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黨員出口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6 11:39:00

導語:疏通黨員出口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疏通黨員出口問題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通過實行民主評議黨員“兩票制”,對811名基本合格黨員作出了集中教育、談話誡勉、限期改正等“黃牌”警告;對74名不合格黨員作出了勸退、除名等組織處理。從而在提高評議質量,疏通黨員出口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思想認識、界定標準、處置程序、工作機制等方面因素,黨員出口不暢問題仍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決,評議和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依然是黨員隊伍中一個較為薄弱的環節。

一、目前疏通黨員出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認識不到位,影響了疏通黨員出口工作的整體推進

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作為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的一項內容,已經納入了各級黨組織的日常工作。但調查發現,過去幾年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之所以還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一些基層黨組織對這項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不足,指導思想不夠明確,導致這項工作的開展步調不一致,工作落不到實處。具體表現在:

(1)工作各自為戰,抓而不實。有的黨組織雖然開展了這項工作,但聲勢不大,氣氛不濃,力度不足,成效甚微;有的象征性地開展一下,議而不評,評而不處,處而不嚴,流于形式;有的在工作中避重就輕或就易避難,雷聲大,雨點小,走過場;有的上面推一下,下面動一下,工作被動,敷衍了事。從而使疏通黨員出口工作難以落到實處。

(2)認識有誤區,思想有顧慮。在黨員領導干部中,一是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一切向錢看,黨員也同樣,不合格黨員太多了,清理一兩個無濟于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抓與不抓無所謂,甚至已不必要了。二是認為清理不合格黨員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既不好把握,又容易得罪人,怕被處置黨員糾纏不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息事寧人,圖個平安。三是認為本部門的黨員被清除,表明自己工作沒做好,會影響部門形象,甚至怕影響自己的政績,自然就閉只眼開只眼。四是部分黨員干部本身也有一些不光彩的事,自身不硬打鐵難,你好我好,做和事佬。在一般黨員中,一是認為現在領導干部腐敗現象嚴重,要清除也先清除干部黨員,一般黨員沒什么可清除的。二是認為現在黨員只要不違法,就是好黨員,參加不參加組織生活,發揮不發揮黨員作用沒什么花頭。三是有些黨員“三化”現象嚴重(組織觀念淡化、紀律觀念松化、宗旨觀念弱化),隨世逐俗心態凸現,評議隨隨便便,表決不堅持原則,甚至對處置工作有抵觸情緒。四是有些農村黨支部,村里嚴重的宗族勢力滲透到黨內,“堡壘”內部相互包庇,攻守同盟。凡此種種,給不合格黨員的評議、處置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力,并嚴重地影響了疏通黨員出口工作的整體推進。

2、評議不認真,影響了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的質量和實效

民主評議黨員的質量和實效直接關系到不合格黨員的認定與處置。近年來,我市雖采取了一些措施,實行了“兩票制”評議辦法,并在部分地區、部分黨組織中得到了成功的實踐,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但從總體來看,仍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評議程序不夠規范。一是評議之前缺少必要的輿論準備和調查摸底。黨組織對評議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心中無數;黨員對評議工作,思想準備不夠,自我剖析、自我反省不深刻。二是互評過程簡單化。大多只以表格形式進行,缺乏或較少開展面對面的批評教育。三是反饋、總結、整改工作沒有跟上。評議結束后,只統計一個數據,對評議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既不及時總結反饋,也不認真整改,使之評議工作簡簡單單走過場。

(2)評議內容缺乏針對性。一是內容過于原則。對照的標準比較抽象,定性、定量不夠具體,使評議難以對號入座。二是內容涵蓋面欠廣。結合不同產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黨員的工作、生活特點不夠,針對性不強。三是提出的問題比較平淡。以一般問題、共性問題為主,熱點、難點及實質性問題很少,使評議突不出重點。

(3)參評率不高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農村、企業、街道黨組織。一是由于近年來農村外出打工、經商等流動黨員增多,影響了參評率。二是由于企業轉制,造成大量的下崗職工黨員,使部分尚未重新就業或組織關系尚未接轉的黨員不能及時參與評議。三是部分企業、社區中的隱性黨員往往不會自覺參與評議活動。而且大多在事后都未作“補課”,成為評議的盲點。

(4)評議質量不夠理想。一是評議方法單一,存在“四多四少”現象。由于人與人之間依附關系逐漸增強,相互批評意識薄弱,使目前普遍采取的比較單一的支部內部黨員面對面的評議方式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評議中往往出現:談自己多,評別人少;議工作多,交流思想少;談今后思路多,提如何整改少;談共性問題多,觸及實質性問題少的現象。二是部分黨組織不認真遵循評議原則和要求,降低黨員標準,把民主評議會開成評先評優會。評議定格時,除了優秀,一律合格,極力控制不合格或基本合格黨員,導致評議定格與黨員實際素質不盡相符,使評議工作流于形式。

