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和諧發展經驗交流

時間:2022-07-04 04:23:37

導語:幼兒和諧發展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和諧發展經驗交流

在0—6歲的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如何架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橋梁,形成家園教育合力,促進幼兒全面和諧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是幼兒園的重要工作。我園緊緊圍繞“潛心保教研究,真誠家園服務”的理念和“建立和諧互補的家園關系、和諧互愛的師幼關系”的目標,積極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在創新家園互動形式,有效家園溝通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園先后獲得了市優秀家長學校、市學前教育先進集體、市十佳幼兒園網站、市十佳示范幼兒園和省十佳幼兒園等榮譽稱號。

一、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

1.成員選擇多層面。為真正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我們根據家長的職業、家庭住址等選擇不同層面的家長,如機關工作人員、企業老板、理家人員等。并打破以往只推薦配合和理解幼兒園工作的家長,吸收一些平日難以溝通、難以開展工作、甚至對幼兒園工作不太滿意的家長,避免我們只聽到“好話”,聽不到意見,有利于從不同角度了解家長的意見與建議。

2.請家長參與決策。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委員會座談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各方面的工作思路、做法與成效,請家長為幼兒園發展獻計獻策,我們讓家長參與決策,給家長一種心理認同感,使他們感覺自己是幼兒園中的一員,從內心認可、信任幼兒園,從而自覺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3.廣泛征集意見。班級家長們有什么意見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的成員反映上來,幼兒園還通過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征集家長的意見與建議,家長反映的意見只作為改進工作的依據,不與教師或班級考核掛鉤,這樣做既消除了家長的顧慮也消除了老師的顧慮。幼兒園還做到對家長的疑問和意見、建議能限期答復,做到事事有回音。通過改進家長委員會工作,我們發現,幼兒園的真誠和寬容也逐漸換取了家長的接納和認可,家長們也越來越理解、支持幼兒園的工作。

二、創新工作形式,形成家園合力

1.多渠道與家長交流。一方面班級門口開辟了“家長園地”,定期公開教學內容,張貼有針對性的育兒策略與保健常識,還常常交流家長們的育兒心得。在幼兒園大門外的宣傳欄內也定期更換圖片、文字資料,宣傳我園的活動與成果。在門廳內創設了休息處,放置了溫馨的休息沙發和育兒報刊、雜志,讓家長們在休憩之余了解一些育兒知識。一方面做好家訪工作,對特殊兒童要經常家訪,還通過家園練習冊、幼兒發展評估手冊、聯系本、寶寶檔案等促進家園聯系,并將此項工作列入考核之中,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網站的作用,及時向家長公布幼兒食譜、介紹保健小常識、疾病防控常識、幼兒園新聞與動態、班級活動與寶寶作品等,每個幼兒還有自己的登陸賬號,家長和教師可用來網上交流溝通,為工作時間忙的家長提供了更靈活的時間與空間,以此優化家庭教育,達到家園合力!

2.多層面開辦家長講座。我園家長學校具有一支師德高、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有幼兒園領導、骨干教師,還有區家長學校專家、市兒童保健專家、海慈醫院營養專家等等。家長學校講座內容都來自于家長需要,每學期面向家長下發問卷,了解家長的育兒困惑和問題,針對這些問提舉辦家長學校講座。如:通過調查,發現95%的大班家長對孩子上小學前該做什么?學什么?孩子的學習習慣等問題十分關注;于是,我們便邀請小學一年級經驗豐富的班主任來園與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答疑家長的困惑,讓家長們明白了入學前最需要加強的是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而不是知識儲備。又如我們在家長問卷中發現90%的家長認為孩子性格習慣培養是焦點難點問題,于是我園又開展了幼兒發展敏感期與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專題講座。我園還邀請海慈醫院專家來園給家長講解兒童膳食營養與保健,還定期來園與家長進行個別交流,指導幼兒微量元素缺乏的家長們科學養育,得到家長好評。近兩年,我們還舉行過關于嬰幼兒教育關鍵期、幼兒養成教育、右腦開發等講座十余次,為家庭育兒提供了有效幫助和指導,得到了家長高度評價。

3.多角度創辦家長學校校報。為滿足更多家長的需求,我們開辦了幼兒園家長學校校報,每期都免費發放給全體家長,從園務公開、教育教學、衛生保健、家園共育四個版面讓家長更直觀、生動的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動態、當前的工作重點、幼兒園的新聞、幼兒的發展、交流心得等。尤其在傳染病高發時期,面對家長不能進入校園的特殊情況,我們增加了校報的刊數,及時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得到家長的好評。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小手拉大手”互動活動

為幫助家長深入了解幼兒園的各項工作,理解幼兒園的教育意圖,積極參與到共育的工作中來,我園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小手拉大手”活動,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和支持,有效的促進了幼兒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1.小手拉大手、同做文明人。幼兒的文明習慣除老師的教育外,最重要的還有成人的榜樣示范作用。我園結合一些主題日開展了“交通安全我先行、文明的生活衛生習慣、防火安全、節約從我做起、我和小樹共成長、為災區捐款捐物、一起迎奧運”等活動,小手拉大手,共同遵守交通規則、共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共同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共同獻愛心……;家長以身示范,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應該怎么做,幼兒發現父母做的不對的時候也能提醒他們,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了健康、文明的環境。

2.小手拉大手,共建幸福家。每學期結合教育主題和節慶活動開展豐富的親子活動,如三八婦女節時,各班級舉行了以“感恩母愛”為主題的親子活動,孩子們給媽媽送賀卡、喂糖果、梳頭發、對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等等,促進了孩子與媽媽之間的情感,也讓媽媽體會到了寶寶成長的幸福;在老人節,孩子們回家給奶奶爺爺洗腳,老人們感動的熱淚盈眶;建國六十周年開展了親子紅歌會、家庭同唱紅歌;畢業典禮上,孩子們自己設計邀請卡邀請父母參加,展示自己的成長;班級還組織了“親子運動會、親子游戲大比拼、親子繪畫、親子制作”等等,這些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不僅融入了我們的教育目標,也讓父母與孩子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更親近、氛圍更融洽、感受更幸福,是我們幼兒園與幼兒家庭之間架起了一座融融的親情之橋!

3.嘗試家長助教,實現家園互動。探索家長助教是我們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的又一項舉措。我們通過問卷了解到家長的特長和能為孩子們提供的幫助,各班老師邀請有特長的家長到幼兒園當“老師”,有警察媽媽給孩子們介紹警察的工作、有交警爸爸來教孩子們做交通指揮操,引導幼兒從小學習遵守交通規則;有當英語老師的媽媽給孩子教英文歌曲;有美術特長的家長給寶寶們辦板報;有醫生媽媽來園講夏季衛生保健小常識等,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了家長資源,彌補了幼兒園教育資源的局限,使家長與教師成為了幼兒學習的共同體。

四、深入開展0—3歲社區早教活動

使社區內0—3歲學前兒童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是我們作為區實驗幼兒園、區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我園每學期都開辦早期教育活動班,幼兒園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買了教材、書籍、玩具等,還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掌握0—3歲幼兒的認知規律與生長發育特點等,形成了適合本地區幼兒的一套基本的教學模式。早期教育班還定期向社區開放,免費提供咨詢、授課等,成為社區的一道亮點、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肯定。同時,早期教育的研究也為我園課程的完善、減緩幼兒入園焦慮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切實為幼兒的發展服好務、打好基礎。

我園在開辦家長學校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效地推動了我園的保教工作。家長學校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我們將繼續努力,全方位提高辦學水平,進一步促進我園的家長工作,不斷提高辦學質量,爭取做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