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隊伍建設狀況報告

時間:2022-10-19 09:45:00

導語:人才隊伍建設狀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才隊伍建設狀況報告

一、人才隊伍現狀

據統計,至**年,我縣共有各級各類人才9944人,1883包括名黨政人才和8111名專業技術人才。從知識結構上看,共涉及350個學科專業,其中以文科居多;產業分布結構看,第一產業占28.4%,第二產業占35.53%,第三產業占26.07%;從行業分布看,除黨政機關人才外,其他人才分布在教育系統的有4461人,農林水系統的有1044人,衛生系統的有1346人,其他系統的有1260人。在黨政人才中,國家公務員有1283人,參照管理人員有600人。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的有249人,中級職稱的有2490人,初級職稱的有5372人。從人才密度看,每萬名人品中人才數量為140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總量嚴重不足。我縣人才數量占社會總人口的比例為1.4%,而**市**年人才數量占社會總人口的比例近5%,我縣已遠遠低于這個組織人事。

(二)人才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一是產業分布不均。大多數人才仍集中于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人才比重相對太低。二是行業分布狹窄。大多數人才分布限于教育、衛生、農林水系統,而涉及到外經、涉外法律、高新技術、高效農業、復合型管理、資本運營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緊缺。三是非公有制和經營管理人才比重相對的較低,他們所占的比例不超過10%。四是高層次人才少,初級人才相對過剩。

(三)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建立與發展,人才流動的機會日益增多,但我縣總的情況是流失的人才多,引進的人才少,尤其是中、高級人才的流失呈逐年增長之勢,他們紛紛跳槽往市里、省里跑。從流失的對象來看,主要是教育、衛生系統的中、高級人才和學科技術帶頭人。

三、對策與措施

(一)創新人才理念,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

人才是科技進步的決定性因素。誰想要在未來的競爭中爭得主動,贏得優勢,就必須培養、吸引和使用好人才。首先要轉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其次要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要靠事業來吸引、凝聚人才,要靠感情來拴住、留住人才,要靠適當的福利待遇來作勢傾天下心留人的基礎,還要關心愛護人才,為他們的成長進步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創業環境、工作環境、生產環境等。

(二)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大力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

要根據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以調整人才結構為,采取人才預測、政策引導、市場調節、定向培養、轉崗培訓等多種形式,積極推動人才漿洗的重組與整合,使人才在產業、行業、專業分布上日趨合理。

要繼續充實和穩定第一產業人才隊伍,加大對農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力度,著力支持農村、水利、畜牧系統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重點是掌握高新技術,有能力推進精品、生態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級農業人才。同時,培養大批扎根于農業第一線的專門實用人才和鄉土人才。形成以農業科技人才為骨干,以實用人才、鄉土人才為主體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在第二產業,一方面要通過定向培養、調整重組、競爭擇優等方式,改善優化產業內部人才構成,另一方面要通過政策扶持、轉崗培訓、開辟就業渠道、創辦領辦新的企業實體等方式,調整引導富余人才進入第三產業。在第三產業,要大師開發、培養、引進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環保、城市管理、社會服務等各類人才,不斷壯大人才隊伍。

(三)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千方百計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

建立完成人才引進配套政策,創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環境,引進更多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工程技術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探索人才跨地域智力流動的方式,尤其要充分利用省市駐茶單位的人才優勢,建立以創新為目標的交流、滲透和協同互助的區域創新體系,共同構筑產、學、研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引進文教、科技、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來茶為經濟發展服務;擴大省內外甚至國際合作與交流,為我縣培養更多人才。選擇我縣具有一定實力與水平的企事業單位,瞄向著名高校、科研機構的一流高級人才,通過聘請顧問、交流講學、合作研究、共同開發等多種形式引進高級專家。

加大引進優秀畢業生的力度,政府放寬對技術含量高、效益好、貢獻大的企業接收畢業生和引進人才的政策。

建立人才培養、發展資金。主要用于為引進的省內外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資助青年拔尖人才科研、進修、交流、著書等活動,獎勵對社會貢獻突出的優秀人才。

(四)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人才技術業務素質。

加強教育培訓的法規和配套制度建設,切實保證專業技術人員和公務員每年接受教育培訓分別達到72學時和56學時,建立培訓與考核、任職、定級、晉升職務掛鉤機制。逐步增強教育培訓市場化和社會化意識。注意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培養,緊緊圍繞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我縣重點行業、領域的需要,對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以“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培訓,提高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實踐和指導繼續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形成政府調控、行業指導、單位自主、個人參與的繼續教育格局。

要制定中青年人才培養方法,為優秀中青年骨干成長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每年要多選拔一些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員晉升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同時積極地從40歲以下的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晉升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形成學術技術帶頭人的人才梯隊。

(五)開展人才中介服務,推進人才資源市場配置。

積極開拓創新,大力推進人事,努力發展擇業指導、職業培訓等新型人才中介服務,進一步健全市場機制,推進人才資源市場配置的進程。

進一步人才市場服務領域和對象,逐步消除人才流動中身份、所有制、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人才開發機制。

完善公務員考試妙用、考核培訓、辭職辭退和交流回避制度。推行競爭上崗和崗位輪換制度。實施公務員隊伍分類管理辦法和多種任用形式,建立和創新社會考評和行政告誡制度。完善和強化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建立按需設崗、按崗聘任、競爭擇優的服務出任機制,逐步推行個人申報、社會評價、單位聘用、政府宏觀調控的管理體制,逐步實現專業技術職務出任與崗位聘用的統一。按照“脫鉤、分類、、搞活”的路子,改變用管理黨政政府工作人員的辦法管理事業單位人員,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不再按行政級別確定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推行公開招聘和考試的辦法,逐步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