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稅務干部培訓分析與思考

時間:2022-03-03 04:15:00

導語:基層稅務干部培訓分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稅務干部培訓分析與思考

培訓是團隊里有組織的獲得與工作要求相關的業務技能的過程。培訓是一項高回報的投資。在知識經濟時代,任何一個團隊不僅是勞動型組織,更是一個學習型組織,每個組織都將更加關注培訓。培訓的實質是塑造事業業發展的第一資本,而人力資本的增長又是單位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條件。要增加人力資本的存量,提高人力資本的能力,調整人才的結構,主要途徑就是員工技能培訓。技能是一個國家和企業保持長久優勢的唯一源泉,而技能的完善是無止境的。國家的強盛和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力資源的開發,團隊人力資源的開發寓于團隊的發展之中,并服務于團隊的發展。

干部培訓工作現狀評價

近幾年來,我局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干部素質擺在重中之重位置,致力干部能力建設,著力“人才興稅”戰略,著眼于時代趨勢,面向國稅事業的發展,將職工教育當作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工程來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點多面廣。近四年來,我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0期,內容涉及黨務、政務、稅務、事務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培訓的知識點多,知識面廣。

二是人多時長。近四年來,我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0期、累計培訓時間416天,平均每年培訓10期,平均每年培訓104天,平均每期培訓10天。從培訓時間上計算,每年培訓耗時100多天,按每年250個工作日計算,平均每2.5個工作日中就有1天時間培訓。近四年來,我局組織培訓參訓人員共1764人次,平均每年培訓達441人次,在職人員每年平均有2.5次培訓機會。襄樊職業技術學院為期三個月的脫產“更新知識培訓”,實現了在職干部輪訓一遍的要求。

三是有喜有憂。從可喜的視角上看,培訓效果顯著:整體素質提高了;知識結構優化了;崗位技能增強了;干部的視野開闊了。從有憂的視角上看:以前的培訓這種方式至少有兩種弊端:其一師資力量不足。培訓老師基本上都是業務骨干,而且都是現學現賣;其二培訓方式比較傳統。近幾年來,主要采取集中培訓,在集中培訓中,又以短期培訓為主。培訓完全是傳統的培訓方法。所謂傳統培訓方式,是指由企業自行組織,通過邀請外部的專家學者或內部業務骨干擔任培訓教師,定時、定點、有一定規模、脫產或半脫產,就某個專題進行為期數天或數星期的正式培訓活動。這種培訓方式有不少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保障性差;針對性差;持續性差;體系性差;長期性差。

干部對培訓的需求分析

對培訓師資的需求。基層最稀缺的就是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培訓老師。以前我們的培訓老師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學校的老師,有理論基礎,欠缺稅收工作實踐;一種是內部人員,一般都是某一方面的精英,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理論功底不夠。兩種老師都有相對的片面性。

對培訓教材的需求。教材是做好培訓工作的基礎。近幾年來,總局教育中心組織編寫了基礎知識(x)、崗位專業知識與技能(y)、更新知識(z)三個部分組成的新型教材體系。對于基層干部來說,仍然滿足不了現實需要。比如:稅源管理方面的教材、稅收分析方面的教材、納稅評估方面的教材、稅務稽查方面的教材、稅務行政管理、稅務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教材幾乎是空白。

對培訓基地的需求。現在全省有大悟、京山、九宮山、武當山四個培訓基地,從數量上應該說夠了。但從內容上說還不完整:設施功能不完備,注重了學員住宿、吃飯方面的硬件投入,忽視了教學設備的投入;基地沒有可供選擇的師資人才庫;對市、縣局使用基地沒有明確的優惠待遇規定等等。如果各市、縣都建基地無疑是巨大的浪費。

對培訓載體的需求。現在已有很多培訓載體,也可以說培訓載體多元化。但是就全省國稅系統而言,在網絡化培訓上還沒跟上網絡發展的步伐。沒有很好地依托內網,建立配套完善的遠程培訓、考試和管理系統。比如考試題庫問題,縣局也建立了考試題庫,由于受視野、觀念、水平等等因素制約,題庫容量小、范圍窄、更新慢。如果能建立全省統一的題庫,基層使用會很方便。

對培訓機制的需求。當然培訓機制包括很多方面,我想側重討論建立解決“工學矛盾”的機制問題。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功。但是如果砍刀太舊,磨起來也是很浪費時間的。基層干部這把“刀子”確實有些舊了。人最糟糕的事就是耗完了你的知識資本。我們基層干部的知識老本已經耗完了。從第一學歷看:我局現有在職人員173人,其中:專科2人,僅占1.1%;中專57人,占32.9%;高中100人,占57.8%;初中9人,占5.2%;小學5人,占3%。從現有學歷來看:有162人取得了專科以上學歷,占在職人員的93.6%。現有學歷基本上從兩個主要途徑取得,專科主要是在職湖南稅專畢業,本科主要是在職黨校畢業。通過脫產學習,從全日制學校正規培訓獲取學歷的人員幾乎沒有。無論第一學歷,還是現有學歷,按照知識的折舊速度計算,可以說知識老本已經耗完了。那么,既要更新知識,又要不耽誤工作。最好最簡單的機制就是建立“中長期脫產學習機制”,讓每個人每年都有至少3個月以上的脫產學習時間,而且要堅持3—5年不變。

