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小作坊食品安全

時間:2022-09-16 01:33:00

導語:調研小作坊食品安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研小作坊食品安全

**市地處淮河流域,位于皖北,因古代盛產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譽。**市轄懷遠、固鎮、五河三縣,龍子湖、蚌山、禹會、淮上四區和高新區、**經濟開發區兩個管委會,總面積5917平方公里,總人口349.33萬人,其中市區面積601.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90.47萬人。

&n

bsp;**市是**省重要工業城市,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59.01億元,現有工業企業1258家,其中大中型企業66家。豐原生物化學(集團)有限公司、華潤集團(原圣泉啤酒)有限公司等食品企業是我市支柱企業之一,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

截止2006年底,全市(含三縣)共有食品生產企業(戶)577家,10人以下企業436家,占總數的75.6%,10~100人企業129家,占總數的22.3%,100人以上企業12家,占總數的2.1%;食品經營(批發、零售)企業數8165戶;飲食服務業1504家,集體食堂201家,食品攤販451戶。食品行業從業人員(以衛生部門已發放健康證明為準,無證人員不包括在內)28923人。全市有23家食品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有16個產品和22個產地通過無公害認定,8家企業8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1家農場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懷遠縣小麥、固鎮縣花生成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縣,我市“**省名牌農產品”總數達到12個。

一、食品企業基本狀況

(一)行業分布情況。我市(含三縣)共有各類證照基本齊全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577家,主要集中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米面糧油制品、飲料和純凈水、炒貨、白酒、果酒、豆制品、調味品等相關食品,其中,米、面生產企業為287家,占企業總數的49.7%,飲料(純凈水)77家,豆制品35家,炒貨32家,調味品32家,酒類29家,其它食品企業85家。

(二)企業特點。從掌握的情況看,我市大中型食品企業生產條件較好,質量管理水平較高,但小型食品企業經營方式分散、設備簡陋、工藝水平低,食品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差距較大,質量保證能力參差不齊,約有45%的企業不具備基本生產條件,20%的企業對進廠的原材料不能進行有效的把關,70%的企業不具備食品檢驗能力,30%的企業食品出廠不檢驗,難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全市食品生產企業總體表現出“多、小、散、差”等特點。一是數量多,證照基本齊全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577家,無證照的家庭作坊和前店后坊約有1000家左右;二是規模小,有證照的食品企業75%以上是10人以下小企業、小作坊,而且這些企業中有很多是季節性生產的加工作坊;三是分布散,食品生產企業比較分散,遍布城鄉各地,大部分企業分布在城鄉結合部和偏遠農村;四是條件差,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生產設備簡陋、生產環境和衛生條件較差、工藝水平低,缺乏檢測手段和技術人員,對原材料和生產過程缺乏有效控制,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二、小作坊整治情況

食品小作坊的特點就是“多、小、散、差”,如何用有序的監管改變無序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積極探索對分散狀態下的食品小作坊實施有效監管的問題。我們認為,對分散狀態下的食品小作坊實施有效監管,是當前做好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的根本途徑和迫切要求。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緊緊抓住監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按照“監管促規范、服務助發展”的工作思路,從整治豆制品企業入手,積極探索在分散狀態下對食品小作坊實施有效監管的途徑,通過采取“查清底數、抓住重點、多管齊下、突破難點”等措施,對豆制品以及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發揮綜合監管優勢,多部門聯合整治豆制品市場初見成效。豆制品市場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我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多年來,群眾對豆制品市場的食品安全意見一直很大。豆制品市場涉及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多個環節,必須多部門參與進行綜合整治。為此,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監局、工商局、衛生局、商務局和市農委聯合制定了《**市豆制品市場準入規范》,明確了豆制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管理職責,對豆制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原材料、生產場所、生產設備和人員健康做出了具體的要求。

為推動此項工作穩步開展,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下發了《**市豆制品市場整治方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衛生局、商務局和市農委6部門成立了專項整治辦公室,舉辦豆制品行業生產加工戶培訓班,對豆制品市場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活動,對不符合市場準入規范的豆制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了查處。

