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講話
時間:2022-08-25 05:33:00
導語: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座談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回顧總結近幾年來的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分析當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面臨的形勢,部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研討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做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開創我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新局面。近幾年來,在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儲量登記統計工作全面加強,儲量評審市場化改革成效明顯,資源形勢分析和資源政策研究成果豐碩,壓覆礦產資源審核工作全面規范,地質資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儲量管理的多項工作獲得國土資源部的表彰。在這里,我代表廳黨組向你們,并通過你們向辛勤工作在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崗位上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當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
近年來,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取得了積極進展,法律法規體系基本確立,省、市、縣三級管理體制日趨完善,初步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新體制。但是,面對新形勢,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對資源作出了科學的判斷,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提出“礦產開發,要加強重要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查,增加資源地質儲量,規范開發秩序,實行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進資源開發和利用技術的國際合作”,這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對新時期的地質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地質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措施。這對加強地質工作,提高資源供給能力和保障程度,深化地質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地礦事業的發展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加強地質工作,說到底就是要加大地質和礦產勘查力度,增加資源儲量,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這對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
三是目前我國正處于兩個凸顯期,一個是資源供需矛盾的凸顯期,另一個是圍繞資源利益的矛盾和訴求的凸現期。作為第一個凸顯期,能源、重要原材料供應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制約。面對煤、電、油運持續緊張,資源供求矛盾日益加劇的形勢,要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走出去的同時,更要立足國內、省內,走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路子,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要為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服務提供科學的依據。
四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宏偉目標對礦產資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已經明確:……力爭到2010年全省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提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到2010年達到20000億元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0000元左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資源利用效率有較大提高,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15%左右;發展循環經濟取得明顯成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階段性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作為國土資源部門,一方面要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礦產資源,另一方面,要降低萬元生產總值礦產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任務十分艱巨。
五是國土資源要參與宏觀調控。這是國土資源部門的新任務。礦產資源是參與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礦產資源參與宏觀調控,說到底是調控總量的問題。只有資源家底清楚了,才能制定礦產資源政策,明確鼓勵開采、限制開采、禁止開采的礦種,達到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目的。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如何通過抓好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和統計工作,如何實施好礦山儲量動態監管,更好地為參與宏觀調控服務,要作出理性的回答。
六是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法制上、體制上、機制上還存在諸多障礙;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職能還沒有全面到位;基層力量薄弱,基礎工作不夠扎實;過去重審批、輕監督,重微觀、輕宏觀,重治標、輕治本的狀況亟待改變;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管沒有起步;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還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面臨很大的機遇和挑戰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從體制、機制、法制上入手,切實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
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
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管為抓手,以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為基礎,以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為平臺,以礦產資源政策研究和資源形勢分析為特色,以提高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水平為亮點,以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為目的,努力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新體制、新機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持續的礦產資源保障和堅實的地質基礎支撐。
為此,要樹立“五大理念”,提高“五大能力”:
樹立“五大理念”就是:
第一,樹立儲量管理是礦政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新理念,改變過去過多強調儲量管理是基礎的觀念;
第二,要樹立把儲量管理納入礦政管理主流程的新理念,改變過去儲量管理與勘查、開發管理相對脫節的觀念;
第三,樹立儲量管理要貫穿于地質調查、礦產勘查、采礦權預留、礦產開采和閉坑礦產資源管理的全過程,改變過去儲量管理停留在資料匯交、資源評價、儲量登記統計、壓覆儲量審批和資源政策研究上的觀念;
第四,樹立儲量管理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改變過去儲量管理側重于技術管理、報告審查的觀念;
第五,樹立開放、開門搞儲量管理的理念,改變過去儲量管理封閉、關門搞登記統計報表、審查報告的觀念。
提高“五大能力”,就是:
第一,提高掌控資源家底的能力;
第二,提高支撐宏觀決策的能力;
第三,提高市場監管的能力;
第四,提高社會化服務的能力;
第五,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當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要重點做好五項工作:
