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源經濟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04 11:21:00

導語:稅源經濟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源經濟調研報告

稅收是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財政收入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稅收來源于經濟,稅收的增長取決于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因此培育和發展稅源經濟,是確保稅收穩定增長的重要途徑。本文試結合連云港市經濟發展、稅收收入總體情況,簡要分析稅源結構特點,剖析稅收與經濟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培育和發展稅源經濟的措施。

一、連云港市稅收呈現的特點

(一)近年稅收收入逐年穩步快速增長,但總量相對較小。

(二)宏觀稅負逐年上升,但相對偏低且稅收彈性系數變化大。

(三)非公有制經濟稅收增長較快,公有制經濟稅收逐年下降,涉外稅收增幅由高趨緩。

(四)稅收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工業稅收比重亟待提高。

(五)房地產市場稅收逐漸成為稅收增收生力軍。

(六)區域發展不平衡,縣域稅收明顯快于市區。

二、影響連云港市稅源經濟發展因素分析

一是部分重點稅源行業增長乏力。

二是新增稅源明顯不力。

三是縣區經濟差異導致稅收增長的不平衡。

三、培育和發展稅源經濟的思考與建議

經濟是稅收之本,經濟規模的擴大是增加稅收收入的保證,經濟發展了,國民經濟整體實力提高了,稅收收入才能得到保障。因此,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是稅收收入增長的根本。

(一)有效效運用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加快發展?,F有企業稅源是歷經數十年的日積月累,而形成的財力基礎。在有限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條件和市場的約束下,維護好、鞏固好現有稅源,使之形成良性循環,這同建設新興稅源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為此,各級國稅機關必須立足當前,把鞏固現有稅源的各項措施抓細、抓實。對現有稅源狀況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分清哪些是成長中的稅源、其潛力有多大,哪些是成熟的稅源、其稅基如何,哪些是衰落中的稅源、其周期還有多長等。同時,要認真貫徹貫徹企業進行生產挖潛、技術創新和發展高科技稅收優惠政策,為新型工業化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提供稅收政策引導。要認真落實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扣除政策,鼓勵企業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利用現有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加強技術開發應用,推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時,鼓勵企業不斷加強設備更新改造,加大技改投入,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產品,壯大企業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確?,F有稅源繼續保持穩定,為地方經濟發展,奠定牢固的稅源基礎。

(二)逐漸弱化區域優惠政策,代之以產業稅收優惠為主導的政策。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吸引外資,擴大開放,我國采取了區域發展戰略,實行經濟特區、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開發區、高新產業開發區等多種區域性優惠政策,這種區域發展戰略的實行,一方面削弱了稅收優惠的產業優惠效應,突出表現是對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全部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并沒有體現產業發展的區別。另一方面形成了區域內外稅負的差異,導致了稅收管理的漏洞,特別是誘導了一部分企業不斷變更企業經營地點,以獲取更大的稅收利益。為了培育稅源,各級地方政府和國稅機關都應該正確處理產業優惠與區域優惠的相互關系,逐漸弱化區域優惠導向,把主要方向用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突出國家產業政策的產業導向功能,引導資金和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在同一平臺上公平競爭,使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三)積極推進企業重組,鼓勵企業做大做強。隨著經濟全球化化趨勢的不斷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具有競爭優勢的跨國公司,愈來愈成為世界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力量。從連云港市的情況來看,尚未形成一批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跨國公司和上市公司。因此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加快推進企業重組,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形成一大批有競爭實力的龍頭企業。作為企業自身,也應該通過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水平,加快產品的科技開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加工型企業要摒棄以往粗放式、能耗高的簡單加工模式,向產品的深加工增值體系發展。要充分利用外國投資者的資金和國外市場,增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能力,擴大產品的對外出口。大膽引進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打造產品的品牌建設,同時還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把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企業的經營好轉。

(四)支持重點稅源,進一步擴大重點行業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連云港市企業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出現了一批年納稅在千萬元以上重點稅源戶,初步形成醫藥產業群、電力產業群、化工產業群、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產業群、港口物流產業群等,這些重點稅源企業數量上并不多,但在繳納稅款上卻接近全市企業的80%,是全市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作為稅務部門在集中力量扶持大中型骨干企業的發展的同時,也要向經濟全面發展延伸,立足實際搞好中小型項目的經營,形成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和沿海產業走廊,培植“百花齊放”合理稅源結構,以確保稅收的穩定增長。同時要繼續推進工業強縣,注重利用縣鄉的優勢資源和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經濟,如灌云棉紡織業、灌南林木加工業和化工產業、贛榆礦石資源和海洋產業、東海硅資源和溫泉產業的優勢,以及湯溝酒業、板浦滴醋等知名品牌優勢,大力培育有特色的地方支柱產業。支持重點稅源的最好做法就是按照依法征稅的原則,既要考慮稅收任務,又要考慮如何保護好現有重點稅源,培養后續稅源,涵養潛在稅源,為企業增強“造血”功能,力求使生產發展與稅收增長始終保持良性循環,決不能涸澤而漁。

(五)強化招商引資,開辟新興稅源。開辟新興稅源,是形成梯級稅源格局,確保稅收持續穩定增長的戰略重點。從連云港市經濟稅源結構來看,招商引資工作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開辟稅源的重要途徑。為此,首先要繼續加大招商力度。“兩法”合并后,連云港市國家級開發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將一定程度上弱化,必須要在加強基礎實施建設、服務環境等方面狠下工夫,彌補因稅收優惠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其次要營造招商氛圍。要積極開展經濟發展環境整治活動,著力規范執法行為,建立健全制約機制,充實完善相關規定,不斷優化辦稅服務,在稅企之間建立互信、合作、雙贏的新型稅企關系。再次要提高招商水平。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繼續吸引外資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等方向發展,吸引更多的國外資金向第一和第三產業投資,重點以港口、碼頭建設、倉儲、物流、旅游休閑等服務產業和配套項目為主,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和區域的全面發展。在新形勢下,要相應提高外來資金進入“門檻”,注重引進外資的質量,從“引資”轉向“選資”。

(六)強化征管,減少流失稅源。一要加強稅源調研和預測。要按照“淡化指標,強化能力”的原則,對全市稅源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全面掌握稅源的真實情況。在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稅源的未來發展趨勢要進行科學、合理、準確預測,對稅源總量、結構的發展變化進行動態分析,實現對稅款從應征到入庫全程監控的總目標。二要積極研究經濟政策對稅收的影響。針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結合連云港市實際,認真研究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對稅收的影響,切實發揮好稅收調節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的職能,為連云港市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政策服務。三要營造依法治稅的良好環境。一方面加強稅收政策的宣傳和解讀,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遵從度和自覺性;另一方面多方配合、綜合治理,建立健全覆蓋面廣的社會協稅護稅網絡,工商、金融、財政、司法、外經貿、外匯管理等部門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進行資料交換和信息溝通,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各自在協稅護稅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有效防止偷、逃、騙稅等現象的發生。四要完善稅源聯動管理機制。各級稅務部門要嚴格按照總局提出的健全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稅務稽查“四位一體”的聯動機制,以強化稅收分析為基礎,以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為載體,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規范納稅評估,加強稅務稽查,徹底解決“淡化責任、疏于管理”問題,使稅源管理工作源頭化、及時化和動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