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調研
時間:2022-08-31 05:14:00
導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3月1日,*旗作為赤峰市唯一一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試點旗縣正式啟動運行,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不斷加大財政投入,衛生部門切實加強對試點運行的監管,努力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為試點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夯實了基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為全旗207072名參合農牧民補償819萬元,受益面達到48.2%。得到區、市兩級政府的肯定,并經國務院新型合作醫療部際聯席會議有關領導和專家的檢查驗收,并給予較好的評價。
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群眾受益。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使我旗絕大多數參合農牧民從中受益,*年,全旗已有207072名參合農牧民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獲得補償,補償總金額819萬元,其中大病統籌帳戶支出632萬元;家庭帳戶支出187萬元。
截止到*年6月25日,*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為全旗9934名參合農牧民補償住院費用5722621.33元,其中:旗內9224人,4059990.14元;旗外710人,1662631.19元。結核病補償720人,補償金額187082.70元。
據統計,*年補償政策調整以后,僅1—6月份,我旗獲得3000元以上補償的就達279人;獲得8000元以上的63人;達到封頂線以上25人;最高報銷26512.38元。今年旗外住院報銷人次和報銷金額大幅度上升,截止6月份,平均每月報銷27.7萬元,118人次。
二是實現了補償政策上的“三個突破”。
1、突破了單一的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在我旗的開展,使占全旗人口近90%的農牧民有了醫療保障,*年,我旗又對參合范圍進行了調整,除符合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條件以外的其他農村居民均可以參加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使新型合作醫療覆蓋了所有農村居民,實現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效對接。
2、突破了封頂線以上不予報銷的限制。根據*年合作醫療基金使用情況,在對*年基金總額進行科學測算的基礎上,今年對農牧民已經獲得封頂補償后的醫藥費用再按20%進行補償,創造性地實現了大病補償即封頂又不封頂的新突破。
3、突破了單一的合作醫療保大不保小的限制。*年年末,根據基金沉淀情況和參合農牧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從大病統籌基金中拿出210萬元,對*年參合未享受大病補償的農牧民,每人贈送價值5元的醫藥消費卡,解決參合農牧民小病不用藥的問題,從而實現了“先互助共濟,后普遍受益”。同時使農牧民真正體會到新型合作醫療是政府拿錢的公益事業,同其他商業性保險有著本質區別。
三是農民就醫行為發生變化,自我保健意識明顯增強。隨著報銷比例的提高和報銷范圍的擴大,到各級醫院就診數明顯增加,反映出農牧民的醫療衛生觀念開始轉變。
四是農民醫療負擔減輕,農民健康水平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后,通過實施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切實解決了特困家庭和患重癥農牧民的后續治療和生活問題。通過新型合作醫療的實施,已經初步緩解了我旗農牧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隨著農牧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使一些慢性病和潛伏疾病得到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廣大農民的衛生健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五是拉動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和長遠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施行后,由于農民醫療衛生觀念的轉變,且合作醫療只有到定點醫療機構才能就診就醫,大多數參合農牧民,生病后首先會去村級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等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客觀上加大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量,隨著農牧民醫療衛生需求不斷提高,推動了基層衛生組織的基礎建設、設備投入以及人才培養,基層醫療機構的活力也就此增強。今年國家及各級政府匹配資金1500萬元,投入到基層衛生院的建設,徹底解決了鄉鎮衛生院的基礎建設和醫療器械的更新。
六是真正體現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政府從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謀利益出發,著眼于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廣大農牧民和社會弱勢群體而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廣大群眾從中得到了實惠,真正體現了政府“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此項惠民工程得到了人民的認可。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組織,成立機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旗把開展新型合作醫療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列為旗政府為人民群眾所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大力推進。按照旗委、旗政府的統一部署,旗、鄉、村各級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和監督機構,通過向社會公開招考,選拔了8名具備較高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的人員進入旗合管辦工作,解決了編制和40萬元的啟動經費,保證了新型合作醫療有人辦事、有能力辦事。
(二)加大宣傳力度,保證參合率。