(一)學好《決定》,以《決定》統攬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
《決定》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有多處重要論述,特別在明確地質工作主要任務第九條中指出:“推進地質資料開發利用。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主要載體。建立健全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國家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和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投資環境信息服務系統。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開展地質資料專項清理,推進地質資料的研究開發,充分發揮現有地質資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復和資料浪費。全面公開地質資料目錄,推進地質圖書檔案、重點實驗室等向社會開放,依法及時向社會提供地質信息服務。”《決定》第十四條指出:“培育和規范地質勘查市場中介機構,完善礦業權、礦產儲量評估機制,健全礦業權評估師、礦產儲量評估師制度。”等等,總之,《決定》不僅是加強地質工作,指導地質工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且為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
1、領會精神,把握實質。通過學習《決定》,要準確把握當前地質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分析當前地質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不相適應的問題,明確新時期地質工作的地位作用、總體要求、主要任務,研究加強地質工作的主要措施,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決定》精神上來,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決定》的實施上來。
2、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學習《決定》,要提高六大認識:一是要提高在新形勢下加強地質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二是要提高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這一工作性質的認識;三是要提高浙江找礦有潛力、有前景,地質工作大有可為的認識;四是要提高在加強地質工作中,鞏固儲量管理地位,發揮儲量管理作用的認識;五是要提高推進地質資料開發利用在尋求勘查新突破,儲量新增加中作用的認識;六是要提高在加強地質工作中,尊重地質規律,遵循地質工作規律的認識。
3、振奮精神,增強信心。要認真回顧地質事業的發展歷史,總結地質工作的成績,充分認識地質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在新形勢下做好地質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全面推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
日前,國土資源部專門下發《關于全面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87號),對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們要按照部文件的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全面推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
第一,提高認識。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是礦山企業按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選擇具備條件的地質測量機構開展礦山儲量地質測量,國土資源部門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礦山在開采過程中的儲量動態監督管理的過程。通過礦山儲量動態監管,有利于掌握礦產資源家底,解決礦山多年存在的儲量家底不清的問題;有利于有效地預防和制止破壞浪費資源現象,實現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礦山環境;有利于解決管理部門過去對礦山上報的“三率”、儲量動用、消耗、損失及閉坑殘余儲量數據無從核查的問題,使礦產儲量登記統計更加真實,促進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征繳。
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管,是礦產資源資產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重要基礎,是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的客觀依據。因此,對礦山進行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勢在必行,它對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明確任務。今年主要對鐵、銅、螢石和水泥灰巖等重要礦產大中型規模以上的礦種開展監測,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到2007年底,全省要通過培育規范服務的礦山地質測量機構,建立公開、有序、規范的礦山儲量監測市場,健全嚴格的礦山地質測量質量監管體系,建立完善的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制度,對全省所有礦山實施礦山開采儲量動態監督管理。
第三,培育機構。鼓勵成立中介服務性質的礦山地質測量機構,鼓勵有條件的礦山企業自建礦山地質測量機構。
第四,落實責任。礦山儲量動態監管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政策性、技術性強,必須加強領導。省廳是全省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具體負責全省范圍內礦山儲量動態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負責礦山地質測量機構、從業人員的管理;負責制定礦山儲量動態監測技術要求和有關政策;負責大型礦山(開采甲類礦產)的礦山儲量年報審查。各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本行政區內礦山儲量動態監管的組織、協調;協同省廳對礦山地質測量機構、從業人員進行監督管理;負責中型礦山(開采甲類礦產)的礦山儲量年報審查。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負責監督本轄區內的礦山企業按要求進行礦山地質測量工作;負責對開采甲類礦產的小型礦山和開采乙類礦山的礦山儲量年報審查。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督促礦山企業要按要求開展礦山儲量地質測量,不按規定進行地質測量、不提交礦山儲量年報的,不予通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年檢。礦山企業要在每年12月31日前要完成對其動用、消耗、損失的資源儲量的地質測量工作,建立礦山技術檔案和資源儲量臺帳。并將礦山儲量年報報送國土資源部門。
第五,健全制度。制定和下發《浙江省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浙江省礦山地質測量技術要求》、《浙江省礦山地質測量質量管理辦法》、《浙江省礦山地質測量機構申報辦法》和《關于礦山地質測量機構申報的通知》等,全面推進儲量動態監管工作。
第六,搞好宣傳。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要使儲量管理人員、礦山地質測量機構從業人員以及礦山企業有關人員充分認識礦山儲量動態監管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共同推進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
第七,加強領導。省廳成立由我任組長的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全省礦山儲量動態監管工作;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根據〈關于印發《市(地)縣(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礦產資源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17號)賦予的職責,按照省廳的統一部署,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職能,建立礦山儲量動態監管的領導機構,抓好協調與組織工作。各市要按照省廳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實施方案,9月底前報省廳。
(三)強化儲量登記統計工作。
第一,嚴格依法進行礦產資源儲量登記。依法進行礦產資源儲量登記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依法得到維護的體現。依據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登記統計管理辦法》的規定,經登記的礦產資源儲量具有法定權益和效力,是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依據。探礦權人不辦理查明儲量登記的,不能申領新的勘查許可證,不能據以劃定礦區范圍;采礦權人不辦理占用、殘留儲量登記的,不發采礦許可證、采礦許可證不予注銷;建設單位不辦理壓覆儲量登記的,不予審批建設用地。
