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26 04:10:00
導語:城市社區黨建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目前全市城市區人口共50.3萬人,有城市街道辦事處18個,社區居委會104個。設立街道黨工委16個(海港區10個,北戴河區2個,山海關區4個),黨總支2個(市開發區珠江道黨總支、船廠路街道黨總支),建立社區黨支部102個。全市街道社區黨員8921名(其中:海港區5414名,山海關區2300名,北戴河區376名,開發區831名),社區干部473名(其中:海港區289名,山海關區115名,北戴河區31名,開發區38名)。
省、市城市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會議召開后,各區委高度重視,都專門召開會議對社區黨建進行謀劃部署,進一步理清社區黨建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提出目標要求。海港區專門成立了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提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力爭通過一至兩年的努力,達到“全市示范、全省優先”的目標。山海關區委下發了《關于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對街道、社區和轄區單位黨組織在社區黨建工作的地位、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努力營造全社會高度重視、積極參與社區黨建的工作氛圍。北戴河區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著力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從調研情況看,全市各城市區的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基礎較好,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特別是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黨建工作取得了扎實成效。
(一)突出重點,黨建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為構建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共駐共建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并以此為紐帶,組織動員轄區內各單位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各區委把健全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并發揮其作用作為工作重點,采取多種形式增強轄區單位的參與意識,健全制度、規范運作,努力形成社區黨建工作合力。目前,全市18個街道(占街道總數的100%)和97個社區(占社區總數的93%)建立了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其中作用發揮較好的分別達到89%和54%。海港區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區黨建協調會議制度,并對組織機構、協調原則、議事內容等作出明確規定,調動轄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推動了共駐共建工作的深入開展。山海關區制定出臺了《關于區屬單位黨組織、黨員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黨建聯席會章程》,在區、街道、社區三級分別成立了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去年一年來,轄區單位黨組織在人力物力上給予了社區大力支持,為所駐社區建立宣傳欄23個,添置微機5臺,捐贈圖書兩萬余冊,投入資金10萬元,有力地加強了社區黨的建設。
(二)加大投入,社區基礎建設進一步改善。為適應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各城市區先后調整了社區設置,整合社區資源,社區數由2001年的207個調整為104個,并同步設置社區黨支部,基本達到了“一區一支部”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切實加大投入,改善社區基礎設施條件。山海關區投入資金190多萬元,新建、改建社區辦公用房,并為社區安裝了辦公電話,購買了電教設備、健身器材和圖書等,使12個社區全部達到了“三個一百”的要求。同時,每個社區由區財政按每人每年400元拔付辦公經費。開發區街道和社區辦公條件十分優越,僅祥安里社區就投入130萬元進行改造建設,開發區西區每個社區都是一座二層小樓。街道和社區每年有固定經費,根據工作需要還可專門申請經費。北戴河區每個社區均達到了“三個一百”要求,設施也較為完備。海港區88%社區達到了“三個一百”要求,所有社區都配備了電話,建立規范了檔案和工作制度,近半數社區配置了電腦,實現了街居聯網。
(三)夯實基礎,社區干部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近一年來,各城市區普遍加大了隊伍建設力度,采取招聘、招考、選拔等多種形式,將一批年富力強、素質較高,熱愛社區工作的優秀干部充實到社區“兩委”班子,徹底扭轉了社區干部年齡老化、素質偏低的落后面貌。目前,全市社區干部平均年齡為32歲,其中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的672人,占總數的85%。山海關采取“公推公選”的辦法招聘了82名社區工作人員,平均年齡27.7歲,全部具有高中以上學歷,每人月工資550元以上并由財政列支。北戴河區通過公開選拔、直選和招聘國家干部等形式,為社區居委會配備了31名社區干部,社區干部平均年齡為38.5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60%以上;海港區于采取向社會公開招考的方式聘用了190名社區居委會干部,平均年齡29.7歲,大專以上學歷占85%。同時提高了社區干部待遇,月工資達到了400--550元,并列入財政預算。開發區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從機關選派和從社區聘任的辦法配備了30多名社區干部,正式職工享受事業單位工資標準,聘任人員月補貼300元。
(四)注重實效,街道社區黨員教育管理進一步加強。各區都采取了相應措施,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黨員在社區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山海關區開展了黨建示范小區創建活動、創建文明社區和“四進”社區活動,專門制定下發了《社區黨員教育管理辦法》,開展了全區在職黨員到所住社區黨組織報到登記、為社區黨建做貢獻活動,強化對在職黨員的管理。采取政治學習日、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設立了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戶,開展了黨員聯系戶活動,扎實推進黨員為居民辦實事,先后解決困難問題200多件,解決糾紛上百起。同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費收繳管理和使用的意見》,規范社區黨員黨費收繳工作,收到了較好效果,僅南關街道工委當年就增收黨費5000多元。