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動員會講話
時間:2022-11-15 05:52:00
導語: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動員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四部委聯合通知,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我市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也要參加工傷保險,工傷保險成為我市繼養老、失業、醫療保險之后,又一個覆蓋除機關公務員以外廣覆蓋社會保險,它標志著我市社會保障工作又邁出了新的一步。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工作會議,目的就是要認清形勢,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確保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能夠如期全面啟動,集中力量打一場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的攻堅戰。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我市工傷保險工作現狀
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于2004年1月1日頒布實施,我市也于2004年10月1日啟動了涵蓋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的工傷保險制度改革。兩年來,我們以各級各類企業參加工傷保險為重點努力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果。工傷保險參保從無到有,覆蓋面逐步擴大。到目前為止,全市工傷認定117例,勞動能力鑒定1137人次,參保企業700多戶,參保職工達到13萬多人,保費收入600多萬元。為近百名工傷亡職工及其供養親屬及時足額支付了各項工傷保險待遇,使工傷職工得到了及時的救治,為工亡職工供養親屬進行了及時補償并對其日后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像益海糧油工業公司職工于振華不幸工亡,其家在家村,父母體弱多病,還有兩個孩子,一個剛上小學,一個還不到三歲,沉重的打擊使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處于破碎的邊緣。事故發生后,我們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對其工傷進行了及認定,并確認其父母、兩個孩子為其供養對象,將工亡補助金及時支付,根據《條例》及我市實施辦法的規定標準,為其父母發放傷殘撫恤金直至死亡,為其子女發放傷殘撫恤金直至年滿十八歲。這種情況我市不止一個兩個,《工傷保險條例》的實施保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穩定,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二、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市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參加了工傷保險,單位的事故風險得到了分散,職工的權益得到了保障。但是對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而言,長期以來,由于政策不明確,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職工的工傷政策沒有專門、統一的規定,缺乏正常的待遇支付渠道等種種原因,這此用人單位的職工發后工傷以后,沒人管,確定工傷沒有標準,單位補償沒依據等問題比較突出,職工權益難以保障。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工傷保險的覆蓋面還很窄,廣大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尚處于工傷保險保障之外;對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職工來說,他們一旦發生工傷事故,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落實不能很好地解決,不能得到應得的社會保障權利,不能安心工作;對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來說,增加了單位運行風險,影響事業及業務的發展?,F在,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了。日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及財政部四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36號),《通知》明確規定“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其工傷范圍、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標準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辈⒁蟆安粚儆谪斦芸钪С址秶驔]有經常性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統酬地區的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所需費用在社會保障費中列支”。這樣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有了政策依據。單位職工參加工傷保險后,職工工傷認定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勞動能力鑒定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工傷待遇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將職工的工傷問題交由社會管理,單位只須照章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不再負擔應由社會負擔的事情,有助于單位更好地集中人力、財力和精力搞好事業發展,同時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拓寬了工傷保險籌資渠道,增強了工傷保險基金抵御風險的能力。所以說,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是利國、利民、利社會的大事,是黨和國家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
三、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全力攻堅,依法參保
(一)解放思想,加強領導。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負責人,一定要認識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依法參加工傷保險,一方面是員工的合法權益,單位必須予以維護,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減輕單位負擔和實現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認識,樹立信心,克服計劃經濟時期留下的陳舊思想,充分認識到參加工傷保險的重大意義,將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列為本單位的工作重點,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二)明確任務,及時參保
我市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從今年10月份啟動,根據《通知》要求應參保的單位,務必于10月底前到勞動保障局一樓社保服務大廳辦理參保手續,并從10月份開始繳費。對拒不參保的單位,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予以嚴厲查處,強制參保。
最后,就《工傷保險條例》的法律地位及的立法精神,我做幾點說明:
(一)工傷保險與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及將來實施的女工生育保險一樣,是國家強制推行的社會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商業保險不同,具有強制性、非營利性。對于保障職工權益,促進安全生產,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精神包括基本宗旨和基本原則兩個方面,它是《工傷保險條例》的靈魂,貫穿于《條例》各方面的內容之中。
第一,基本宗旨。《條例》的基本宗旨有三個:一是保障權益;二是促進預防和康復;三是分散風險。即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這三個宗旨是我們開展工傷保險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我們做好工傷保險工作的落腳點。
第二、基本原則。一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原則?!稐l例》既從根本上、制度上充分維護和保障廣大職工的基本權益,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出發,不搞“超水平”保障。二是倡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原則。工傷保險,就其本身的涵義來說,只是指勞動者因工作原因受傷或職業病,導致殘疾或死亡,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從國家社會獲得醫療保障和經濟補償的一種社會保險,強調的是工作時間和工作原因,但條例從倡導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出發,把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也視為工傷,以鼓勵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行為。三是切實維護和保障勞動者的基本權益的原則。四是權利與義務相適應的原則。工傷保險作為一項社會保險,要遵循社會保險權利與義務相適應的原則,用人單位要享受工傷保險權利,必須履行參保繳費義務,應參保未參保單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條例責令改正;未參保期間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按照《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五是無責任補償原則。是指發生工傷事故時,無論職工有無責任,工傷職工都應依法得到救治和補償。六是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則。工傷保險在基金管理上首先考慮的是保障參保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在滿足工傷職工合理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基金鐵征收。
同志們,讓我們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已任,帶著對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及其職工的深厚感情,齊心合力,開拓創新,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的繁榮進步,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