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價格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0 04:39:00

導語:房地產價格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房地產價格調研報告

為整頓和規范房地產交易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穩定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近日,**市價格監督檢查局對**市經濟適用房開發企業、其他房地產開發企業及房地產中介機構的價格政策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

一、存在的問題

檢查中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不執行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審批價格,擅自漲價。大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對所開發的經濟適用房在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的綜合平均價范圍內進行銷售,個別房地產公司綜合平均價超過審批綜合平均價格的最高標準1890元/平方米,超標準銷售達到1982元/平方米,超幅近達1.05%。

(二)重復收取權屬登記費和房產證工本費。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應由企業承擔的工本費轉嫁給購房戶,按80元/戶收取。在收取按揭購房戶的權屬登記費時,不僅收取了80元/戶他項權利登記費,還收取了80元/戶他項權利證費。

(三)在收取經濟適用房房款外另行收取單元防盜門款。根據相關文件規定,經濟適用房房價中含單元防盜門或單元電子防盜門,不得另行計價收費。而部分房產公司在辦理入住時,向購房者收取單元電子防盜門款。

(四)擴大范圍、自定標準收取制圖費。根據相關文件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在辦理房屋權屬登記時按有關規定進行測繪所發生的費用由開發企業承擔,不得向購房者另行收費。個別房產開發公司在辦理房產證時向購房戶收取制圖費20元/證。

(五)自定收費項目收取熱表卡費。有的房產公司在建設中安裝了分戶鎖閉閥,在入住時向購房戶以熱表卡的名義收取了熱表卡費、安裝費。

(六)擴大范圍收取交易手續費。根據相關文件規定,新建商品房的交易手續費由轉讓方承擔。個別房產公司擴大范圍向購房戶收取1.5元/平方米。

(七)自立項目收取辦證手續費。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第十五條的約定,房產開發公司有義務為購房者辦理房屋權屬證。而個別房產公司擴大范圍向購房戶收取辦證手續費200元/戶。

(八)超過規定標準收取合同工本費。

(九)房地產中介機構有不執行或推遲執行相關政策的現象。

二、成因分析

(一)房產開發企業未嚴格按政策執行綜合平均價標準。價格主管部門在制定綜合平均價同時,要求企業自行在規定幅度內自行確定樓層差、朝向差,但有的房地產公司在實際銷售時流于形式,要求備案的沒有備案,或有備案的沒有按備案原價執行,在整個樓盤銷售過程中沒有完整的銷售記錄。致使個別房屋銷售價格樓層差、朝向差超出正常值。

(二)對經濟適用房的相關政策學習、掌握不到位。對于代收代繳費用問題,有的企業沒有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及相關文件的規定,而是企業間相互效仿、借鑒。

(三)現行政策規定中個別內容相對滯后。現行經濟適用房(安居房)的建設標準是1986年制定的。20年前制定的建設標準與現在的生活水平不符,雖然有相關規定可以協商退款(如廚房和衛生間沒有瓷磚及衛生潔具、毛地面、只有進戶門而房內沒有木門等),但是很多房產公司在這方面作的不到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三、對策建議

(一)充分認識到治理房地產亂收費工作的長期性、重要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要監督國家給予經濟適用房的各項優惠政策是否落實到位;同時加大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要從根本上遏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亂收費行為,對屢查屢犯、強制收費、變相收費等違法行為要加大整治力度,通過向新聞媒體曝光性質惡劣的房地產價格違法案件,起到警示、震懾作用,促使房地產開發企業自覺規范自身行為。

(二)檢查關口前移,做好事前預防工作。通過監督檢查與企業建立經常性聯系,對企業收費行為進行指導和規范,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使企業能夠了解、熟悉價格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現行政策規定,提高企業執行價格法律法規的自覺性,避免企業巧立名目、違法收費的行為發生。特別是對新開發樓盤在取得預售許可證開始預售時,要做好明碼標價工作,對房價及代收、代繳費用要注明收費標準和依據,便于消費者進行監督和投訴。

(三)加強價格服務工作。以開展“價格服務進萬家”活動為契機,在經濟適用房房地產開發企業、其他房地產開發企業及房地產中介機構中積極推進價格服務工作和明碼標價工作。政府職能部門應和企業一起為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共同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