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調查匯報

時間:2022-08-20 10:06:38

導語:經濟責任審計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責任審計調查匯報

兩辦出臺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和劉家義審計長在全國審計工作座談會上作的《進一步深化經濟責任審計,促進領導干部守法守紀守規盡責》講話,均要求提高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利用,同時要求審計結果可用、好用和實用。然而,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主體是黨委、政府和有關干部管理監督部門,如何運用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是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亟待解決和完善的薄弱問題。在實際工作,由于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部門協作配合機制不健全等原因,普遍存在經濟責任審計與結果運用、責任追究脫節。在干部任用方面先離后審、先提后審、邊審邊提等審用脫節現象嚴重,責任追究、問責未具體落實,很大程度上存在審計查處與整改和成果利用“兩張皮”,未能將組織監督、紀檢監督、司法監督和審計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為改變這一現狀,構建組織、紀檢、審計和司法縱橫交錯的監督網,更有效的監督、管理、考核領導干部,提出以下審計成果利用的思考。

(一)提高審計質量是前提

當前審計結果利用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們出具的審計結果報告質量和形式與審計成果利用難或低下是成正相關的,審計結果報告質量不高、與組織紀檢部門監督管理干部沒有找到十分恰當的結合點,也是造成審計成果利用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們審計部門練好“內功”,深化和拓展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全面客觀準確評價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結果,努力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使審計結果可用、好用、管用是提高審計成果利用的前提條件和當務之急。

(一)圍繞推動科學發展,著力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內容。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重點是4個字,即“經濟”、“責任”,審計和評價的內容都必須圍繞這4個字。轉變就賬審賬的經濟責任審計理念和思路,必須適應審計對象職責的變化情況,貼近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相關事項,不斷拓展和深化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做到與時俱進。要按照兩辦《規定》的要求,在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在地區或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的過程中,重點關注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過程和效果,特別是關注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情況,遵守有關經濟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情況,制定和執行重大經濟決策情況,與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管理、決策等活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情況;關注重大投資項目的建設、管理、使用和效益情況;關注領導干部履行國有資產管理、監督職責情況;關注領導干部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情況等。同時,要根據離任審計和任中審計的不同要求,確定審計的重點內容和重點事項,提高審計的針對性。

(二)圍繞審計結果適用要求,作出客觀公正準確的履職評價。按照兩辦《規定》,經濟責任審計對象橫向涵蓋黨委、政府、司法、企事業單位各類領導干部,縱向涉及從鄉鎮至省部的各級領導干部,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領導干部之間的經濟責任范圍有很大差異。在審計工作中,我們要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深入分析各類領導干部所承擔經濟責任的差異,健全完善科學的審計評價體系。一是要把握評價原則。要堅持獨立性、客觀性、準確性和全面性相統一,以事實為依據,全面分析審計查證的各種情況,避免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用單個事實或幾項指標去評價履行經濟責任的整體情況。要堅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盡可能進行量化評價。二是要把握評價重點。要依法作出評價,嚴格做到依法應該審計什么就審計什么,審計什么就評價什么,審計到什么程度就評價到什么程度。要突出對領導干部經濟行為和經濟責任的評價,突出對履行經濟責任有重要影響的經濟事項的評價,突出對重大決策過程和效果的評價,突出對領導干部負有直接責任事項的評價。分清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現任責任與前任責任、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主觀責任與客觀原因等界限,切實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四)圍繞加強干部管理監督,著力提高審計質量和水平。推進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審計機關必須從自身做起,努力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水平。一是要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適應性,做到審計結果可用。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干部管理監督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不但要摸家底、找問題、揭隱患,還要更多地關注領導干部貫徹法規、執行政策、科學決策情況;不僅要看過去,更要看現在,還要看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分析是打下了基礎、留下了潛力,還是留下了包袱;不僅要準確反映領導干部的工作業績,還要反映領導干部在履行經濟責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提供審計結果時,做到有數字和事實、有成效和問題、有歷史和現狀,切實為干部考核提供客觀和可用的依據。二是要努力提高審計報告的實用性,做到審計結果好用。審計報告要讓干部管理部門看得懂、用得上。因此,我們提供的審計報告不能簡單地堆砌一些枯燥的數據,要盡可能地用直白、寫實的手法來表述審計的結論和意見,給有關部門提供清晰、明確、簡潔的信息和依據。三是要切實提高審計分析的建設性,做到審計結果管用。經濟責任審計不僅要作出評價、指出問題,更要防止和避免問題再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提高審計分析能力和水平,著力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反映干部經濟責任履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注重從管根本、管長遠的角度出發想對策、提建議,提供高層次的審計結果,推動干部管理監督制度不斷完善和創新。