兩年來,扎扎實實地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比如,召開全市豆制品專項整治動員大會,請市政府領導出會并作重要講話;進行廣泛宣傳,營造整治工作良好氛圍;舉辦培訓班,對豆制品小作坊老板和化驗員進行培訓;開展現場咨詢服務工作,進行聯合驗收;向社會公布合格企業名單,開展取締行動,實行《豆制品送貨單》制度。最近,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豆制品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在我市推行豆制品標簽標識制度,要求已考核驗收企業使用由協會統一印制有標簽標識的包裝袋。目前我市已有20家豆制品企業通過了六部門聯合檢查驗收,另有8家企業正在進行積極整改,4家企業被依法取締,約20多家小作坊停止生產或退出市場。通過驗收企業的產品在**市的豆制品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50%。通過政策限制、市場引導與依法查處,使率先規范生產的企業得到了政策的優惠,使不規范的小企業小作坊的產品逐步喪失了市場,促進了我市豆制品生產的衛生環境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為進一步實行豆制品生產許可證(QS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在豆制品行業開展了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星光、康益兩家豆制品廠被評為**市首批“A級食品安全信用企業”,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陳啟濤市長親自出會并向企業授牌。

通過采取這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我市豆制品企業有了較大改變,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今年我們將結合辦理豆制品QS認證要求和市場準入制度的有關規定,把階段性整治工作,向建立長效監管機制轉變,同時按照豆制品整治模式,對其它食品小作坊進行整治,進一步探討和完善對分散狀態下的小作坊實行有效監管的途徑和方法。

(二)強化自律意識,開展炒貨行業整治。炒貨是中國特有的休閑食品。我國炒貨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一個極具實力的行業,形成了以**合肥、**、蕪湖、浙江蕭山等為主的炒貨生產基地,出現了上海等大型的炒貨集散地。**是我國的炒貨大省,擁有小劉、洽洽等全國知名品牌,在中國炒貨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的**市,每年瓜子的產銷量就超過1萬噸,成為地方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炒貨業自80年代起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近年來步入高速發展時期,涌現了恒記炒貨、玉成炒貨、龍華炒貨、白家炒貨等頗具規模的企業,產品遍及大江南北,并在全國市場上逐漸形成一定的影響。

2004年5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以《瓜子“美容”劣跡斑斑》為題的一則新聞,幾乎讓**整個炒貨行業“全軍覆滅”,隨后,**炒貨行業停業整頓長達4個月之久。瓜子“美容”事件曝光之后,我市立即著手開展炒貨食品專項整治,但由于炒貨行業相關標準缺失,整治工作找不到相應的標準,一度陷入困境。2005年5月10日,經過精心籌備的**省**市炒貨行業商會正式成立,這是**市經濟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以及工商聯合會、質監、衛生、工商、食品藥品監管局等職能部門的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市民政局在會上給炒貨行業商會授牌。**炒貨行業商會成立后,積極呼吁相關部門出臺行業標準,同時,規范行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成為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聯系的紐帶。“配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起草制定**市炒貨行業地方標準”已被納入在**炒貨行業商會的年度工作計劃中,成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在2006年度**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中,龍華炒貨廠被評為2006年度**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誠信單位。目前全市共22家炒貨生產企業,其中20家已加入炒貨業商會,17家已辦“QS”認證,3家正在辦理中。

(三)以信用體系建設為契機,開展純凈水行業整治。**市地處淮河之濱,居民的飲用水及日常用水均取自淮河。近年來隨著淮河水質污染的加劇,我市成為**省最大的純凈水消費市場,興起了大大小小近20家純凈水生產企業,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與此同時,純凈水生產企業的衛生狀況、水質情況也成了老百姓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調研發現,我市的純凈水生產企業良莠不齊,產品安全質量及售后服務亟待進一步規范,為使市民喝上放心安全的純凈水,我市決定在純凈水行業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2005年9月,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牽頭,質監、工商和衛生等部門聯合召開了純凈水行業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動員會,下發了**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有關文件,此后,對所有生產企業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戶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到衛生、質監等部門收集相關企業信用資料,按照信用體系建設量化考評表對所有純凈水生產企業進行打分,在此基礎上,組織市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成員對我市純凈水生產企業進行逐一現場檢查和評估,檢查了解企業日常各項制度落實情況和信用體系建設開展情況,最終有4家企業被評為**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誠信單位。

