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登記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7 06:59:00
導語:事業登記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是事業單位管理走向科學化、法制化、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事業單位改革、促進事業單位進一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根本所在。實施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就是要確立事業單位的獨立法人地位,激發其參與市場競爭,創新運轉機制,達到自我發展、自我約束、依法管理的目的。我縣事業單位登記工作始于1997年,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事業單位登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隨著登記工作的深入進行,也出現了一些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主管部門角色轉換不到位
一些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和利益的驅動,對事業單位的管理仍然沿襲過去的老辦法,將事業單位的人、財、物、事權緊抓不放,嚴重制約了事業單位的自身發展,影響了事業單位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的進程。他們認為,事業單位的許多職能是主管部門行政權力下移賦予的,理所當然管住事業單位不放。尤其是服務功能強,經濟實力好的事業單位,更是明顯地受到來自主管部門的種種約束。有許多部門將所屬事業單位的財權上收,事業單位法人地位得不到真正確立,自我發展的積極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二)事業單位缺乏維權意識
絕大部分事業單位,把自身定位在主管部門的附屬上,沒有認真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維護獨立法人的基本權利,一些具有一定管理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自身對主管部門具有依賴性,沒有獨立法人的意識,工作自我封閉,不能做到居安思危,不能引入競爭機制,不能做到體制創新,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
(三)證書作用難發揮
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是事業單位面向社會、走向市場的唯一合法憑證。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并沒有起到“通行證”的作用。原因有二:一是證書使用的規定力度不夠。縣編辦雖然聯合15個部門專門轉發了證書使用的通知,提出了查驗證書的要求,但操作性不強,強制性不夠,缺乏制約和處罰措施。二是相關部門配合不主動、不經常。有的部門還將查驗證書當作一種負擔。
(四)職能部門監管力度不夠
不是說我們的職能部門沒有依法監管,而是種種因素參雜,使得法律規定的監督內容不能落實到位。多年來,事業單位一直沿用單一的行政審批制度,編制部門只管批建,主管部門負責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導致了“建”與“管”脫節,造成了事業單位為部門所有的事實。事業單位的好壞,能否獨立面向社會提供服務以及是否有活力,編制部門是不清楚的,這種審批機關只管“生”,不管“長”的管理模式已被事業單位接受,從而導致了事業單位只注重管理部門,對審批機關關注不夠,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中缺乏主動性。而且,當前在依法保護事業單位登記事項的合法權益上也亟待加強,登記管理工作法制化進程需要進一步推進。
二、對策及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要不斷提升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水平,必須強化法治意識,確立事業單位法人主體地位,進一步實施依法管理。為此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
當前必須進一步加強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宣傳,強化事業單位法人及其主管部門領導對《條例》的理解,使其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通過各種形式和多種手段,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來一次再宣傳、再發動,真正做到機關、事業單位家喻戶曉,職工皆知,努力在本單位、全系統直至全社會形成強烈的依法登記管理氛圍。
(二)加強培訓學習,增強法制意識
登記管理機關要定期、多渠道的開展登記管理方面業務及法律法規的培訓。不僅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專業技能,還要對事業單位負責人、主管部門領導進行認真培訓學習,使他們在學習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業務知識的同時,強化依法管理意識,提高依法執政水平。
(三)加大監管力度,強化登記意識
對事業單位實施監管,應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運用好年審這個監督手段,對事業單位實施監管。要進一步提高年審質量,提升年審水平。二是要加大監管力度。對事業單位出現違反《條例》的行為,既要做到發現及時、查處有力,又要嚴格按程序辦事。因此,登記管理機關應按照《條例》賦予的職責,對于沒有及時辦理年檢、變更、注銷等手續的事業單位,在告知相關責任人后果的情況下,仍不履行手續的,視情節的輕重加以處理。可以給予:說服教育、通知相關主管部門、通報批評、通告有關部門(財政、人事勞動、工商、稅務、金融)停止辦理一切業務給予行政處分。逐步把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四)明晰事業單位產權,維護合法權益
實施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就是為事業單位改革服務的,他們相輔相成。就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來講,編制部門應主動的協調理順行政主管部門與下屬事業單位的交叉職能,合理界定事業單位職責權限,促進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清理整頓后人財物實質性整合,明確財務和資產關系,要將人、財、物、事、權還給事業單位。使事業單位法人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真正確立事業單位法人主體地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成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實現我們實施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工作目標。同時,編制部門要推進事業單位的社會化,通過多種途徑公布事業單位的名稱、住所、服務范圍等內容,規范其開展社會服務的行為,樹立形象,提高事業單位的公信力,維護其合法權益。
(五)搞好部門協調,發揮證書作用
發揮證書作用應做好三件事:一是搞好部門協調,進一步完善協調機制。要通過協調,使相關部門真正將查驗證書、憑證辦事當作是應該履行的職責。證書使用涉及到10多個部門,既有條條管理的,又有本級管理的,情況比較復雜,協調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我們要克服困難,迎難而上。二是編制部門要利用自身的優勢帶頭使用好法人證書,要將查驗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作為受理機構編制審批事項的必備程序。如能這樣,不僅能較好地發揮證書的作用,還能強化事業單位的法人意識、用證意識,促進登記工作的發展。三是強化證書使用措施。除了在證書使用上作出強行規定和要求外,還要借鑒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作法,將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相關內容,如證書號碼作為事業單位辦理銀行貸款、車輛入戶等辦事軟件的內容設置。真正使事業單位無證不能辦事,無證辦不了事。
(六)完善措施,變重登記輕管理為登記管理并重
幾年來,我縣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克服人手少、設備差、登記任務重的困難,較好的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登記任務,但如何對事業單位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是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要逐步完善的。
一是建立高標準的事業單位登記檔案。通過查閱檔案,就可以充分了解事業單位的機構歷次變動、法定代表人更換、職能配置、運行狀況等情況,真正起到檔案資料庫的作用。
二是建立事業單位信用制度。通過登記,建立事業單位信用制度,以提高事業單位的社會信用,約束其市場活動,從而保障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誠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我們堅信,在登記管理部門不斷創新的工作下,在所有事業單位積極主動參與下,切實把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強化法制意識,確立事業單位主體地位,定能使事業單位良性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