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經濟運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7 07:39:00

導語:事業單位經濟運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業單位經濟運行調研報告

通過對事業單位法人經濟運行的規律、特點及發展態勢的分析,積極探尋促進事業單位法人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是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一、目前事業單位經濟運行狀況

根據我們開展事業單位年檢年審工作中所掌握的情況,截止今年6月30日,在登記機關登記的事業單位法361家。根據統計,361家事業單位法人近三年來資產負債總的情況是:

200年資產總額45980萬元,負債14303萬元,凈資產31677萬元,全年收入總額13410萬元。

200年資產總額48411萬元,負債16423萬元,凈資產31988萬元,收入總額13926萬元。

200年資產總額53461萬元,負債21376萬元,凈資產32085萬元,收入總額16497萬元。

從以上所列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事業單位經濟總量來說是穩中有升,在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部分事業單位存在經濟運行困難的狀況。這些事業單位的運行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承擔部分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收取非稅收入六千多萬元,這類事業單位按照國家的政策法規收取行政事業性收費,上繳財政后,由財政返回一定比例,用于單位維持日常開支。這類事業單位其經濟運行穩定,國有資產保持了良性的保值增值。二是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經濟運行有隱憂。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教育系統負債比較大,有將近1個億,部分單位經濟狀況入不敷出。還有部分醫療衛生類事業單位由財政差額撥款,實際上,財政撥款只能保證醫療機構離退休人員工資,如有的鄉鎮衛生院依靠開辦門診,由內部職工承包開辦門診醫療點,單位不再發這些職工的工資等辦法,以減輕負擔。城市建設、環境保護、農技、農機推廣等單位因為財政預算有限,基本上是吃飯財政。三是經營型事業單位經濟陷入困境。經營型事業單位主要是通過開展有償服務等方式來獲取收入。目前在經營型事業單位中面臨著生產經營規模、水平沒有提高,服務方式方法欠缺改進,導致經濟運行困難的困境。如某經營型事業單位已經資不抵債,目前餐廳和住宿部都發包出去,原有干部職工靠發包費每月領200元生活費。還有部分農林場所,也處于類似狀況,個別單位現在基本上是處于癱瘓狀態。

二、事業單位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分析

事業單位存在這些問題,一方面是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市場競爭導致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是我們現行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一是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不合理。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下,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原來一部分因計劃經濟或某項指令性工作需要而設置的事業機構,在今天已經沒有多大的職能可發揮,有的甚至是職能已經消失或者已經由市場自行調節,如財政部門的國債推銷辦、種子公司、商會服務中心等。部分農林場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沒有競爭力,單位長期不出效益,人心思變,負債逐年增加,有多數已經連續幾年凈資產為負數,如園藝場、苗圃、種豬場等。事業單位雖然存在以上情況,但要撤銷或對事業單位成建制的轉型為企業,又因為人員難以安置,補償難以到位及社會保障體制等等原因而難以改革。二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滯后經濟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為我國經濟發展和騰飛提供了原動力。然而在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工作上,缺乏操作性強的指導性政策文件。

通過對事業單位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分析,我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上來看,由于社會保障體制方面的原因,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不想觸及現在事業單位體制內深層次問題,“怕”改革影響當前的穩定局勢,造成不和諧因素。從客觀上來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民營事業單位的興起,市場規律的優勝劣汰,社會資源重新分配,各種利益關系重新組合,又迫使事業單位在經濟運行等一系列機制上進行改革。

三、探索建立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現在的種種情況的存在,說明了事業單位迫切要求進行改革和建立一整套的可持續發展機制。根據我們調查分析,我們認為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和創新事業單位管理機制,促進事業單位經濟健康運行和發展。

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事業單位分類管理體制改革。

全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事業單位分類管理體制改革。對事業單位要核實其經濟運行狀況,對其編制、人員要從嚴控制,對純粹由收費來維持運行及長期不開展業務、長期不出效益的事業單位予以轉制或注銷。對社會公益型的事業單位,整合事業單位資源,增強事業單位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對經營型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法人,不再納入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建議上級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轉制人員的后顧之憂,促進事業單位有序改革。

2、通過年檢年審完善事業單位年度績效考核機制。

事業單位年檢年審中,對事業單位當年經濟運行狀況優劣沒有一個可操作性的評估辦法,發現的一些問題,登記管理機關很難憑本身之力予以解決。建議上級出臺年檢年審相關的細則和辦法,強化對事業單位法人的獎懲處罰措施,使年檢年審真正成為考核考評事業單位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

3、通過貫徹法規規范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頒布后,為做好非法人事業單位向事業單位法人過渡,部分達不到事業單位法人條件的單位也過渡成為了事業單位法人。從這幾年對這類事業單位的登記管理情況來看,對這一部分事業單位在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類事業單位大多沒有經濟獨立,依附于主管部門,沒有與其開展業務相適應的開辦資金,依然是作為行政機關附屬機構,所以申報年檢年審工作不積極,或者對年檢年審工作有錯誤的看法,《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也沒有能發揮其真正單位作用。這類事業單位法人在一定時期內還依然會存在,要完全具備事業單位法人的條件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對這類事業單位法人的管理要在一定的范圍內予以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