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流動黨員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5 04:56:00
導語:管理流動黨員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量的人才和勞動力的不斷流動帶來了相當數量黨員的流動。如何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便成為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黨的**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探索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機制,加強流動黨員管理,促進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筆者以為,在深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今天,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尤為重要。
一、流動黨員的特點
目前,流動黨員的特點一是人數增加。比如深圳市現有流動黨員3.36萬多名,占深圳市黨員總數的24%。二是分布面廣。在勞動力市場日益活躍,擇業范圍不斷拓寬的形勢下,由農村流向城市,由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的黨員越來越多,全國各省份幾乎都有流動黨員。三是文化層次較高。現在的流動黨員中除了進城務工的農民,還有不少是城市“白領”、企業管理層骨干、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等,相當一部分流動黨員具有較高的學歷和一定的技術專長。四是思想較活躍。流動黨員中不少人思想活躍,信息靈,路子廣,憑自己一專多能的優勢,自謀出路,去實現自身價值。
二、流動黨員管理的難點
目前流動黨員管理主要有“四難”。一是去向難掌握。流動黨員逐年增多,流動范圍日益擴大,流動地點不斷變化,工作崗位經常變動,客觀上增加了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難度。加上一些流動黨員組織觀念淡薄,外出后不與黨組織保持聯系,導致了流動黨員的去向難掌握,底子難摸清。二是關系難轉移。有些流動黨員在未設黨組織的私企或外企務工,組織關系不知轉到哪里,戶籍地的社區黨組織不愿接管或者是黨員認為組織關系轉到戶籍地仍遠離工作單位,過組織生活不方便,因此成為“隱性黨員”。三是管理難落實。近年來,各地在流動黨員管理方面都做了不少探索,但“管不到”和“管不住”的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黨組織設置相對滯后,管理方法不夠靈活,不僅造成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而且造成一些預備黨員轉正難,一些流動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難和在外出流動人員中發展新黨員難等問題。四是作用難發揮。有些流動黨員長期游離于組織之外,有些流動黨員黨性意識淡化,甚至把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看作是一種負擔,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很有限。
三、可資借鑒的有效管理方式
流動黨員最突出的特點是流動性強、所在地不確定、活動性分散。要針對這些特點,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辦法。比如:江蘇省南通市提出,將流動黨員管理和社區黨建、新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消除“空白點”。同時依靠流入地、流出地黨組織的合作支持,實行雙重管理。湖南省提出,各級黨組織要考慮整合資源,逐步將流動黨員信息納入微機,實行全國聯網,進行動態管理。南京市和我省梅州市等地實行“兩卡”(流動黨員管理卡、流動黨員聯系卡)并用,將黨員管理卡隨身攜帶,與流入地黨組織加強聯系,實行原籍黨組織與流入地黨組織齊抓共管,這樣流動黨員能經常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做到離鄉不離組織。廣州市私企黨建工作引入了現代科技手段,運用“IC卡管理法”,使流動黨員處處都能找到家,較好地解決了流動黨員的組織管理難等問題。福建省上杭縣采取“五個一”的聯系方式,管好管活流動黨員。即一人一卡(流動黨員每人一卡);一委一聯(支委成員與外出黨員結對子);一季一訪(每季度到流動黨員家里家訪一次);一年一問候(每逢“七一”,均發出慰問信);一年一評議(每年春節期間,對流動黨員進行民主評議),與此同時構筑“黨員網上之家”,搭建交流與聯系的平臺。
這些方法都有可借鑒之處。筆者以為,條件成熟的,可采用“IC卡管理法”,既方便了流動黨員找組織,又能使黨組織及時掌握流動黨員的流向和信息。條件未成熟的,可使用“流動黨員活動證”,既能證明黨員的身份又便于黨員過組織生活。總之,各級黨組織應結合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把流動黨員這支隊伍教育好、管理好、組織好、引導好,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作用。
- 上一篇:社區黨建實施意見
- 下一篇:設崗定責活動實施方案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