三、加強食品協會建設,促進行業自律。

由于全市從事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眾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食品市場體系龐大,涉及許多領域,僅僅依靠行政的手段難以建立運行有序、健康發展的食品市場體系。為此,在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的指導下,我市成立了**市食品協會。經業績考查、行業推薦和誠信度支持率等多項因素,吸收各個食品行業有代表性的企業參加協會。協會現已有團體會員近50家。在市食品協會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市又相繼成立了炒貨業商會、食品協會豆制品分會、鹽業協會和純凈水生產企業聯誼會。我們充分運用協會這個平臺,在信用體系建設、扶持企業發展等多方面發揮協會的作用。市食品協會從強化企業自律入手,按照我市食品產業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市優秀食品企業”和“**市特色食品”的評選工作。目前已有11家食品企業和5家食品企業的5個食品品種通過了“**市優秀食品企業”及“**市特色食品”審核。通過打造品牌,提高**食品產品和食品企業的知名度,增強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扶持優秀企業做大做強。

協會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的影響和作用,針對我市市民最為關心的重點和難點,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配合政府開展各項調查研究:對我市純凈水生產企業和豆制品行業進行了行業調查。市食品協會豆制品分會根據**市對豆制品市場進行全面整頓的情況,積極配合相關監管部門開展整治工作,在協調豆制品行業規范和自律管理中發揮了極積作用。此外,豆制品分會加強行業服務能力,積極組織企業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交有關行業發展建議。

四、存在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問題。一是食品生產企業規模小、地點分散,生產條件落后,從業人員質量意識淡薄,素質不高,內部管理不規范,食品安全形勢仍然非常嚴峻,企業對自己所承擔的保障食品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到位或沒有能力完全履行到位,增加了監管難度。二是多頭監管,重復監管,分散了有限的監管力量,加上監管經費、車輛有限,對進一步強化監管力度、履行日常監管巡查職能、擴大監管覆蓋面形成了較大的制約作用。三是企業自檢能力弱,不能做到批批檢驗,合格出廠,難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二)建議。一是加強立法建設。中國目前的食品監管,還處于一個多頭管理的狀況。因此要加快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現行的食品監督管理體制是一項行政職能由多個部門分割行使,這樣的職能,事權劃分在承擔具體監督任務的基層,由于宏觀監管權與微觀準入、監督權相分離的原因,極有可能導致一些監管政策和工作規劃成為“空中樓閣”。二是盡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技術和標準化體系。加強與國際標準化委員會的合作與協調,與國際接軌,努力推進中國食品安全標準的制訂,建立起一整套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要求的國家強制標準,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技術法規體系和食品安全標準化體系,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切實解決好目前食品安全標準殘缺、混亂,食品標準水平不高的問題。三是提高食品生產企業準入門檻,淘汰一批規模小、工藝落后的食品小企業小作坊。例如,通過提高準入門檻,將一批規模小、不具備檢驗條件的面粉、飲料、純凈水、炒貨、豆制品、調味品和酒類生產企業淘汰出局。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對食品生產企業實行動態監管。進一步做好企業檔案建檔工作,并對已有的企業檔案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結合“食品監管網絡系統”建設工作,對食品企業實行動態管理。

2、全面實施食品監管責任制。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以鄉鎮、街道為基礎,監管重心下移,對因失職等原因造成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3、繼續開展重點食品專項整治工作。對食品企業進行科學分類,實施分類監管;繼續開展夏季食品飲料、純凈水和乳制品等專項整治工作;結合對豆制品實施的生產許可證制度,進一步開展豆制品整治工作。

4、積極創新,建立和完善食品添加劑監管機制。認真總結工作,對發現和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探索建立適合食品添加劑監管的有效機制,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