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二次殘疾人事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4-29 11:04:00
導語:全市第二次殘疾人事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全市第二次殘疾人事業工作會議,是在殘疾人工作新的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全省第三次殘疾人事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五”期間我市的殘疾人工作,部署“十一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的各項任務。剛才,書學同志代表市殘工委作了很好的報告,市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財政、教育部門的負責同志分別作了大會發言,會議還通報了陜西省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后面,省殘聯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郝根鎖,市委副書記裴育民同志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各縣市區及市級有關部門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殘疾人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十五”時期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五年,也是殘疾人事業發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五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連續三年堅持每年為殘疾人辦好十件實事,主要領導同志對殘疾人事業重大會議親自部署,重大工作親自安排,重大活動親自參與,深入基層慰問貧困殘疾人,對新時期殘疾人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關于殘疾人工作的各項部署,將殘疾人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不斷加大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各級殘工委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統籌協調,積極推進殘疾人事業向前發展。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努力解決殘疾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各級政府不斷加強殘疾人工作體系建設,積極探索有效幫扶殘疾人的新路子,在全市初步形成了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強大合力,使殘疾人的實際困難和需求不斷得到解決,殘疾人事業的基礎建設不斷加強,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不斷改善,殘疾人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初步實現了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扶貧方面的新突破,可以說,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呈現出令人鼓舞的新局面。我市殘疾人事業五年來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殘聯指導支持,市級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和殘疾人共同努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殘工委,向所有關心、支持殘疾人事業的同志們和廣大殘疾人及其親屬表示誠摯的感謝和親切的慰問!
我市“十五”期間的殘疾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創造了一些好經驗,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因難和問題。根據最新抽樣調查顯示,全市目前尚有30多萬殘疾人,不僅數量多,而且困難程度大;殘疾人事業仍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能力差、競爭能力弱的問題將進一步顯現;特別是農村有大量殘疾人尚未脫貧,貧困殘疾人的生活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還比較大,不少殘疾人在脫貧、康復、看病、上學、就業等方面還面臨許多困難;個別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權益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因此,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把握大局,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咸陽的戰略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殘疾人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緊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開創殘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發展殘疾人事業是建設全面小康咸陽的客觀需要。市五次黨代會在部署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咸陽的各項工作時提出,實施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咸陽的奮斗目標。全面小康就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更加雄厚,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概言之,就是全民全社會的小康。在這個偉大的進程中,如果沒有殘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沒有殘疾人狀況的改善,沒有殘疾人事業的同步發展,就不可能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如果到2010年,殘疾人生活水平初步達到小康的目標不能如期實現,甚至在脫貧、康復、看病、上學、就業等方面仍然面臨困難,那么,到2020年,殘疾人與全市人民一道奔小康就是一句空話,全面小康咸陽就是不完整的,就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康。因此,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的利益,認真解決好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僅是殘疾人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設小康咸陽的現實要求。
其次,發展殘疾人事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和社會的戰略部署。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過程。發展殘疾人事業,對于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形成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營造充滿活力的社會氛圍、維護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不能同健全人一樣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那么社會公平也就無從談起,由殘疾人的問題引發的社會不安定因素也就會增多,安定團結的局面也就難以鞏固,社會主義的和諧也就不能得到完整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殘疾人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殘疾人事業既是人道主義事業,也是人權事業。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統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不斷縮小殘疾人與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貧困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是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重要基礎。把殘疾人的利益維護好,把殘疾人的力量團結好,不斷為本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增添新力量,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三,發展殘疾人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總書記指出: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發展慈善事業,完善社會捐贈免稅減稅政策,增強全社會慈善意識。”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也充分彰顯了我們以人為本、情系民生的執政理念。殘疾人由于自身殘疾和外界障礙,是社會上最弱勢的群體,他們最需要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的關心與幫助。因此,保障殘疾人的權利,尊重殘疾人的價值,發揮殘疾人的潛能,幫助殘疾人實現“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四,發展殘疾人事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市是農業大市,全市有6萬多農村貧困殘疾人,約占全市貧困人口的3.24%。隨著全市扶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一方面是貧困人口逐步在減少,另一方面是殘疾人群體脫貧的步伐跟不上全市扶貧攻堅工作的形勢,導致貧困殘疾人在貧困人口中所占比例的遞增,使農村殘疾人扶貧工作逐漸成為整個扶貧工作的難點,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市“十一五”規劃強調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客觀現實,把發展農村殘疾人事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安排,加大投入,重點扶持,促進農村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總之,做好新時期的殘疾人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緊迫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意,更是我們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服務民生的具體體現。廣大殘疾人也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全市各級黨政組織一定要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帶著對殘疾人的深厚感情,尊重他們的意愿,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疾苦,為殘疾人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把廣大殘疾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力量凝聚起來,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明確任務,大力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是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市政府批轉了《咸陽市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明確了“十一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各縣市區、市級各有關部門要依據《綱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的具體的實施意見,并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
