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借力監管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09 09:41:00

導語:工商借力監管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借力監管調研報告

近年來,**市工商局江干分局按照“社會化”監管思路,確立“借力監管、提高效能”工作理念,構建了集目標、內容、方法、考核、評價為一體的“借力監管”指導評價體系,豐富了“社會化”監管內容,創新了“社會化”監管機制,使省市局提出的“社會化”監管目標更明確、方法更具體、效果更明顯,從根本上緩解了基層工商的監管壓力,提升了工商“社會化”監管效能。

一、提出“借力監管”的初衷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和錢江新城建設的進一步加快,江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工商監管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特別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維權意識、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對負責流通領域監管職能的工商部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不斷創新監管方式來適應新形勢、滿足新要求。

(一)監管任務與監管力量之間的矛盾突出。據資料顯示,20**年轄區個體工商戶為23189家、企業6057家、專業市場89家。到20**年底,轄區經濟戶口總量達到29908家個體工商戶、10147家企業和92家專業市場,分別比20**年增長了28.97%、67.52%和3.37%。經濟總量集聚增加,但工商監管力量基本保持不變。江干分局現有在職干部117人。下設8個基層工商所73名干部。平均每個干部要監管409家個體工商戶和139家企業,監管任務十分繁重。必須尋求“社會化”監管的新途徑,實現工商監管職能到位。

(二)監管要求與監管效能之間的差距加大。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政府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城市化推進,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構建和諧社會和提高生活品質的客觀要求,政府對職能部門行政執法的效能要求越來越高。二是群眾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國民素質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的維權意識明顯提高,消費維權工作量逐年遞增。三是工商監管難題越來越多。一方面行政執法部門職能交叉,另一方面一些監管盲區卻依然存在。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管責任不夠明確、破墻開店、違章建筑帶來成片的無照經營現象等等,靠工商部門單槍匹馬、單打獨斗解決不了諸多難題。必須斗智斗勇,善于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來提高工商監管效能,確保工商監管職能到位。

二、實施“借力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江干分局在省市局提出“社會化”監管的理論指導下,進行了“借力監管”的嘗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效果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一)認識有偏差。“社會化”監管的實質主要是“借力監管”。“借力監管”是一種提高工商效能的重要手段。而“借力”的方法主要是溝通和爭取。在現實工作中往往存在著一些誤區。一是放不下“架子”。片面地認為溝通是求人的事,擔心這樣做會影響自己的威信、損害工商的形象。二是丟不起“面子”。一旦溝通過程中遇到難題或碰到“釘子”就打退堂鼓,認為“借力監管”是軟指標,不是硬任務,可干可不干。三是繞不開老“路子”。習慣于傳統的監管模式,不愿創新工作方法,認為監管力量不足不是基層的問題。監管缺位光靠“借力”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等等。

(二)能力不平衡。從工作層面上講,借力監管是工商整合社會資源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包括了借力的方式和技巧。現實工作中往往有的不夠注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局限于應急式的溝通。一旦工作需要配合和支持時才想起溝通,不太注重平時的聯系和交流,存在著“有事去找人、無事不認門”的現象。另一方面是局限于應付式的溝通。溝通的目的只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沒有深層次地思考長效的“借力”機制,存在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不能從根本上達到“借力”的目的。

(三)缺乏系統性。近年來,江干分局在專項整治執法聯動和企業打假協作的“借力”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就整體而言,“借力監管”的目標不夠明確,路徑不夠清晰,要求不夠具體,評價缺乏標準,“借力監管”整個工作體系缺乏系統性,這些都影響了“借力監管”作用的發揮。

三、構建“借力監管”指導評價體系的基本做法

構建“借力監管”指導評價體系,是江干分局實施“社會化監管”的一項工作創新。包含諸多要素,其中確定目標是前提,暢通路徑是關鍵,強化考核是保證。在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從實際出發找準“借力監管”的切入點,更需要把握“借力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明確目標,找準“借力監管”的切入點。

從工商監管的現狀看,工商監管可借之“力”主要有政府的主導力、部門的協同力、企業的自律力和社會的支持力,通過借力建立工商部門與各層面的協作互動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工商推進、市場自律、社會支持”的社會化監管格局,真正實現延長工商“手臂”、擴大工商“觸角”、開闊工商“視線”,加強工商監管力量,提升工商監管效能的目標。為此,找準“借力”的切入點非常重要,這個切入點必須是工商監管的重點、難點,同時,它也應該是政府把握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只有兩點或多點合一,才能引起共鳴,才能形成互動,從而達到“借力監管”的目標。因此,從去年開始,江干分局著力調查研究,確定了“借力監管”的多個切入點。

一是以出租房綜合整治為契機,建立無照整治“借力”機制。據初步統計,江干區出租房約有14萬間,2005年出租房稅收827.05萬元,出租房屋已成為江干區城郊農村的一大產業,同時也出現了多種無照經營現象。分局以全國衛生城市復評迎檢為契機,促成了政府牽頭、職能部門齊抓的出租房綜合整治局面。分局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進一步落實“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整治方針,有效地提高了“借力”整治無照經營的工作效率。

