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農村環境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24 05:08:00

導語:旅游局農村環境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局農村環境建設調研報告

旅游社會環境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環節。農村旅游資源的生態性、基礎的薄弱性、經營的單體性,決定了農村旅游的社會環境建設至關重要。事實正是這樣,隨著農村旅游的快速發展,農村旅游的社會環境建設如道路交通、安全衛生、民風民俗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已成為影響和制約農村旅游持續發展的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值得旅游管理部門或從業人員認真思考。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主體缺位。農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以一家一戶為單元,責、權、利很清楚,村民往往注重餐飲住宿等旅游接待設施建設,而對屬于公共事務的社會環境建設則不大重視。造成農村社會環境建設主體缺位的原因,一是政府重視不夠;二是村委會或旅游行業協會管理不力。農村旅游社會環境建設的滯后,反映的是鄉風民俗的落后,村民素質的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城里人大煞風景。北京平谷海子村依山傍水,緊鄰金海湖景區,區位優勢明顯,起初民俗旅游紅紅火火,但后期村子環境建設跟進慢,特別是臟、亂、差現象嚴重,大大影響了游客的游覽興致,民俗旅游示范村成了后進村,深刻的教訓使村民認識到環境建設刻不容緩,弄不好就會砸了牌子。

二是重“硬”輕“軟”。農村旅游社會環境建設包括硬件(如道路、廁所等)建設和軟件(如村民素質、民風民俗等)建設兩部分。一些農村旅游發展較快的地方,對農村旅游的社會環境建設理解上有偏差,認為環境建設無非就是修橋鋪路、建廁所,而對于建章立制,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則考慮不多,結果造成了環境建設發展不平衡,“軟”“硬”不同步,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農村旅游的發展。事實上,就城里游客而言,他們對農村硬件建設不會十分挑剔,但對農村軟件建設則很在意。有的村民不懂服務程序,甚至缺乏基本的服務用語,熱情有加難體現,真誠服務難看出,讓城里游客不免失望。

三是城市化傾向。一些農村旅游點大筆開支用于環境建設,儼然就像是一座小城鎮,全沒了農村旅游的特色,反而讓城里游客大迭眼鏡,給了低分。農村旅游社會環境建設要把握尺度,既不能勉強對付,又不能盲目攀高,要體現經濟實用的農村特色。

二、主要內容

1、修筑村級公路。農村旅游的開發,首先要解決可進入性的問題,修好村級公路,將農村旅游點推出去。嚴格意義上講,村級公路應是農村旅游資源的一部分,修筑村級公路,要力求體現農村特色,成為吸引城里游客的一道風景。所以,不一定非要修成柏油水泥路,只要耐久、平整、實用即可。

2、建好停車場地。農村旅游者大多是自駕散客,隨著農村旅游的發展,團隊旅游開始增多,建立停車場勢在必行。許多農村旅游目的地,由于沒有專門停車場,游客車輛亂停、亂放,既影響景觀,又危及車輛安全,一定程度上影響游客回頭率。停車場建好后,還要建立健全管理機制,明確責任,讓游客車停得放心,人玩得開心。

3、建立信息網絡。城里居民到農村旅游,雖然避得是城市的喧囂,尋得是農村的寧靜,但在當今信息時代,卻不能缺少與外界信息的溝通,因此,要想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就必須解決信息暢通的問題。網絡信息許多地方還是空白,網絡信息的滯后,一定程度造成了游客只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回。北京昌平麻峪房子村推出數字化后,游人過夜者甚多,其中“數字”起了很大的作用。

4、建好公共廁所。一些農村特別是旅游初創階段的農村,普遍缺乏衛生清潔的公廁,許多游客到達后不得不進入指定的農家院落,這是一般游客不情愿的。從這個意義講,農村旅游尤須進行一場廁所革命。北京平谷紅石門村開發旅游,建立公共廁所首當其沖,不失為超前之舉,明智之舉。

5、建立環保系統。長期以來,農村的環保是建立在大自然自潔的基礎上,在農村相對封閉和商品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農村生活對環境和大自然的自潔能力基本上能夠保持平衡。農村旅游隨著人流物流的增大,這種基本平衡極易被打破,原汁原味的農村風光受到破壞,城里人最講究的衛生狀況難以保證,旅游便難以持續發展。

6、普及旅游知識。作為農村旅游主體的村民,除了具備一定的社會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能夠接待游客的旅游知識。當今村民普遍旅游知識缺乏,應定期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知識培訓。這些知識應該包括旅游經濟、旅游職業道德、旅游法規、衛生、民俗等。村民只有掌握一定的旅游相關知識,才能當好農村旅游的主人,為城里游客服務好。

三、對策

1、廣開渠道,加大投入。農村旅游的社會環境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一般以自然村為單位,村集體的人力物力很有限,對此當地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旅游社會環境建設的新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投資體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大投入。一是加強政府的導向性投入。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資金,作為農村旅游社會環境建設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路、水、電、通訊等景區配套基礎設施以及旅游公益性設施設施。二是加大利用內外資力度。積極吸引外商和國內大集團、大企業、上市公司投資開發農村旅游景點,興建農村旅游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旅游社會環境建設。

2、著眼難點,實施清潔。實施農村清潔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一項事關農業資源循環利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要突出以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為主線,以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為核心,努力提升農民生態文明意識,構建農村清潔體系,實現農民生活、農村社會化管理及服務方式的轉變,努力把“三廢”(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變“三料”(肥料、燃料、飼料)產生“三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從而推進農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

3、加強培訓,提高素質。通過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和引導工作,不斷提高農民旅游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及其經營管理水平。一是對農民旅游從業人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二是對農民進行旅游相關基礎知識的培訓;三是對農民進行服務技能培訓;四是對農民進行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的教育,使農民切實增強鄉土文化的保護意識,盡可能展現農村旅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