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及安居工程的典型經驗做法
時間:2022-12-04 10:15:14
導語:精準扶貧及安居工程的典型經驗做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做到精準扶貧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挖掘產業特色,做到"一村一法""一戶一策"。
1、按照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意愿,我鄉紅卡戶90戶已全部自愿申請加入市金融產業合作組織,以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參與地方金融機構資本經營,實現穩定、高效增收的目的。
2、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依托我鄉招商幫扶企業XX菌草公司,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帶動我鄉XX村、XX村和XX村三個村的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種植,實行貧困戶統一種植和分戶種植相結合,把36戶紅卡戶全部吸收到合作社,并要求專業合作社與所有入股的貧困戶簽訂《貧困戶入股協議書》,專業合作社確保每戶入股的貧困戶每年的收益達到股本金的10%以上,讓貧困戶增收致富;
3、XX村、XX村和上寨村利用自身資源條件,發展“水里養魚、水面養鴨、山里養雞”的立體養殖基地,將部分貧困戶吸收到合作社,實現貧困戶增收致富
4、XX村利用山場計劃種植30畝獼猴桃,于2015年8月成立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吸收村里14戶紅卡戶和11戶藍卡戶加入合作社,讓貧困戶增收致富。
二、做到精準扶貧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相結合,突出做好農村安居工程,實現“不讓一戶農戶居住在危舊土坯房里奔小康”。
1、經過前期摸底調查,初步核定全鄉現有危舊土坯房399棟,其中新建戶267戶,維修戶132戶(XX村新建戶25戶,維修戶18戶)。現在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具體數據以調查核實為準。
2、將農村安居工程與移民搬遷有機結合,著力打造洲背、XX、XX等移民點建設。
三、做到精準扶貧與文化扶貧相結合,創新文化扶貧“主陣地、主內涵、主力軍、主旋律、主渠道”五種模式,展開了湘贛邊陲扶貧工作的新局面。
1、深度挖掘客家文化,改編為具有時代精神、群眾喜聞樂見的快板和山歌對唱等藝術作品。傳承與保護畬族文化,對XX村畬族民居進行了統一改造,新建了畬族文化活動中心和象征畬族的巨型鳳凰雕塑,彰顯畬族特色文化魅力,為發展鄉村旅游扶貧奠定了基礎。
2、邀請本市知名藝術團體來表演交流,鼓勵民間藝術團主動走出去演出。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根據群眾意愿,組織農民進行沼氣池建設、奈李、獼猴桃種植與管理等方面的專題學習培訓。
- 上一篇:鄉鎮產業扶貧工作匯報
- 下一篇:某鄉精準扶貧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