北戴河區根據不同類型黨員的自身特點,采取了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保證了社區黨員關系不漏、組織生活不斷、教育管理不松。對流入社區的大批離退休黨員和下崗職工黨員,各社區黨支部及時把他們編入支部,并進行分類登記,目前已有185名離退休黨員和下崗職工黨員被納入社區黨支部統一管理。同時提出“一個黨員是一面旗幟”,開展了“雙爭”、“四保”、“五帶頭”活動,充分發揮社區黨員作用。他們以黨員活動室為主陣地,利用配置完善的社區電教點,定期組織黨員集中收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風廉政專題片加強教育。海港區除加強對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外,一些街道還建立了“流動黨員聯系站”,對下崗職工黨員、來社區內經營務工黨員實行統一管理。同時創新活動載體,開展了“五好先進街道、社區黨組織”、“黨員進社區,為黨旗增輝”等活動,發揮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增強了社區黨建工作的生機與活力。文化路街道黨工委組織開展了以“帶好家庭、帶好鄰居、帶好樓棟,爭作好黨員”為主題的“三帶一爭”活動,燕山大街街道黨工委開展了爭作“‘學習、助困、文明、巡邏’四標兵”活動,港城大街街道黨工委以“黨員奉獻在社區”為主題,開展了“每月聽一次居委會工作通報,對社區工作提一條建議,參加一次公益活動,做一件有意義的好事”的“四個一”活動,海濱路街道黨工委開展了“亮身份、樹形象、比奉獻”活動,印制了“黨員家庭”標志牌和致社區黨員的倡議書,登門入戶向社區黨員進行登記宣傳。這些主題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社區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找準定位,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各區不斷充實完善社區工作內容,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功能,使社區工作得到了社區居民的熱情參與和有力支持。海港區成立各種志愿者服務隊伍,定期為居民上門服務。一些社區還設立了“服務熱線”,隨時解決居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北戴河一些社區建立了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和職業介紹所,努力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機會,2003年共安置下崗職工177人。同時舉辦了服裝裁剪、美容美發等培訓班,共培訓下崗職工178人次,有125人通過培訓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同時大力開展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立了秧歌隊、票友會、腰鼓隊等娛樂團體,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建立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為主體、社區警衛室為基礎的“三位一體”的治安防范體系,積極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開發區努力完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在街道成立了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成立了服務站,小區內設立服務網點。社區設立的醫療網點為6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義診。山海關區各社區組織了鑼鼓隊、棋牌隊、老年健身隊,開展公民道德知識競賽,舉辦文藝晚會,豐富社區居民文體活動,水泉社區、羅城社區還開辦了“溫馨小飯桌”、社區幼兒園等服務機構,不僅增加了社區收入,而且受到了轄區居民的普遍歡迎。
二、存在問題
1、黨建工作協調機構不健全。市委關于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各區委要成立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街道成立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社區成立黨建工作聯度會,并且要求于2003年年底前,區、街道社區三級全部建立黨建工作協調機構。從調研情況看,各機構建立情況不樂觀。有一些街道建立了類似機構,但有的沒有章程,有的只有雛形,發揮作用不大。相當一部分社區則沒有建立相應機構。一些社區則表示不知道此事。
2、部分社區干部不熟悉業務工作。結合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各區先后采取多種方式騁用了大批年輕干部從事社區工作。特別是海港區今年年初一下子就有近200名招考的社區干部走上了工作崗位。這些年輕的社區干部學歷高、有工作熱情,整體素質較好。但是他們剛剛從事社區工作,一切業務工作還不熟悉,特別是對社區黨建工作還較為陌生,不知道如何去開展工作,工作處于被動局面。
3、一些社區黨費收繳工作有漏洞。調研中發現,社區黨員上繳黨費過低。大多數社區黨員每月黨費僅收幾元錢,如開發區祥安里社區黨員每月只收1元錢,黨費流失嚴重。黨費收繳過低,一方面原因是因為離退休黨員、外地轉入黨員的工資情況不明,無法核定收繳標準。另一方面也有社區黨組織收繳工作不深入等原因形成。
三、幾點建議
1、加強督導,不斷完善黨建協調機制。結合黨建“推進月”活動,加強對各城市區黨建協調機構的組建工作的督導檢查力度,爭取讓各城市區在6月底以前全部建立起三級黨建協調機構。同時要求他們制定《章程》,建立情況通報制度、例會制度、議事規則、工作程序,實現規范化運作,真正發揮作用。通過建立黨建協調機構,切實達到推動社區黨建共駐共建,推進黨建工作深入開展的目的。
2、搞好培訓,進一步提高街道社區干部整體素質。針對我市各區街道社區大批年輕干部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實際,要以各級黨校為陣地,采取集中培訓、電化教育、參觀學習等不同形式,加強對他們進行黨的知識、政治理論、市場經濟、城市管理及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培訓教育。同時,建議組織一次街道社區黨務干部培訓班,并組織他們到社區黨建工作開展較好的北京、上海、福州等先進地區參觀學習,以進一步開闊眼界,增強素質,提高工作水平。
3、進一步加大對社區黨費收繳工作力度。結合下發的關于加強規范黨費收繳工作的《意見》,重點對全市各社區黨費收繳工作進行一次清查工作。所有社區黨員上繳黨費基數按照《意見》中的要求重新進行一次核定,同時按照相應比例核定應繳黨費。鑒于一些離退休黨員及外地轉入黨員工資收入難以掌握的實際情況,對不能核定工資情況的社區黨員黨費,可按當地平均工資水平收繳。同時加強黨員保持先進性教育,提高他們的黨性修養,增強他們繳納黨費的自覺性。
4、培樹典型,推動黨建工作深入開展。要注重培育、推廣先進典型,盡快打造幾個先進社區,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特別是重點培樹13名市委常委聯系的社區,加大相關部門的24名縣級領導干部和科級干部協助市領導抓聯系點的工作力度,切實幫助社區協調解決各種實際問題。通過精心指導、創造條件、嚴格規范、總結提高,努力把這幾個社區培樹成特色明顯、工作突出、影響力大的先進典型,并爭取使其中的1至2個社區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一席之地的典型。
- 上一篇:組織員隊伍建設的調查報告
- 下一篇:青少年家庭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