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研工作講話

時間:2022-08-22 05:57:00

導語:教育調研工作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調研工作講話

這幾年**教育發展很快,有些發展指標明顯高于省平均水平。如幼兒入園率達98.5%,全省只有89%;初升高達96.18%,全省是91%;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十五期間上大學萬人比連續五年都是全省第一,今年也是全省第二,名列前茅。不僅僅是這些數字,**在一系列深層次的教育問題上還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比如教師待遇問題、素質教育問題、教育的均衡化問題等等,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做了很好的探索,有些方面走得比較快,處在全省前列。當然還有一些地方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更進一步發展。

經過這些年的加快發展,浙江的教育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處在了一個新的階段。過去,我們著力解決的是如何讓孩子“讀上書”的問題。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如何讓孩子“讀好書”的問題,這是我們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時代的要求,人民群眾的需要,教育事業的發展,都要求我們轉變思想,把工作重心、工作目標轉到教育均衡發展上來,轉到提高教育質量上來,轉到提升教育內涵上來。

在現階段抓教育,首先必須轉變觀念,一定要樹立科學、和諧發展的理念。時代對經濟建設提出這樣的要求,對教育發展同樣提出這樣的要求。不按科學觀發展,經濟難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教育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教育不實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我們不可能解決“讀好書”的問題,不可能為經濟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符合發展要求的人力資源,不僅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相反還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均衡發展問題、素質教育問題等等,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科學、和諧的理念。確定什么樣的理念,確定什么樣的方向,影響乃至決定我們的行動。現階段我們教育人要審視自己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真正在思想上樹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教育的理念,只有這樣,抓均衡發展、抓素質教育、抓教育的全面進步,動力才會更強。其次要加快工作重心轉移。量的擴張的任務當然還沒有全部完成,特別是在農村、在山區海島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從全局上看,我們現在的工作重心應該轉到內涵提高上去,轉到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上去。不僅僅是水平高的學校要轉,水平低的學校,薄弱地區更要轉。如果我們還僅僅停留在孩子有書念的問題上,沒有解決孩子念好書的問題,那我們就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黨的事業的要求。要轉變觀念,轉移工作重心,適應現階段的教育需求,一定要遵循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來推進教育事業。

教育發展一定要揚長補短,長處應該繼續發揚,同時應該從實際出發,從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研究“短”的一面,通過補短來更好的揚長,通過揚長把我們短的問題解決得更好。**教育系統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按照重點工作中心轉移的要求,按照揚長補短尋求教育新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建設我們今后一個時期教育的事業。浙江的教育昨天是輝煌的,但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昨天的輝煌上。我們應該面對現實,更應該面向未來,只有把現實問題解決好,我們的未來才有一個好的結果,我們才能繼續昨天的成就和輝煌。

必須堅持推進均衡發展。這是科學發展的要求,這是和諧發展的要求,這更是穩定的要求;這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要求;這也是黨的要求,人民群眾的要求。中央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意義很深刻,關乎到執政基礎、關乎到社會穩定、關乎到人心所向。一定意義上來講,現在社會對教育的最緊迫要求是公平教育。教育均衡,從根本上說,就是解決公平問題。解決公平問題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揚長補短。在均衡發展方面,需要加強教育布局規劃工作,需要加強幫扶工作。應該通過教育合理布局逐步縮小區域的差距,縮小學校間的差距,縮小各類群體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差距。這些差距不解決,我們的教育不能算成功。現階段抓均衡,重點是著力縮小差距。布局規劃著眼于從空間上解決均衡問題。幫扶工作的目的是使薄弱者逐步縮小與強者的差距。工作重心必須堅定不移地向農村傾斜、向山區海島傾斜、向困難群體傾斜。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我們的工作不是去制造更多的不平衡,而是盡量的通過扶弱來縮小差距,使全社會都享受到相對比較好的公平教育。

當前尤其要切實做好“四項工程”,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三年內基本完成任務。可以預見,只要一項一項地落實“四項工程”,均衡教育就能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就能往均衡的方向大大地跨進一步。要科學合理地進行布局調整。山區、海島有不少既浪費教育資源又質量不高的學校,應盡快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交通的問題很突出,真正住宿的學生不是很多,那就要進行一定的導向探索,加大力度解決交通問題。教育的資金很有限,必須建立激勵機制、導向機制,對“四項工程”完成好的地方,我們要優先予以支持。因為這是我們教育系統幫助農村、幫助山區海島、幫助困難群體的一項大事。

