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1-29 05:29:00
導語:機關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縣機關事業單位有黨工委1個,縣直屬黨委16個,黨總支17個,黨支部237個,黨員3720名。其中,機關行政支部92個,黨員1531名。根據縣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們調研小組對我縣機關和事業單位基層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我們共走訪了縣人民法院等12家單位,召開了8個座談會,個別訪談30多人次,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86份。并對調研的數據作了一些分析與思考。
一、我縣機關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
通過調查發現,我縣機關和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在新形勢下,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結合機關和事業單位黨員的思想和工作實際,積極主動地抓黨建,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抓根本。各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2002年,結合“兩個年”活動,各單位均制定了黨員理論學習和教育計劃,確定全年的學習、教育內容和重點。在學習的內容上突出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不斷增強黨員干部貫徹、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在學習形式上,堅持每周一晚學習日制度,同時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共組織專題報告32場次,集中輔導112次,座談討論254次,著力在學與用、知與行、說與做的統一上下功夫。同時,根據形勢任務的要求和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認真開展“從政十德”教育、警示教育、WTO知識培訓等學教活動,著力增強黨員干部模范守法、依法行政、廉潔從政意識,努力拓寬黨員干部的知識面,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有的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還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和工作特點,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學教活動,如縣人民法院加大調研力度,專門出刊了9期調研簡報。通過學習教育,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加深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黨基本路線的理解,思想更加解放,視野更加開闊,改革創新觀念、競爭觀念、效益觀念等一些新觀念逐步確立起來。
2、抓服務。圍繞經濟建設和部門業務工作積極主動地開展黨建活動。各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牢固樹立了為黨的中心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指導思想,緊密結合各單位特點,富有成效地開展了各種活動。如縣審批辦證中心黨支部,緊緊抓住服務德清經濟發展這個工作中心,開展了“窗口流動紅旗”評比,接受群眾評議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機關作風的轉變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強了機關黨員的工作活力。德清三中黨支部建立黨員責任區,黨員聯系后進學生、后進班級,幫助學校解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縣計生局黨支部積極參與局機關的兩個文明建設,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做好服務工作,單位榮獲了國家級的先進集體的稱號。
3、抓基礎。組織建設是基層黨建的基礎。2002年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理順了一批組織關系,各機關黨組織圍繞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目標,開展了“規范化黨支部”的創建活動,狠抓了支部的自身建設,健全黨內生活制度。有61.4%的機關黨組織達到了規范化黨支部的標準。堅持開展“雙爭評比”活動,總結推廣了一批先進典型,幫助一些后進支部改變了面貌。積極推行黨務工作目標管理,將黨建工作的任務、目標量化,虛功實做,黨組織的工作搞得扎實有效。
4、抓關鍵。各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主動爭取黨委(黨組)的重視和支持,主動落實領導提出和交辦的各項任務,為領導提供情況,當好參謀。自1998年以來,各部門黨組織采取了有力措施,認真落實中央《中國共產黨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省、市委《實施意見》精神,普遍建立了部門黨建工作責任制,從制度上保證了機關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扎實開展。結合機構改革和各黨組織改選,較好地落實了“部門機關黨組織負責人由部門行政副職以上黨員領導干部擔任”的規定。目前,已有72%的機關黨組織負責人由部門行政副職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兼任,21%的配備了專職副書記,其余的由中層干部兼任。有的部門還根據實際對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實行實報實銷,較好地保證了黨組織活動的正常開展。
總之,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黨員隊伍總體是好的,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特別是年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明顯。逸夫小學黨支部的黨員均為學校的教育骨干,3年來學校獲得的9項市級以上的集體榮譽中,黨員發揮了發揮了積極的先鋒模范作用,國家級名教師和省級名教師均為黨員,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由于機關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多年來上級比較重視抓農村、企業黨建工作,而對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建設關注較少,所以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形式有簡單化傾向。
在多種經濟成分同時發展,利益分配多元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呈多樣化趨勢,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和差異性大大增強。面對這種形勢,有些基層黨組織感到束手無策,只會用內容空洞、形式單一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沒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的收效不明顯。被調查的黨員中對黨組織的政治學習滿意率只有75.9%。主要不滿:一是學習內容空洞、缺乏針對性。不能準確把握干部群眾的思想脈搏,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不能針對人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釋疑解惑,理順情緒;不能幫助干部群眾排憂解難,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致使黨組織歷來擅長的解人憂、暖人心、釋人疑、順人意等凝聚人心作用未能有效發揮。二是時緊時松、缺乏經常性,對如何及時掌握干部群眾的思想動態,緊密配合中心工作,開展經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慮得不多,缺乏科學系統的安排。本單位、本部門有了問題抓一下,不出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就晾在一邊。黨課能做到每季一次的只有近50%的黨支部。談心談話制度也沒有很好堅持。近3年來黨組織領導沒有找黨員群眾談過心的有40.3%。三是不講實效、缺乏有效性。周一晚的學習,大家都能到單位花2個小時來學習,收到的實際效果難以把握,認為學有收獲的只有53.1%。
2、黨內監督制度執行有形式化傾向。
黨內監督是機關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職能,《黨章》和《中國共產黨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都明確了黨的基層組織履行合格證監督的政治責任。但調查發現,不少基層黨組織的保證監督職能難以很好落實,流于形式。一些行政單位黨組織,雖然制定了不少黨內約束、監督制度,有些規定很具體,但往往訂在紙上,掛在墻上,沒有大膽地、理直氣壯地抓好落實。一些同志認為部門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所有的人權、事權、財權都掌握在行政首長手中,不少黨務干部的提拔、調動、任免由行政領導決定,而且工資、獎金等各種福利都與行政處于同一個利益共同體中,因此,監督主體和客體實際上是一種依附關系,對黨員領導干部開展監督,怕打擊報復,因而明哲保身,不去監督,不愿監督;對黨員中存在的問題,也怕得罪人、傷感情,不敢開展批評和斗爭。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不能自覺接受監督,如按規定必須過的雙重組織生活,以工作忙、事務多為由,只過黨委(黨組)組織生活,對支部生活一推了之,使得黨內監督很難落到實處。所以說,黨支部對黨員領導干部缺乏足夠的約束權力,無法實施有效監督。盡管近年來,黨內監督的法規、制度出臺了不少,但往往難以具體執行,影響了黨內監督職能的正常發揮,也挫傷了黨組織負責人的工作積極性。黨員8小時外的監督就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