(二)多形式多渠道報送審計成果是途徑

一是經濟責任審計結束后,將審計報告、決定等法律文書送達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人員。并采取召開單位職工大會等形式通報審計結果情況,讓大家知曉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情況,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審計部門提出的整改要求和建議。認真研究整改落實措施,并向審計機關報告,起到預防、規范、整改和提高的作用。只有這樣,審計結果的利用在這個單位、在微觀上才算發揮作用。

二是將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等法律文書分送、抄送組織、紀檢、財政等部門。讓紀檢監察機關了解被審計人員遵紀守法和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情況,對有關的違法違紀問題進行處理;讓組織部門掌握被審計人員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利用審計成果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監督和管理;讓財政部門了解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狀況,以便加強財政管理與監督。并要求組織、紀檢、財政等部門對報告的采用情況進行及時反饋。

三是報送審計結果專報。針對審計報告文書篇幅長、專業性強、不便于領導閱讀的不足,每個審計項目在出具審計法律文書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提煉、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再加工后,形成一份內容精煉、重點突出、分析透徹、建議可行、通俗易懂的審計結果報告,及時呈報政府領導及抄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主管部門,以便及時了解被審計人員的履職能力和水平。

四是及時編撰審計要情。針對審計所接觸的大量微觀經濟活動信息中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以及審計發現的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重大經濟犯罪線索,及時編撰審計要情上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以便為決策提供參考和完善制度、糾正存在的問題。

五是匯總、開發、深度加工審計成果。定期不定期地對一些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總結規律性的事項,剖析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提出建議對策。通過綜合報告、信息、宣傳稿件來綜合反映面上的情況、剖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體制機制方面的建議,開發審計成果深層次的價值,實現審計成果的不斷增值、增效。

(三)建立健全審計成果利用相關制度是保障

一是建立審計情況通報制度。以政府或聯席會議的名義下發審計通報,將年度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被審單位和個人、審計的主要內容、存在的問題、經濟責任的界定和責任的追究、整改建議及整改措施等匯總情況進行通報,以起到警示和啟示的作用。

二是逐步推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有計劃有步驟的實行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是民主法治建設的要求。采取制發審計結果公告書或在媒體、網站上進行公告等形式,將被審單位和個人經濟責任結果情況向社會公告,將審計監督與社會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這既是對審計機關審計質量的監督,又是對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個人存在問題的曝光,在對被審計單位和個人產生巨大壓力的同時,也會對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促進被審單位的及時整改,從而達到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和要求。

三是建立審計整改督查制度。由經濟責任聯席會議辦公室將領導干部責任審計結果情況書面告知相關人員,并向被審計對象原單位發出《整改通知書》,責成限時針對審計結果報告列舉的問題進行整改,并將整改結果書面報送組織、審計、紀檢部門,存入《干部監督跟蹤檔案》。在此基礎上,組織、紀檢、審計部門聯合對整改結果進行督查,匯總督查整改情況,并向人大、政府報送整改結果報告。經政府領導批準后,在一定范圍內通報或公告整改情況。

四是建立經濟責任的問責制。審計機關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界定結果分別移送組織、紀檢等部門,觸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機關立案查處。組織、紀檢部門重點對領導干部的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分別作出黨的紀律處分和行政處分,進行責任追究和問責。達到既“問效”又“問責”,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的建設進程。

四、建立經濟責任審計成果運用轉化機制是基礎

一是建立經責聯席會成員單位間的協作機制。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成員之間的協同配合,進一步形成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之間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資源共享、形成合力的工作目標,尤其是計劃安排、項目組織實施和成果運用應該在制度層面作出統一的規定。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和黨內談話、誡勉談話、述職述廉、民主生活會等制度有機結合。定期召開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解決審計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對審計中發現的共性的問題和在審計報告中沒有反映的事項應進行通報。

二是建立經濟責任動態數據庫,對領導干部進行動態管理。審計部門要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任免、審計數據庫,掌握任免管理動態和審計結果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準確結果。組織人事部門,將審計結果報告放入領導干部實績檔案,作為干部管理的參考依據。紀檢監察部門要建立廉政檔案,把審計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三是通過制定法規把干部任免與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凡正職調動要將審計結果報告同其它材料一起上報,作為研究干部任免意見的直接參考數據,并將審計結果報告納入任前公示的內容之一。要明確領導干部在任期屆滿或調任、轉任、輪崗等事項前,未經審計不得辦理調離手續;不得解除經濟責任,特別是對領導干部任期內由于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所在單位在財政財務收支、專項資金使用或資產負債損益及個人廉潔自律等方面出現嚴重違紀違規問題的,不得提拔重用,強化審計成果利用力度。

總之,在大力提升審計結果可用、好用、管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制度,建立健全聯席成員單位的工作協作機制,切實做到審用結合,充分發揮組織、紀檢、審計在領導干部監督中的合力,強加對領導干部的管理、監督,實現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