3、標準難把握,影響了不合格黨員的正確認定

雖然《黨章》、《準則》、《條例》對黨員標準都有規定,但由于黨組織設置、黨員分布以及黨內部結構狀況日趨復雜,社會“四個多樣化”現象日益明顯,使原定標準的操作性、針對性明顯滯后,主要表現在:

一是標準過于原則。現行標準定性多、定量少,柔性強、剛性弱,伸縮性較大。雖然每個黨員的權利、義務、基本標準是相同的,且定性標準對所有黨員的要求也基本相同。但在現實中,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黨員其不合格性的具體表現不盡一致。因此,一方面容易使一些基層黨組織在操作中,對不合格黨員的認定產生隨意性。另一方面,往往會片面地將一些社會、組織的原因歸咎于黨員個人,從而影響了認定的準確性。

二是標準內涵滯后。隨著流動黨員、破產、轉制企業黨員、外資企業黨員、個私企業黨員以及中介組織等新經濟組織黨員的日益增多,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而認定不合格黨員的標準現在尚沒有具體涵蓋這些新的情況、新的領域。因此,往往會導致把生產力標準或職業道德標準來代替黨員標準以及把共性問題冠于個性或個性問題冠于共性等現象的出現。

三是認定方式不完善。目前,不合格黨員的認定方式主要是以黨支部黨員的民主評議為依據,以本黨支部委員的綜評來定格的方式進行的。這種認定方式,對一些在黨支部內部具有個人行為隱蔽性的或經營外出而避開本支部黨員視野的黨員,在認定時,準確性、真實性往往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單一的認定方式與黨員職業、生活環境、工作方式的多樣性已不相適應。

4、機制不健全,影響了不合格黨員處置力度

一是指導監督不到位。上級黨組織對不合格黨員的評議處置工作沒有專門的業務培訓;黨委對基層黨組織的評議、處置、整改工作指導督查不夠。有的有布置無指導檢查,有的有檢查無督辦通報。致使有些基層黨組織對不合格黨員未作及時處理。

二是處置程序不規范,手續不完備。一些黨組織對評定后的不合格黨員沒有進行談話教育,有的沒有支部大會決議,有的沒有報上級黨委審批,有的對處置結果不及時公布等等,導致被處置黨員上訪上訴不斷,反而造成不良影響。

三是工作形不成合力。在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的整體布局上,各有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甚至于一些社會輿論,對不合格黨員出黨問題持同情態度,使處置工作承受壓力、增大難度。

二、疏通黨員出口的對策及措施

疏通黨員出口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難度大、政策性、操作性和嚴肅性都很強的工作。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結合當前工作實際,我們認為主要應著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提高認識,擺正位置,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疏通黨員出口工作的指導思想和重要意義

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切實疏通黨員出口,確保黨員隊伍“吐故納新”,不僅是黨的紀律要求,也是貫徹從嚴治黨方針和“三個代表”思想的基本要求。我國目前正處在改革開放、接軌轉型時期,這項工作尤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抓與不抓,抓得好與不好,不但直接影響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和穩定性,還會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和威望,甚至事關執政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為此,各級黨組織務必提高和統一思想認識,擺正工作位置,不得有絲毫松懈。

2、不斷改進方式方法,努力拓展評議途徑,切實提高黨員民主評議工作的質量和實效

疏通黨員出口工作需要經過多個環節。其中民主評議、考察認定、組織處理是三個最重要的環節,而民主評議黨員工作是疏通黨員出口的首要環節。為確保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的真實性、準確性,增強新形勢下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的針對性,在具體操作中應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1)規范評議程序。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的全過程一般有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學習動員、自我剖析、互相評議(包括黨內外評議)、組織考察、綜評定格、反饋結果、總結整改(包括表彰處理)等9個步驟組成。任意刪減或缺少某個程序都會影響評議效果。

(2)充實評議內容。在制定評議方案時,要深入實際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黨員的特點,列出具體的評議內容。除德、能、勤、績等綜合表現外,應特別注意存在的重點、熱點問題及關聯到本部門、本區域可能出現的不良苗頭和傾向性問題。問題的羅列要力求全面、科學、準確,使每個黨員在評議時都能相應地對號入座。

(3)保證三個到位。一是保證時間到位。保證每年度至少開展一次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在評議過程中,既要保證調查、動員、學習的時間,又要安排好總結反饋、表彰的時間;既要保證個人自我剖析的時間,又要安排好互相充分評議的時間。二是保證人員到位。每個黨員都要按隸屬的組織關系參加本支部的民主評議。特殊情況不能參加的,須經黨支部核準,并報上級黨委同意。三是保證領導到位。一方面上級黨組織要切實加強對下屬黨組織的領導和指導。另一方面黨員領導干部要認真組織好評議工作,帶頭參與評議,并嚴格按照評議要求,起表率作用。

