,大力培植多元化的監督主體。擴大“體系外監督”在監督中的比重,進而實現與“體系內監督”的對接,是當前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重中之重。即如何將社會公眾的利益表達機制、利益博弈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嵌入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之中,納入到“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之內,使社會化監督成為政治監督的必然內容。第三,有效整合、激活反腐倡廉各項制度。在政治體制存在剛性缺陷的前提下,我們過去很多好的制度出現“內卷化”,其功能不是失效,就是弱化。應當指出的是,一旦政治體制改革到位,體制剛性缺陷被打破,這些制度的功效將能夠重新被激活。因此,立足前瞻性,以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黨內民主制度改革為導向,整合和激活現行各項反腐敗制度,是反腐倡廉法治建設科學化的重要途徑。第四,加強對監督對象的分類監督。對黨政高級領導干部,尤其是省部級黨政正職的監督,主要通過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的機制,控制黨政正職負責人的選任和罷免,實現從源頭制約高官的目的。第五,大力改革當前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體制。事實充分證明,現行的國企監管體制是缺乏科學化的,事實充分證明,國企腐敗案已經成為新的“腐敗百慕大”。國企腐敗案件其案發之頻、案值之巨、危害之深、影響之廣,令人震驚。國企腐敗案件的肆意蔓延,是國企改革的路徑變異和國企監管失靈所導致,案件發生的態勢僅僅是開始,發生大面積國企腐敗案件的條件依然存在,國企監管失靈必然影響到政府的執政地位和公信力。故而,當前迫切需要下大力氣改革現行的國企監管體制。
- 上一篇:縣級紀工委監察工作經驗交流
- 下一篇:西方社會政治大學德性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