不斷地優化教育結構。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優化基礎教育結構。在教育結構方面,我們現在在幾個方面比較薄弱。第一是職業教育。現在我們職業教育的普教化現象十分明顯,針對性不強。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就業,黃炎培先生說得好,“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省里提出創“海洋強省”,依**地域條件和經濟結構,在這方面肯定應做排頭兵。**的職業教育應做“海洋”的文章,幫助群眾增強在海洋產業就業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干。這應是**職業教育的突破點。職業教育發展好了,還能夠為地方集聚人氣,引進人才,支撐我們的產業發展。第二是學前三年教育。現在一些農村幼兒園,準確地說只是托兒所,基本上是大人出去了,孩子沒人管,集中在一起管一管。當然學前三年教育不能象小學中學那樣教育,那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但學前教育的質量需要加強。第三是農村預備勞動力的培訓。這是省委、省政府交給我們教育系統的一項重要任務。初中不能升高中,高中不能升大學,這部分孩子數量不少,我們要研究怎么樣有針對性地增強這些孩子的就業能力。這些年我們實行農村預備勞動力素質培訓量不小,但培訓的強度不夠,針對性不夠強。作為教育系統,我們應該好好研究,加大培訓力度。盡管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培訓目標有不同的要求,但一定要通過培訓使農村預備勞動力能方便就業。

強化素質教育。這個問題確實是很復雜。現在可以說是無休止的作業,這讓孩子們失去了很多應有的快樂。素質教育就是要有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長。不久前,看到一份關于相關國家學生掌握知識、解決問題能力關系的研究曲線圖,曲線圖的第一階段是知識教育,中間階段是按照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階段是應付意想不到問題的能力。在這個曲線上,中國學生的起點最高,但終點卻最低。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掌握知識能力最強,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很弱。開展素質教育,一定要弄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養人,是使培養的人將來能夠適應社會,參與社會,建設社會。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了提高能力,為黨的事業、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合格的建設者。現在高分低能的問題實在太嚴重了。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從怎么樣真正提高孩子的能力方面應多做些研究,在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方面多進行一些探索。我們應該鼓勵、總結教學時間短、習題少,但學習質量高,課堂教學效果好的典型。一定意義上講,現在學生學得很苦,老師教得很苦,教育管理工作者管得也很苦。我們應該從教育本身的規律出發多做些研究,在教育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注重品格的培養,尤其是要進一步強化孩子的集體主義思想,愛國主義精神,還有體育、藝術、美術等等教育。一個人真正要走向社會,是需要各方面能力的。在教育上我們要認真考慮這方面的問題,要負起這個責任。說小了這是一個家庭的問題,說大了這是關系到中華子孫后代的問題。

加強教師培訓。教育均衡的問題,素質教育的問題,很大程度表現在教師的素質問題上。提高教師的能力,集中培訓是一種形式,優秀教師的示范也是一種形式;走出去學習、開闊視野是一種學習方式,把城區的骨干教師下派到農村,也是一種送上門的學習。現在教育面臨的很多問題,如果教師問題解決了,可能不少問題會更容易解決些。當前,教師的素質差異很大,農村教師的收入很低,學習培訓的機會也很少,我們應該多為農村教師、為山區海島的教師、為困難孩子執教的教師多提供一些幫助,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加強環境建設。教育離不開環境。環境是否寬松、是否和諧對我們教育發展影響很大。一是社會對教育的理解問題。當前我們教育系統感到壓力很大。這既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理解,更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教育行政部門要更多地通過向各級黨委、政府匯報,通過貫徹《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強化各級政府辦學的責任。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社會的推動下,為我們的教育集聚力量、提供動力、創造氛圍。要通過宣傳,引導社會對教育、對學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于社會和輿論的批評,我們一方面要多檢討自己,通過自身的努力使社會能夠理解、支持我們。另一方面也要多作一些宣傳,多宣傳教育的艱辛、學校的努力、教師的嘔心瀝血,讓全社會對我們的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既給我們以壓力,又給我們以動力。無論中外,校園出事所造成的影響,勝過社會任何一領域,這一點上我們是無法避免的,這也無疑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我們既然做教育人,就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二是規范招生、收費問題。中國教育有三大軟肋,一是高等教育的穩定問題,一是基礎教育的安全問題,還有一個就是整個教育系統的收費問題。這根本上是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但完善制度有一個過程,還需要國家有較強的承受能力。但作為教育行政管理者、作為學校校長,我們應該看到規范招生和收費問題處理不好,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特別是招生,一旦出問題,那影響不止一個學校,影響的是整個社會。比如愈演愈烈的搶挖優質生源問題不解決好,就會引起更多的社會不穩定。教育是一個接力棒,小學、初中的基礎都很重要。真正有本事就是你不靠爭奪優質生源,進去的學生和別人差不多,出來的學生和別人大不一樣,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家的本事。三是校園安全、校園穩定。對此,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不斷強化安全穩定意識,通過進一步完善制度,維護校園的安全與穩定。要加強檢查,及時發現隱患,把隱患當作事故來對待,防患與未然。要切實開展政策導向方面的探索,比如保險問題,可以開展研究,不斷探索新形式、新途徑,確保校園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