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業經濟發展對比淺析
時間:2022-03-07 11:44:00
導語:市工業經濟發展對比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三季度*市主要經濟指標在46個擴權縣(市)中的位次情況
1、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低于擴權縣(市)平均增速
前三季度,*市完成生產總值1192606萬元,在46個擴權縣(市)中位居第15位,增長15.6%,位居第29位,分別高于全省(14.2%)、*市(15.3%)1.4、0.3個百分點,低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16.6%)1.0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1707萬元,位居第18位,增長5.9%,位居第20位,高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長速度(4.4%)1.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674246萬元,位居第16位,增長15.1%,位居第40位,低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長速度(20.7%)5.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56653萬元,位居第6位,增長20.8%,位居第6位,高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長速度(14.7%)6.1個百分點。
2、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平穩增長,但增速低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96458萬元,位居第31位,增長27.7%,位居第26位,分別高于全省、全*市5.3和4.9個百分點,低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28.0%)0.3個百分點;完成利稅107194萬元,位居第30位,增長35.4%,位居第40位,分別低于全省(56.7%)和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長速度(70.2%)21.3和34.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19.9%,分別高于全省和46擴權縣平均水平5.6和3.0個百分點,排在46擴權縣市第13位。
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急劇下滑,大幅低于擴權縣(市)平均增速
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2803萬元,位居第31位,增長6.8%,位居46擴權縣市倒數第一位,低于分別低于全省和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長速度29.4和40.5個百分點。
4、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高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
前三季度,隨著城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加,消費環境的大力改善,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37743萬元,位居第17位,增長17.4%,位居第15位,與全省增速持平,分別高于全*市和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0.2和0.2個百分點。
5、財政金融運行穩健,但財政運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前三季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9200萬元,位居第23位,增長36.2%,位居第9位,高于全省和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10.4和7.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6498萬元,位居第24位,增長55.9%,位居第5位。但財政運行質量不十分理想,前三季度,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為61.8%,排在46擴權縣市第33位,低于46擴權縣市69.1%7.3個百分點;科教文衛事業支出占GDP比重1.8%,排在46擴權縣市第27位,低于46擴權縣市1.9%0.1個百分點。
金融運行平穩。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26108萬元,位居第19位,增長16.0%,位居第12位,高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10.9%)5.1個百分點,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59667萬元,位居第19位,增長12.4%,位居第17位,高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11.7%)0.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24273萬元,位居第20位,增長20.6%,位居第9位,高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13.5%)7.1個百分點。
6、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
前三季度,經濟的較快發展、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和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的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6元,位居第35位,增長25.3%,位居第15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694元,位居第18位,增長26.4%,位居第8位。
從9個數量指標來看,絕對量均比去年有所增加,但在46個擴權縣(市)中的位次,3個指標持平、3個指標下降、3個指標上升,下降的位次幅度比上升的位次幅度大。GDP絕對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絕對量和增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絕對量和增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速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絕對量和增速都排在20位以前,其他指標均排在21位以后。特別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絕對量排在31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5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速度排在46位,比去年同期下降30位;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和速度都排在第40位,比去年同期下降29位,非常不理想。
從4個比重指標來看,只有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排在20位以前,其余排在20位以后。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排在33位,也很不理想,將直接影響*市“全省進位次”的目標,要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措施,迎頭趕上。二、前三季度*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生產總值位次不斷后移,增速低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市完成生產總值1192606萬元,在46個擴權縣(市)中位居第15位,分別比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前三季度下降2個和1個位次;增長15.6%,比上半年速度低0.6個百分點,位居第29位,低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16.6%)1.0個百分點。原因在于一是地稅部門服務業營業稅增速不高,2007年上半年增速為10.8%,前三季度為4.8%,1-10月份將為3.2%,與先進縣市差距很大,直接影響全市第三產業增速,進而影響全市生產總值的絕對量和增速,如果不扭轉這種被動局面,全年生產總值的位次將繼續下滑;二是投資增速下滑影響第二產業中的建筑業,導致全市建筑業增加值下降2.6%,進而影響生產總值的絕對量和增速。
2、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急劇下滑,位居擴權市縣市倒數第一位。由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強化,投資增速受到抑制。相關產業準入門檻提高,不符合產業政策、手續不全的項目不能開工,使*市項目、資金引進難度加大。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12803萬元,位居第31位,比去年同期下移15個位次,增長6.8%,比去年同期低51.0個百分點,位居第46位,比去年同期下移30個位次。投資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又是全省排序的重要指標,是近年來推動*市位次的主要因素,速度的下滑,不僅影響全市經濟發展后勁,還直接影響全省排序的位次。
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利稅位次后移。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96458萬元,位居第31位,增長27.7%,位居第26位,低于46個擴權縣(市)平均增速(28.0%)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完成107194萬元,排在第30位,比去年同期下移2個位次,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增速35.4%,排在第40位,比去年同期下移29個位次。
4、財政運行質量急待提高。主體稅種增長乏力,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偏低,為61.8%,比去年同期低12.14個百分點,位居46擴權縣市第33位,科教文衛事業支出占GDP的比重僅為1.8%,位居46擴權縣市第27位,這兩個指標在108縣市中的位次將更加靠后。主體稅種增長乏力,將影響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穩定性,進而影響全省排序指標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科教文衛事業支出占GDP比重(合計權重20%)。
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量位次偏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6元,位居46個擴權縣市第35位。
三、幾點建議
全市經濟雖然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勢頭,但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來看,部分經濟指標在46個擴權縣(市)中的位次不很理想,在108縣市中的位次將更不理想,實現“全省進位次”的目標存在很大難度。為此建議:
1、突出抓好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充分發揮現有的工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牢固樹立“工業強市”的指導思想,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重點發展能源、建材、冶金、鑄造、食品等優勢產業,著力培育電子、電氣等高新技術產業,支持天瑞集團、巨龍淀粉、夢想餅干等優勢企業做大作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強勢企業和企業集團。
2、強力推進技術創新。積極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和消耗資源轉向主要依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來。
3、投資方面,要采取積極措置,扭轉投資的被動局面。首先要抓項目,大上項目,增加投資項目數量和規模。二要認真做好在建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保障工作,確保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形成現實的投資規模。三要積極研究國家在產業、土地、環保、核準等項目管理上的新政策、新要求,加大項目論證、篩選、分類力度,做好項目儲備。四使新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在建項目盡快投產,投產項目盡快達產,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五要做好明年項目的銜接,尤其做好計劃新開工項目的土地、環保等各項手續準備工作,為明年實現新的投資做好準備。
4、要繼續優化收入結構,提高稅收比重。在大力組織收入的同時,要正確處理收入量與質的關系,通過不斷優化收入結構,努力提高稅收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要統一思想,加強協調,分析排查稅源,特別是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稅源企業的跟蹤,提高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
5、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增強農村經濟實力。要更新和拓展農業生產經營觀念,用工業化經營理念發展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拓展農業,科學規劃農業生產布局,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產品優勢,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建設具有*特色的新型農業。
6、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就是改善人民生活,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關注民生問題,把更多的精力和財力用于關心群眾生產生活上,讓人民群眾確實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要繼續采用各種靈活、有效手段增加對低收入群體的直接補貼。要繼續擴大就業,出臺切實可行的辦法,以創業促就業,突出解決就業緊張和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矛盾。
- 上一篇:工業規模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 下一篇:發改鐵路運輸市場調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