第二,大力推進以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為基礎的礦業權市場建設。要把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納入礦業權出讓審批的主流程,改變以往發證、勘查與儲量登記相脫節的弊端。同時,在礦產資源參與宏觀調控、實施礦產資源監管、礦業權市場建設和服務社會中,切實利用好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工作成果。
第三,把牢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質量。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編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礦產資源評審、礦業權評估和資源有償使用。為確保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編制質量,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應委托有資質的地勘單位開展勘查和核算工作。杜絕借用地勘資質招攬勘查項目的行為,凡經查實,予以通報,出借勘查資質的單位不得再進行新的勘查項目和儲量核算工作。
第四,強化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工作。要將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列入受理、審批采(探)礦權申請的辦事程序,要使探礦權人、采礦權(申請)人、壓覆礦產資源的建設單位明確依法登記是應盡的義務,做到“應登盡登”和“凡發證必登記,不登記不發證”。
第五,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工作制度。要按照“四同時”的要求,切實做好與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掛鉤、與探礦權登記、采礦權登記和建設用地審批同時辦理的原則,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建立與“兩權”管理相銜接的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管理制度。
第六,進一步推進基層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管理職能的落實。要按《辦法》的規定,進一步落實好基層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管理職能。要配備懂地質并熟悉計算機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專門負責本行政區內日常的礦產資源儲量登記、數據庫建設和維護工作,從體制、機制和法制上建立礦產資源登記管理的長效機制。
(四)建立儲量評審管理新體制,切實加強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監管。
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是地質勘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礦產資源儲量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評估,評估的結果直接關系到礦業權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礦業權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是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的中介、中立地位,發揮好中介、中立作用;二是進一步明確職責和法律責任。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是綜合性強、技術含量高的咨詢業務。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必須規范從業行為,完善儲量評估機制,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提倡行業自律;從業人員必須明確法律責任,恪守職業道德,堅持獨立、客觀、公平的原則,嚴把儲量評審質量關。要廉潔自律,不得接受評審委托人有可能影響公正評審的宴請及送禮,防止商業賄賂;三是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工作;四是嚴格審批礦產工業指標。凡是在勘查礦產資源中執行國家統一的《礦產一般工業要求》和勘查規范中規定的一般工業要求的,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一并審查。凡擅自提高工業指標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機構一律不得受理,省廳不予備案;五是做好評審結果的備案工作;六是按時匯交地質資料;七是做好礦產儲量評審與儲量登記的銜接工作;八是切實加強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監管。監督評審機構要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嚴把儲量評審質量關。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建立并完善儲量評審管理新體制。
(五)提高地質資料管理水平。
地質資料管理的核心是服務,要下力氣解決公共服務不到位問題,要把地質資料的利用效果如何,作為考核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標準,把地質資料服務作為檢查、考核礦政管理工作的內容。要簡化服務手續,規范服務行為,在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上有新突破。
三、切實加強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領導
(一)充分認識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是國家最早行使的行政管理職能,它不僅是礦產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而且貫穿于礦產資源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全過程。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是掌握資源家底、維護國家資源安全的必然要求。礦產資源儲量的總量、分布、特點、利用狀況,是認識我省資源省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只有通過系統分析礦產資源儲量情況,才能對我省礦產資源可供能力和對經濟發展保證程度有一個客觀認識;才能為制定資源戰略、政策、規劃以及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此外,及時為礦業權人、投資者提供資源儲量和地質資料服務,是改善礦業投資環境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促進在我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做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對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職能全面到位、促進資源有效利用、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礦產資源科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礦產資源供需形勢越是嚴峻,對資源的認識越要清晰;面對當前的礦產資源供需形勢,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二)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領導,加強協調配合。
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是礦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領導,把儲量管理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在人、財、物等方面為儲量管理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溝通、互相配合、密切協作、共同促進,形成推進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合力,更好地發揮整體功能。
(三)加強資源儲量管理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素質。
要按照廳黨組提出的“完善體制、提高素質”要求,針對基層力量薄弱和資源儲量管理體制不順的實際情況,加強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資源儲量管理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每個干部的業務素質,增強依法行政參與宏觀調控的能力、溝通協調推進工作的能力和清正廉潔自我約束的能力。要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經濟技術和行政管理規律研究,把貫徹落實國土資源大政方針和廳總體工作部署與資源儲量管理工作的實際結合起來,積極探索資源儲量管理的新路子,努力開創我省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