抓好農牧民自籌資金的落實,是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各鄉鎮蘇木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負總責,各級干部包村、包組、包戶的宣傳責任制度,組成一個個宣傳工作隊、工作組、小分隊,深入到村、組、戶進行宣傳,廣泛宣傳新型合作醫療的政策、意義、目的,讓農牧民了解和掌握新型合作醫療的各種政策和知識,從思想意識上真正接受合作醫療,從而主動參與合作醫療,在宣傳發動過程中,全旗上下真正做到了統一思想,全力以赴,使宣傳知曉率達到了90%以上。
*年,全旗共有429732人參加合作醫療,參合率82.25%,減除整戶外遷人員后,參合率為90.01%。*年,采取干部入戶、報銷個案展示、報銷患者現身說法、散發宣傳資料、出動宣傳車輛、在電視差轉臺開辟宣傳專欄、鄉鎮領導做電視講話、播放專題片、刷寫永久性宣傳標語或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集會議進行宣傳等多種方式,不斷鞏固宣傳效果,進一步提高農牧民的參合積極性,*年我旗共有438685名農牧民參加合作醫療,比去年多參合8953人,參合率為84.29%,比去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三)強化監管,規范運作,促進新型合作醫療健康發展。*旗切實加強對合作醫療資金的監管,嚴格執行鄉鎮政府籌錢不管錢、旗財政管錢不用錢、旗合管辦用錢不見錢的制度。
(四)簡化操作程序,方便參合農民,不斷擴大受益面。*年,參合農牧民只要手持合作醫療證就可以在全旗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取消查驗戶口簿的規定,簡化報銷手續。并將村級所有的醫療機構全部設為定點醫療機構,讓農民自由選擇,就近就診,方便參合農民。取消了用個人帳戶補償住院醫藥費,個人帳戶全部用于門診費用補償。同時調整補償范圍,惠及參合農牧民。
(五)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提高服務能力。一是提高鄉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二是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的從業行為,控制醫藥費不合理增長。三是加強政策引導。將參合農牧民在鄉鎮衛生院就醫的報銷起付線降至100元,通過經濟杠桿引導農牧民合理就醫。通過以上措施,衛生院的競爭力不斷提高,門診人次和住院人次同比增長20%以上,業務收入較同期也有所提高。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鄉在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缺乏經驗體會,加之受某些商業保險不守信、不兌現的負面影響,一些農民認為參合作用不大,心存疑慮,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愿參加的不多。
(二)部分鄉鎮衛生院設備落后,技術力量薄弱,不能適應工作需求。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資金沉淀過多。由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資金沉淀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眾的參保積極性。
四、對策與建議
為了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順利實施,進一步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保障意識,有效解決我旗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我覺得應該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方式。一是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有關政策,包括補償條件、補償標準和可以補償的藥品目錄、醫院名錄,在群眾就診時向群眾說清楚,講明白,或向群眾發放明白紙;二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墻報專欄、宣傳車輛、會議和各種形式向群眾宣傳;三是對大額補償采取送款到戶的形式,這種看得見的實惠,可以讓更多的農民了解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農民參合的意識和信心;四是認真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宣傳工作,提高參合率。
(二)加大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力度。對于鄉鎮衛生院,我們要本著“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滿足需求”的原則,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的基礎建設,進行設備更新、人員培訓。旗衛生主管部門要大力整合衛生資源,充分利用各級匹配資金,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范醫療衛生服務行為,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對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不高,達不到執業要求的人員,要調離技術崗位,進行轉崗或下崗。旗級醫療衛生機構,要經常下鄉巡回醫療,派技術骨干下鄉開展培訓或臨床指導,擔當起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指導工作。鄉鎮衛生院要改變過去“重醫輕防”,忽視公共衛生的現象。對村衛生室實行一體化管理,規范醫療衛生服務行為,凈化醫療市場,為農民提供優質、廉價、便捷的服務,切實保障農民享受到衛生健康服務。
(三)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職責,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等工作,定期向同級人大匯報,主動接受監督;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規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制定監督管理規定,形成定期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基金運作規范、透明、高效,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強醫療服務,規范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診治,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和非有效醫療費用比,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四)加強藥品管理,擴大補償藥的范圍。
(五)對全年沒有獲得補償的參合農牧民按戶發放一定數量的常用藥品,增加群眾受益面,提高群眾參合的積極性。
- 上一篇:招商引資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調整林業結構調研報告
精品范文
10新型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