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2-13 08:06:06

導語: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群體性事件處置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近年來,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保障轄區穩定這一重要任務,按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人民滿意”的總體目標,緊抓“糾紛排查、預警研判”兩大機制,充分發揮司法所在平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出了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的新路子。區被省司法廳確定為全省唯一一家法律援助“點援制”示范點,袁旗寨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全區連續3年被市委政法委評為“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單位”稱號。主要做法是:

一是全力構筑一張網絡。為進一步加強不穩定隱患排查力度,筑牢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我們積極拓展人民調解工作領域、擴大人民調解員覆蓋范圍,在整頓規范社區、村調解組織和隊伍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在勞動爭議、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物業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5大重點領域設立人民調解組織,不斷加強信息排查的力量和范圍,做到有矛盾的地方就有人民調解組織。同時,實行“三員一體”的網格化信息排查工作模式,將人民調解員、維穩隊員和信訪信息員有機整合,細化至每棟樓宇、每個村組,做到信息靈通共享,全面構建綜合性調解網絡。

二是切實完善兩大機制。緊抓“糾紛排查、預警研判”兩大機制,實行日常定期排查和重大節日專項排查的方式,有針對性地發現掌握不穩定隱患。建立動態性、苗頭性糾紛信息預警制度,做到一般性糾紛月報,群體性糾紛周報,重大矛盾糾紛隨時報,在節假日等重點時段,實施每日排查和“零報告”制度,及時掌握矛盾糾紛信息動態。按照不穩定隱患的性質,實施分類預警、分級研判,做到一般矛盾及時化解,重大隱患迅速介入、全面研判、優先化解。

三是充分發揮三項職能。以“法制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為工作主線,積極發揮基層司法所參與調處群體性事件工作的作用,構建大維穩、大調解工作平臺。在法制宣傳上,針對群體性矛盾糾紛涉及到的政策法律問題,適時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群眾以理性的、合法的方式和渠道表達利益訴求,從源頭上減少各類矛盾和糾紛的發生。在人民調解上,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引入人民調解工作,創新出綜合論證、集體會診、就地調處化解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發揮街道調委會職能,搭建對話平臺,由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調解人員與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找準問題癥結,利用各自職能特點共同化解矛盾。在法律援助上,本著公平公正、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實發揮區法律援助中心作用,委派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高的律師無償向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幫助其通過司法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是扎實開展四步工作。在參與調處群體性事件過程中,認真總結出了四步工作法:第一步,先入為主、嚴控局面。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介于事件調查,使對抗的局面得到緩沖,為化解矛盾奠定基礎,為調解搭建良好的平臺。第二步,發揮優勢、解決問題。在突發性事件被控制后,充分利用人民調解的長處和優勢,因勢利導、沉著冷靜、著手對糾紛進行調解。第三步,統籌安排、協調作戰。深入現場前,與社區、村調解組織互通信息,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動向;深入現場后,按照以街為主,部門聯動的方式,構建大調解工作平臺。第四步,做好回訪,總結經驗。全面總結經驗,提升工作水平,對解決的矛盾糾紛及時回訪,對弱勢群體給予關心關愛。

近年來,區基層司法所在積極履職,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一定的工作作用,但是,對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廣大群眾對矛盾調處化解的需求,在管理經驗、工作方法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盡快研究解決。下一步,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拓展司法行政職能優勢,認真履行好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