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質量問題報告
時間:2022-10-11 09:03:00
導語:干部考察質量問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考察工作是選拔任用和管理的重要環節,是一項具有很強政策性、程序性、操作性的基礎性工作。組織部門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努力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質量。
一、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一,考察內容不夠具體完善。內容過于籠統抽象,缺乏具體內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注重以基本原則為標準,如德才兼備、群眾公認、任人唯賢等概念化的東西突出;另一方面是過分突出量化的評價標準,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崗位的領導干部都使用同一考察內容和標準,造成量化使用上的泛化。
第二,考察方法不夠規范和健全。目前考察方法較為單一,除個別談話和民意測驗之外,其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沒有被廣泛采用。民意測驗也存在參與范圍偏小,測評指標過于籠統,測評環境不良等問題,使參評人員難以真實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
第三,考察范圍不夠豐富全面。目前干部考察的范圍往往局限于工作單位,對干部的日常表現了解掌握很少,缺少對干部一貫表現的評價。加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接受訪談對象較狹窄,以考察對象所在單位主要領導、中層干部為主,向熟知考察對象生活的群眾了解不夠,使得一些干部生活作風和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難以發現。
第四,考察結論不夠客觀準確。有時只反映干部現實表現、工作政績、能力素質、發展潛力、群眾公認程度等表面關系,缺乏深層次的分析判斷,考察結論往往與事實有距離或不準確,易造成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第五,考察主體素質存在局限。表現為: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不深入。有的缺乏必要的工作經驗和業務技能,工作不深不細,對獲得的各種信息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
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考察結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失真失實的問題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第一,考察要求精確性與考察標準籠統性的矛盾。由于缺乏操作性較強的評價標準作為參照物,考察者只能憑自己的認識和價值取向來進行分析評價,因此常常產生一定的主觀隨意性,容易導致考察工作中出現失真失實的問題。
第二,考察要求全面性與考察范圍局限性的矛盾。新的社會條件下,干部活動范圍的擴展對其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干部日常行為表現以及“八小時以外”的活動更能反映其思想道德品質和廉潔自律情況。這就要求必須擴大考察領域,全面了解干部的真實情況。
第三,考察要求客觀性與參評人員心態主觀性的矛盾。個別參評人員往往從與自己的利害關系角度作出評判,而不愿客觀地反映考察對象的情況,所以常常出現違背事實真相。還有些參評人員認為考察只不過是走形式,工作積極性不高,敷衍了事。這就使得考察人員難以了解真實情況,對考察對象難以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第四,考察主體主導性與主體素質差異性的矛盾。在考察工作中,給考察主體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間,無論是訪談對象的選拔、考察活動的組織、考察過程的把握,還是對考察情況的取舍分析,都是由考察主體來操作和決定的。由于考察者素質參差不齊,資歷閱歷、興趣愛好、專業知識、思維方式不同,在對考察對象的評價上有時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
三、改進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對策和措施
第一,改進干部考察方式,完善干部考察機制。一是要變平面考察為立體考察。考察干部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平面上,而應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考察。要了解其工作范圍的上級、平級、下級對考察對象的評價,同時,要考察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的情況。二是要變靜態考察為動態考察。如采取實地考察法、跟蹤考察法、找訪考察法等。考察人員深入基層和有關單位,明查暗訪,與有關知情人促膝交談,讓其在輕松活躍的氣氛里說出心里話,把考察對象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三是變突擊考察為期限考察。組織部門根據考察對象的職務、崗位等不同情況,規定相應的考察期限。在考察期限內,考察人員有權獨立調查了解考察對象的情況,全面收集有關材料,不受其他人的限制和干擾。
第二,細化考察內容,量化考察標準。細化考察內容,就是要將黨政領導干部的任用標準,按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進一步細化、分解為若干具體項目。量化考察標準,就是要對能夠量化的考察指標盡可能進行量化,如將思想政治素質等按優劣、強弱程度,劃分為若干明確的定性程度級;將工作實績等相應地進行數值量化,確定不同的分數。同時,要確立并執行考察干部統一的客觀尺度,抓緊制定和完善各級各類黨政領導干部的崗位職責規范,以及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任期目標責任制。
第三,擴大考察民主,增加干部考察工作透明度。要擴大參與范圍。根據《條例》規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干部群眾的參與面。如考察對象擔任部門領導職務的,應延伸到上級主管部門和下級對口部門聽取意見;對窗口部門的領導干部,還可外延到部分服務對象和普通群眾中聽取意見;考察對象在現單位(崗位)工作時間不長的,還要到原單位進行考察。要健全參與機制,推行差額考察制,探索考察結果反饋制,加強群眾對考察工作的監督。
第四,拓寬考察視野,強化日常考察。要變以定期考察為主為定期考察與平時考察相結合。目前,組織部門考察干部一般都實行定期考察或年度考察。其弊端是容易讓群眾誤解為定期或年度考察不能真實反映干部素質的全貌,而且在很短時間內也不易考察出干部的諸多情況,了解更多的問題。實行平時考察,即各級組織部門對所管理的干部有計劃地進行定期考察,并將考察情況建立檔案,作為今后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實行平時考察,可以消除群眾誤會,排除心理障礙,向考察人員反映真實情況;同時,還可以掌握干部的一貫表現,避免因一時一事的假象用錯干部,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損失。平時考察應根據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進行。可以結合定期考察,或在重大事件和關鍵時刻進行考察,還可以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隨機考察。
第五,更新考察手段,豐富考察內容。現有干部考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較為原始的手工操作加感官判斷的階段,具體表現為:個別談話由手工記錄,民意測驗、民主評議結果用人工統計,考察結論以書面語言形式表達,考察結果因受考察人本身的經驗積累、知識底蘊、情感取向等因素影響較大。為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應大力推廣和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如依據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和擬任職位特點,設計出用于干部考察工作的指標體系,明確考核測評內容的評分標準和權重比例,開發可操作的計算機應用系統;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通力合作,研制和開發具有干部考察結果的對比等多方面功能的應用軟件,用于競爭上崗、公開選拔等需要進行淘汰的考察任務中。還可以充分運用錄音、錄像、攝影等技術,對被考察對象進行心理測評認識。總之,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全方位、多側面、快速準確地反映考察結果,并借助現代的科學手段,推動考察成果最大限度地向工作成果的轉化,盡可能地避免“人為”因素對考察結果的影響。
第六,健全約束機制,實行考察工作責任制。要制定干部考察責任追究辦法,明確考察人員、談話對象以及各有關方面應盡的職責,應負的責任,并在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要提高考察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干部考察人員的業務培訓,對于部考察人員的素質、資歷進行嚴格把關,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作風正派、紀律嚴明的考察人員隊伍。必須不斷研究新情況、不斷適應形勢的發展、不斷地改進方法,才能保證干部考察工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為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提供有力保障。
- 上一篇:114查號臺青年文明號匯報
- 下一篇:領導干部權力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