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8 09:08:00

導語:村級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調研報告

*鎮*村20*年4月由原龍潭壩、*兩村合并而成,全村29個村民小組,1180戶3210人,耕地24*畝。2005年,該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53元。預計今年可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與20*年比,該村經濟總量增長了10倍,農民人均收入實現了翻番,一躍成為*市民營經濟20強村、小康先行村、規模企業億元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村為什么能夠乘上奔小康的“神六”,創造了經濟社會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傳奇?在與群眾代表座談、入戶調研和村支部一班人交談中,我找到了其中的一個重要答案,那就是支部書記祁海寶和他領導下的村黨支部一班人切實加強村級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協調發展,堅定不移地朝著建設一個不含水分,人民群眾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的小康社會目標努力的結果。

一、堅持富民優先,把發展民營經濟和推動全民創業放在實現小康目標的首位

實現小康目標的重點在富民,支持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是致富村民的重要途徑,村級黨組織首要的是切實增強發展經濟,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村黨支部一班人早在幾年前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一是干部帶頭創業,發揮“雙帶”作用。村支部書記祁海寶早在數年前就投資40多萬元置辦了9臺復搖機,辦起了倒絞棉紗加工廠,年產量近千噸,利潤近10萬元。支部副書記、村主任趙彤兄弟合辦織布廠,年加工值40萬元,利潤6-7萬元。村主辦會計吳秋坪、支委葛建祥、村主任助理張和平、村民兵營長、治保主任趙陸兵等村干部都有自己的企業或項目,年收入少的數萬元,多的達千萬元以上。在他們的帶動下,如今全村以色織、染整、床上用品為主的民營企業有111家,個體工商戶440多戶。二是建工業集中區,搭建創業平臺。村支部積極配合鎮黨委、鎮政府搞好位于本村區域內的工業園區建設,為投資創業者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全村開發面積已達500多畝,進園創業企業已達50多家。三是用活優惠政策,推動全民創業。組織開展“人人創造社會財富”專題活動,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閑散房屋建辦家庭式加工作坊企業。目前為色織企業加工筒管、復搖、經布、織布,為床上用品企業加工鋼絲包、縫紉繡花以及配套的運輸人員達到300多戶500多人。

二、堅持執政為民,把改善村容村貌和提高村民生活質量作為實現小康目標的關鍵

建設不含水分,群眾認可的小康社會,村支部必須加強為民辦實事的能力,加大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將改善村容村貌作為提高村民生活質量的關鍵措施。幾年來,*村黨支部進行了嘗試,取得了較好效果。一是多方籌集資金,搞好道路建設。*村黨支部專門召開支委會、支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采取老板捐一起,群眾籌一點,村集體拿一點的辦法,三年來共籌資100多萬元,全村8條埭8000多米的組際道路全部筑成水泥路。村支部一班人帶頭捐款3萬多元,在他們的帶動下,許多黨員都主動帶頭捐款,還有好幾個村民組自愿將非耕地補償和高速公路挖塘利息貢獻出來作為筑路資金。二是整治環境衛生,推行垃圾袋裝化。為了改變由于缺少有效的組織引導,農村的環境臟、亂、差現象,*村黨支部決定對環境衛生進行徹底整治。經過多方考察研究,決定在全村實行垃圾袋裝化管理。村民將每天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裝好放在路邊,村里每天派兩名保潔員用三輪車運到填埋場,進行無公害處理。如今的*村,那種隨意亂倒亂扔垃圾現象和那些天然垃圾場都已基本絕跡,群眾從心底里感到滿意。三是美化村容村貌,推進“三清”工程。對照全面小康目標,三清工作覆蓋率要達到80%,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0%,這在*村是需要重點加工補課的項目。為此,村支部制定了實施方案,今年上半年疏浚了總長度約4000米的兩條村主要河道。河塘清淤工作采取集體補助,個人投入,承包養殖,落實長效管理責任制。綠化工作也開始進入攻堅階段,今年植樹節期間,在村中心路、園區路及兩條橫河兩側全部種上了“女真”和楊柳,約3000多株。惠凱生態園一次種植名貴樹種50余畝。

三、堅持扶貧解困,把幫助弱勢群體脫貧致富作為實現小康目標的又一重點

*村黨支部認識到,建成群眾認可的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不僅要在總體指標體系上達到小康要求,同時也要使社會弱勢群體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提高整個社會群體的幸福感。幾年來,村支部對村中低收入家庭和無依無靠、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關心照顧,使這部分人的內心感受到黨的溫暖,享受到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給自己帶來的實惠。15組村民趙正平因患類風濕關節炎,只能靠手扶板凳艱難行走,妻子、女兒相繼離開了他,他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村支部主動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將他送到南通醫院診療,村支書背著他樓上樓下跑門診,檢查配藥,還為他買了燃氣灶、電風扇,到民政部門為他爭取到一輛殘疾人專用車和低保扶助金。現在他逢人就講,我的生活幸虧有了黨支部,有支書老哥(他已習慣稱支書為老哥)的幫助,才過得這樣舒暢。6組郁漢蘭,其丈夫患癌癥,治病花去不少錢,欠了不少外債,最終還是不治身亡。家里連安葬也沒有辦法,村支書及時組織黨員、干部、企業老板捐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今年初村支部又為其翻建了房屋,接通了自來水。這樣的事例實在太多了。幾年改造草危房就有10多家,同時還為貧困家庭人員介紹就業,聯系加工業務,千方百計幫助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盡快脫貧致富,在奔小康的征途上不落伍,不掉隊。

*村在較短的時間里發生了翻來覆去的變化,一個充滿經濟活力、富有人文精神、社會穩定和諧的嶄新的*村,正在凸顯其獨有的魅力。村級黨支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這篇大文章,在*村做出了他自己的特色,同時也帶給我們諸多思考和啟示。

啟示之一:加強村級班子建設,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是基礎。*村“兩委”交叉兼職,現有村干部5人,在年齡結構上老中青結合,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35歲。文化結構上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上,全是黨員。班子成員間作風民主,精誠團結,有很強的戰斗力。

啟示之二:壯大集體經濟實力,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是保障。在企業改制的時候,*村并沒有將集體企業全部一改了之,而是有遠見地將老村辦廠廠房和設備出租,僅此一項,全村就有租金收入近5萬元。另外還有征用土地的群眾補助費利息差價,每年可給集體帶來收益15萬元左右;一事一議款每年上交鎮外還能結余6-7萬元。每年村里有集體經濟收入近28萬元,這給村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經濟保障。

啟示之三:突出執政能力建設,解決有“能力”辦事的問題是關鍵。村黨支部一班人每人都有自己的企業或項目,熟悉市場經濟,具有較強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本領。在村務上堅持民主管理,辦事公開,處事公正,主動接受村民監督,在村民中有較高威信,前些年農村稅費和近兩年的一事一議等款項的村民自動上繳率達95%以上。政治學習、組織建設、廉政建設等各項制度落實到位,村干部能夠又快又好地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這些既增強了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又增強了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