二是以食品安全消費為重點,建立蔬菜批發市場監管聯動機制。近年來,分局建立了以“分類分層”的商品準入監管制為核心,以流動檢測車、工商所檢測箱和市場檢測點“三位一體”的檢測體系為手段,以“工商所食品安全十項制度”為內容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但蔬菜批發市場的監管依然是個薄弱環節,而**市70%的蔬菜來自三里亭蔬菜批發交易市場。現實中存在著工商缺乏力量管、市場缺少動力管、其他部門可管可不管的情況。這也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媒體關注的焦點。因此,分局考慮,只有從工商沒有檢測手段,需要政府牽頭建立蔬菜檢測管理中心為突破口,進行“借力監管”,建立政府投入、工商送檢、質監監測、市場自律、各部門依職能監管的蔬菜安全監管聯動機制。

三是以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為要求,建立江干區品牌推進機制。推進品牌發展,既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就工商而言,這是企業歡迎、政府肯定、社會認可的一項出彩工作。因此,分局主動靠上去,出點子、出思路,形成多方合力、助推品牌發展的新格局。

四是以商品市場建設為突破口,建立江干市場信用監管機制。江干是市場大區,市場是江干的支柱產業,提升市場信用是工商的職責所在。在這個匯集點上,分局以四季青服裝特色街區“市場信用建設”為抓手,依靠政府主導、企業自律和部門協同“三方聯合”、開發“三套軟件”、制定“三項機制”,合力推進具有江干特色的市場信用管理機制。

(二)暢通路徑,把握“借力監管”的針對性。

“借力監管”的主要路徑就是溝通。溝通的內容、對象、方式、頻率等要素,將直接影響到“借力監管”的效果。因此,分局有針對性地選擇了“訪聯互動”與“網上互動”這兩大載體,有效整合了各項溝通要素。一是在總結前幾年“工商進社區”、“周聯月訪”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江干工商分局20**年度“訪聯互動”活動計劃》,明確了事前告知、征求意見等22項訪聯內容,規定了現場辦公、互動座談等18項訪聯形式。對訪聯責任人、訪聯對象也做出格式化的規定:分局領導主要向區四套班子領導匯報溝通,與綜治委、食安辦等工作牽頭部門和信訪、衛生、環保、公檢法等部門聯系;科室主要與橫向業務部門和重點企業、市場聯系互動;工商所重點與轄區各鎮、街道、村、社區和企業、經營戶聯系互動。從分局領導到部門負責人,每年以不同方式,接受人大、政協定向視察1-2次,每季召開1-2次專題聯席會議,每周與1-2個企業或鎮(街道)、社區(村)訪聯互動,為促進“借力監管”打好了“親和”基礎。二是在“陽光平臺”操作中,各基層工商所通過“短信平臺”向市場主體發送工商事務告知、溫馨提示及警示信息實施網上服務;企業通過“網上辦照”辦理工商事務;市民可通過“**社區網”或登錄“紅盾信息網”查閱工商信息,還可進入“網上評議”,發表意見建議和評議,進行網上互動;分局通過“區政府網”與政府部門聯系、互動。

(三)深化考核,注重“借力監管”的有效性。

近年來,分局在開發“目標考核管理系統”的基礎上,20**年初又自行研發了“網上訪聯管理”系統模塊,將30個訪聯互動的內容和形式建立電子臺帳。各部門訪聯互動工作落實后,將相關內容自行錄入管理系統,分局領導可直接查詢相關內容和數據,隨時掌握各部門訪聯工作的開展情況。職能科室通過網上操作系統,對各部門訪聯質量、訪聯頻率、訪聯效果進行檢查考評,并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為促進“借力監管”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基礎。

四、實施“借力監管”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表明,“借力監管”已成為江干分局實施“社會化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取得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緩解了工商部門的監管壓力。由于分局主動溝通,使無照經營整治工作納入了區政府對各鎮、街道的考核。無照經營整治工作由原來的工商部門牽頭轉變成政府牽頭,由原來的工商部門要求其他部門配合,轉變成政府要求工商部門配合的局面。同時,通過向區政府匯報,與公安部門溝通,區政府將落實專項經費,用于工商對流動人口協管員兼聘工商部門協管員的獎勵經費,增加了工商部門的協管力量。另外,基層各工商所也都根據各自的實際開展執法聯動等各種“借力監管”活動,有效地緩解了基層工商部門的監管壓力。

(二)提高了工商部門的監管效能。分局通過政府部門的借力作用,在品牌建設推進中,得到區政協的支持,提交了《堅持自主創新發展品牌經濟》的調研報告,并與分局聯合召開品牌經濟研討會議,進一步形成了政府搭臺造勢、企業自主創牌、工商扶牌、保牌、護牌的品牌發展新局面;在戶外廣告監管中,推動區政府牽頭成立了廣告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信息互動”的戶外廣告整治“三動格局”,從而形成了對戶外廣告監管的合力;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分局積極爭取政府的重視和財政支持,將由區政府出資在蔬菜批發市場集散地的三里亭建立了食品(蔬菜)檢測中心,進一步加大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檢測力度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工商監管效能。

(三)提升了工商部門的社會形象。20**年以來,分局走訪聯系了各類企業1800多家,鎮、街道、村和社區900多次、市場和商場148家次、區有關部門50余次。積極主動地向黨委政府匯報,為企業提供工商服務,與相關部門溝通聯動,與社區干部訪聯互動,在群眾中開展工商法律法規宣傳和“問題食品”實物對比展示服務,展示工商良好形象,從而形成了社會了解工商、理解工商、支持工商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