對培訓時間的需求。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們應該有充余的時間參加培訓學習。但是,只要一談起培訓或學習,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沒有時間。為什么?我想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一是工作效率低下,浪費了一部分時間;二是臨時性工作較多,沖擊了正常工作時間;三是基礎工作不扎實,忙于應付各級檢查,占用了一部分時間;四是休閑娛樂,耽誤了一部分時間。如果上級給下級“減負”,少一些不必要的臨時性工作安排和檢查,則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基層單位自己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益,又可以節省一部分時間。基層干部少玩一點,再擠一點時間。把這三個時間集中起來用于培訓,時間問題就解決了。而且,現在的工作人員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多了,就人浮于事,既耽誤工作,又耽誤時間,每年集中一部分人員脫產學習,即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又可以更新知識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干部培訓的對策思考

目前,許多培訓還存在一些弊端。有深層次的問題,也有淺表性問題;有理念上的問題,也有機制上的問題;有硬件上的問題,也有軟件上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樹立科學的培訓理念。理念左右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導致結果。培訓理念是一種存在于觀念中的對培訓活動的深層次的認識,它決定干部職工對培訓目標的認識,決定單位領導對培訓手段的選擇,約束著教育培訓部門對培訓過程的組織。樹立什么是科學的培訓理念呢?

一是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國稅系統干部隊伍的現狀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樹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因為,新人進的少,老人數出不去,老人數知識老化,要靠培訓,才能適應工作要求。選擇的對象決定了我們選擇的理念。如果不是在“人人都能成才”的前提下開展培訓,那么還奢談什么培訓!?

二是樹立“人才就是資源”的理念。國稅事業要發展必須依靠廣大國稅干部職工,依靠有能力的國稅干部職工,有能力的國稅干部職工就是人才,就是國稅事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要可持續利用人才資源,必須培養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

三是樹立“培訓具有催化劑作用”的理念。大家普遍感覺到現有干部隊伍缺乏活力,那么,培訓就具有催化劑的作用,通過培訓更新知識,補充能量,就能增強活力。

四是樹立“參加培訓就是享受福利”的理念。談論福利,很多人興趣昂然。談論培訓,很多人索然無味。這就是不正確的理念導致的行為結果。除了九年義務教育外,接受教育都是要付費的。我們現在的國稅系統的培訓,一般都是公費“買單”,可學習的知識卻歸我們個人所有。難道這不是福利嗎?

五是樹立“培訓是就業的必然選擇”的理念。現在我們很多人錯誤地認為:選擇了國稅就選擇了終身。當然這與我國公務員的制度有很大的聯系。我想將來個人可以選擇單位,單位更有權選擇個人。所以,現在是你選擇了國稅,國稅不能輕易地拋棄你。今后,無論你選擇什么職業,如果你不具備從事這個職業的技能,你隨時隨地都會被拋棄。無論就業前,還是就業后,培訓才是就業的必然選擇,唯一的選擇,終身的選擇。

探索特色化培訓模式。適合國稅系統特色的培訓模式應該是“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模式。所謂工作學習化:是指把工作的過程看成是學習的過程,學習型組織強調工作中的反思,認為反思是最好的學習;所謂學習工作化是指把學習過程看成最重要的工作,其它都靠后排;當今社會,無論單位與單位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學習速度的競爭。特色培訓模式必須要求培訓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和現代化,綜合應用各種現代培訓方法,比如:網上培訓、遠程教育、在線學習、崗位練兵、培訓超市;組織方法:模塊化、學分制、導師制、教練術、一線通、培訓項目經理制。教學方法:每日一題、每月一訓、每季一考、每年一評;以賽促學;過程研修等等。此外,現代培訓要求培訓和管理結合起來,在管理的過程中進行培訓,培訓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訓如果脫離開國稅管理的實際情況,就像是望梅止渴。

培養專業的師資力量。培養具有稅收專業特色和創新精神的培訓師資力量尤為重要。首先,培訓師必須熟悉國稅的內部環境、管理風格、業務狀況;其次,培訓師必須認同國稅文化、價值觀念;再次,培訓師的所有培訓的內容,都是圍繞崗位技能來開展的,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跟蹤及調整。培訓老師只有具備這些能力后,才能提高受訓者的興趣,最終提高培訓質量。國稅系統要建立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兼結合、以兼為主的師資隊伍。

建立實惠的激勵機制。一是重視自學成才。比如,鼓勵在職干部獲取更高的學歷。有計劃地選送35歲以下的青年干部參加稅收、經濟管理、國際貿易、計算機等相近專業本科學歷教育,為國稅事業的發展培訓和儲備高層次學歷人才。二是重獎崗位能手。凡取得省、市級最佳能手、崗位能手者,一次性分別給予獎勵,公務員考評時測評分數同等的情況下,優先確定為優秀公務員。三是重用學習結果。把學習培訓、業務調考成績同定崗、晉升、獎懲、評先及工資、福利待遇緊密掛鉤,做到技能優、業績優,則崗位優、待遇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