(4)改進方式方法。為使民主評議黨員工作體現時代特征,充滿工作活力。因此,在評議的方式方法上應突破一些傳統模式,積極嘗試新路子。一是實行“兩票制”評議。即黨內與黨外相結合,由黨員評議票加上群眾評議票來綜合評定黨員是否合格。二是實行立體式評議。即縱向和橫向共同參與評議,如機關黨員由本部門支部黨員和縱、橫向有關聯的單位黨員共同評議,來綜合評定黨員。三是實行重點評議。即根據形勢和中心工作需要,對重點對象、重點問題開展專項評議。四是采取分類評議。即根據行業、崗位、層次、性質等特點,對黨員領導干部、機關干部、農村黨員、外出活動黨員、社區黨員、老年黨員等進行分類評議。從而解決評議千篇一律、內容空泛,主題不集中、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等問題。

3、適應時代特征,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標準,準確判別和認定新形勢下不合格黨員

正確判別和認定不合格黨員是解決黨員出口問題的關鍵環節。政策不明、標準不清,不但會影響不合格黨員的正確判別和認定,還會挫傷黨員的感情和工作積極性,甚至還會影響黨員隊伍的健康發展和穩定。

根據黨章規定,參照黨紀、政紀以及整黨工作、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的有關政策要求,結合當前工作實際,我們認為在制定不合格黨員的政策標準時,總體上應體現以下四個特點。一是針對性要強。根據不同行業、崗位、層次黨員的工作特點及不合格黨員的表現內涵,在確定標準時要緊緊扣住這些特點和內涵而有所側重。二是有可操作性。標準的提出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具體實際,每項條款要力求作出定性和定量的細化,標準的伸縮性不能太大,更不能有模糊性。三是公認度要高。制定的標準要在黨內外廣泛征求意見,必須得到絕大多數黨員和群眾的普遍公認。四是有適當超前性。制定標準時,既要充分考慮現實問題,又要適當涵蓋新形勢下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4、堅持原則,規范程序,確保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落到實處

處置不合格黨員是疏通黨員出口的重要環節。評而不定,定而不處,有失嚴肅性。因此,在處置不合格黨員時應堅持以下四條原則:

一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原則。各級黨組織要敢于和善于加強對黨員的嚴格教育、管理和監督,在評議、認定和處置不合格黨員過程中,不僅要始終予以正確的領導和指導,還必須做到認定一個,處置一個,決不能放之于寬,失之于軟。

二要堅持依章辦事原則。處置不合格黨員工作既具有很強的政策性也具有較強的程序性。處置工作直接關系到黨員的政治生命,切不可草率了事。因此,在具體操作中,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標準認定不合格黨員,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另一方面處置過程及辦法不能有悖于《黨章》的有關規定及國家的法律、法規,一定要做到事實清楚、理由充分、程序規范、處理恰當、手續完備。

三是立足教育,懲前毖后的原則。處置不合格黨員是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項具體措施,處置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因此,我們必須著眼于長遠和未來來做好這項工作。在具體操作中既不能簡單的下指標、定比例,更不能失之于寬或視而不見。特別要注意界于合格與不合格之間的那部分黨員,要盡量給予改正提高的機會。通過評議、認定、處置等工作來觸動黨員、教育黨員,達到處置少數,教育多數的效果。

5、完善機制,加強領導,促進疏通黨員出口工作制度化、正常化

疏通黨員出口是黨員隊伍發展和建設工作的組成部分,是一項長期性工作,任務重、難度大,切不可時緊時松。為此,這項工作應作為從嚴治黨的主要任務長期列入各級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正常化軌道。

(1)建立健全有關制度。一是堅持和完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二是建立不合格黨員失察追究制度。對評議定格的黨員必須作出具體的處理意見,如實上報上級黨組織;對上級黨組織作出的審批決定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對違反原則規定、違反工作紀律,不評、不報、不處的黨組織要追究其失察責任。三是建立和健全考核督辦制度。上級黨級織應隨時掌握基層黨組織的評議、處置工作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專項檢查、督辦。評議處置工作要納入年終黨建工作目標考核范圍,要與黨內評比工作結合起來。四是堅持工作聯系點制度。上級黨組織要派員參加基層黨組織的民主評議活動,指導處置工作。

(2)加強組織領導。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分管部門、專門人員專職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出口問題的理論研究以及對專職人員的專業培訓,把疏通黨員出口工作與其他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協調各職能部門,動員全黨力量,集中全社會力量齊抓共管,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