(一)堅持不懈地解決殘疾人的實際困難,切實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解決殘疾人面臨的各種突出困難和問題,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實現全面發展,這是殘疾人工作的根本任務。一是要全面落實貧困殘疾人的扶持措施。貧困殘疾人是殘疾人中最困難的群體,也是我市最為困難的群體。要按照“以人為本、助殘解困、促進和諧、增強活力”原則,堅持把殘疾人扶貧開發納入全市扶貧工作整體規劃,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提高國家康復扶貧貸款的到位率和使用率。國家和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整村推進”扶貧攻堅過程中,要選擇適合殘疾人脫貧的項目。要繼續開展扶貧“結對子”活動,采取單位包村,領導干部、黨員和志愿者包戶的辦法,帶領殘疾人發展生產,擺脫貧困。要加強農村實用技術技能培訓,使有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殘疾人盡快通過幫扶和勞動脫貧。對無業、重殘、一戶多殘的特困戶要優先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并積極探索建立低保邊緣困難殘疾人的救助政策,確保困難殘疾人基本生活有保障。要繼續開展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使危舊房屋得到及時改造,確保貧困殘疾人居者有其屋。二是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的康復和教育工作。康復是殘疾人改善身體狀況、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條件。要大力推進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建立和完善殘疾人醫療康復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和社區康復工作,繼續實施各項康復重點工程。要重視貧困殘疾人的就醫看病問題,進一步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研究制定針對貧困殘疾人的醫療救助政策。接受教育是殘疾人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需求和應有權利。要進一步把特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努力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加快發展高級中等特殊教育和職業教育。要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發展的保障機制,認真落實好農村貧困殘疾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兩免一補”政策,提高殘疾人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三是要推動貧困殘疾人的就業和再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實現自立自強的基礎,也是殘疾人提高社會地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要積極開展殘疾人就業培訓和就業服務,落實按比例就業政策,幫助福利企業解決困難,管理使用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要支持和鼓勵殘疾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殘疾人就業和再就業,努力建立促進殘疾人就業的長效機制。要進一步將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針對殘疾人的特殊困難,研究制定專項政策措施,實施分類救助,努力提高貧困殘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二)大力加強基礎建設,建立殘疾人事業發展長效機制。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殘疾人保障法律法規體系、實施優惠殘疾人的政策辦法、開展殘疾人抽樣調查、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等基礎性工作,關系殘疾人事業的全局和長遠發展,必須認真抓緊抓好。國家正在修改《殘疾人保障法》,省上也將適時對《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進行修訂。市級有關部門要在落實國家和省上有關殘疾人優惠政策的同時,結合我市實際,研究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不斷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工作的長效機制。要加強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廣泛開展對殘疾人的法律救助和援助,提高全社會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法律意識。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是一項重要的國情調查,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入戶調查工作進展順利,但后續工作還有很多,任務還很繁重,絲毫不能松懈。各縣市區和市級有關部門要繼續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確保圓滿完成任務。要充分運用好此次抽樣調查的成果,深入分析殘疾人的狀況和需求,把它作為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殘疾人政策法規、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要進一步加強殘疾人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交通、建筑、信息等方面的無障礙建設。
(三)動員社會力量關心幫助殘疾人,營造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殘疾人事業是全社會的事業,必須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強宣傳,增進全社會對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的了解,激發全社會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熱情和愛心。要為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體育活動場所,豐富殘疾人的精神生活。要進一步完善落實殘疾人工作“三個優先”機制,即當殘疾人工作和健全人工作擺到一起時,要優先做好殘疾人工作;當殘疾人問題和其它問題同時遇到時,要優先解決殘疾人問題;當殘疾人需求和正常人需求同時出現時,要優先滿足殘疾人的需求。要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發揚中華民族扶殘濟困的傳統美德,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社會公益機構和慈善機構要積極幫助殘疾人,持久深入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扶殘助殘活動,建立更加廣泛的志愿者隊伍,使殘疾人的困難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更好的解決,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從而激勵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努力營造平等友愛的人際關系和團結互助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經濟社會和諧和發展。
三、加強領導,努力開創殘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新時期的殘疾人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各縣市區和市級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進殘疾人事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一是要加強領導。做好殘疾人工作,各級政府責無旁貸。各縣市區和市級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把殘疾人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主動研究,科學謀劃。要把殘疾人事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認真做好本地區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的制定和實施工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分管殘疾人工作的同志要帶著對殘疾人的感情做工作,經常聽取情況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問題。要適應殘疾人事業發展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深入研究新時期殘疾人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各級政府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繼續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經費投入,保證發展需要。
二是要統籌協調。殘疾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性工程,業務面廣、涉及部門多、工作難度大,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協調動作。各級殘工委是政府綜合協調、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議事協調機構和職能部門,要在協調解決問題、制定完善政策、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工作落實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不斷加強各級殘工委的制度建設,完善工作機制,努力形成聯系順暢、溝通有效、協調有力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履行職責。各級殘聯是黨和政府聯系殘疾人的橋梁和紐帶,是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重要組織機構。各縣市區政府要高度重視發揮殘聯的作用,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各級殘疾人組織要進一步強化自身建設,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協助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工作。廣大殘疾人工作者要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的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四是要轉變作風。各級黨委政府要滿懷對廣大殘疾人的關愛之心、仁愛之情,密切與殘疾人的溝通與聯系,把對殘疾人的關愛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反映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在不斷完善的政策措施里。各級領導干部要按照總書記倡立的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切實轉變作風,做到真實、真誠、真情地為殘疾人服務。真實就是要真心實意地對待殘疾人、關心殘疾人,真真正正地幫助他們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尊重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真誠就是在做殘疾人工作時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誠實守信,言必行、行必果,部署了的工作,安排了的事情,承諾的事項必須真真切切地落到實處。真情就是對殘疾人要有感情,對殘疾人工作要有熱情,經常深入到殘疾人特別是貧困殘疾人中,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想殘疾人所想,急殘疾人所急,幫殘疾人所需,解殘疾人所困,及時向廣大殘疾人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要真正把殘疾人工作的重點放在基層,把各項工作落實在基層,多干殘疾人受益的事,多干殘疾人最急需的事,多干有利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事,切實維護好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同志們,殘疾人事業是高尚的事業,發展殘疾人事業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殘疾人事業發展全局,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殘疾人工作的各項任務,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咸陽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