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2-21 05:10:00
導語: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必須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根本,以加強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為基礎,切實推進黨內民主,廣泛凝聚全黨意愿和主張,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黨的堅強團結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農村基層黨組織如何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探索發展黨內民主的途徑和形式,充分調動農村基層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進新農村建設,確保基層穩定和諧,是當前應該重點探索并扎實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當前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農村各基層黨組織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在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認識上存在偏差。部分黨員甚至有少數黨員領導干部認為基層黨務工作主要是執行上級決定,無多大民主可言;有的認為民主缺乏效率,遠不如領導班子碰頭決定來得快;有的認為只要在財務、政務上講民主即可,黨內民主根本不需要;有的認為黨內涉及許多秘密,不能講民主。
二是基層黨內民主缺乏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農村基層大部分黨員文化程度不高,年齡偏大。有部分黨員年齡小、文化程度高,為了生活基本上都已外出打工。如筆者所在的巴東縣,村一級共有黨員9449人(2008年數據,下同),其中35歲以下的只有1171人,占全體黨員的13%;36至59歲4755人,占50%;60歲以上的3523人,占37%。文化程度上,小學文化程度的3243人,占全體黨員的34%;初中3509人,占總數的37%;還有文盲574人。外出流動黨員579人,絕大多數是外出打工的年輕黨員。可見基礎十分薄弱。
三是基層少數黨員領導干部缺乏民主意識。有的黨員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不執行或不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仍存在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情況;有的在重大事項決策、重大項目實施中不認真開展調查研究,不認真聽取群眾黨員意見,由班子幾個人說了算;有的基層黨組織黨務不公開或少公開,有的公開的內容避重就輕,有的公開不及時。
四是黨內民主建設缺乏經濟保障。在西部地區,農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各級黨組織特別是村級黨支部工作經費十分少,村級很少有集體收益,致使建規范的公開欄、加強黨員教育等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我們調研的巴東縣共有491個村,村級集體經濟有收入的村為106個,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只有8個。因此大部分村級運轉都是靠上級轉移支付,而轉移支付中的辦公經費每村只有2000--3000元,很難維持正常運轉。據統計,巴東縣村級組織運轉困難的達356個村,占總數的73%。
二、加強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思考
(一)抓住學習教育這一基礎,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民主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基層各級黨組織要認真組織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活動,認真落實,找準學習重點,明確學習方法,注重學習效果。要進一步加強對無職黨員的學習教育,逐步使他們達到有意識、有能力參與黨內民主活動。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教育機制,三級應各有重點對象,各有教學側重。縣級在全面謀劃和安排部署全體黨員學習教育的同時,要側重對科級黨員領導干部的教育,通過系統地理論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素質、民主意識和領導水平;鄉鎮級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強對鄉(鎮)直單位和村黨組織領導干部的學習教育,在學習教育黨的基本理論的同時,注重培育他們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以及帶領致富的能力;村級黨支部要認真落實制度,以黨的基本理論、惠農政策和農村實用技術等為主要學教內容。
(二)抓住決策這一關鍵,用領導班子率先垂范來彰顯民主
基層黨組織能否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相關重大事宜,是基層黨內民主的關鍵。各基層黨組織要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強化民主決策意識,規范決策程序。進一步健全和規范全委會(常委會)議事規則、基層黨委(黨組)議事規則以及村級黨組織議事規則,明確各級黨組織議事的原則、內容、程序和要求,不斷擴大民主決策范圍。決策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在上級確定的政策框架內集體討論決定。
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凡涉及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大決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等,必須按照重大事項決策機制集體討論決定。在討論重大問題前,要完善領導、專家、群眾相結合的決策機制,認真開展調查研究。要充分發揚民主,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采取投票表決方式決定。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要廣泛征求意見,專業技術性強的重大事項,要進行專家論證、技術咨詢和決策評估;關系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聽證。
逐步建立上級黨組織派人列席下級黨組織重大事項決策會議制度。凡是黨組織的人事任免、項目安排等重大議事決策活動,會前應及時向上級黨組織請示,上級黨組織視情況可以委派紀檢監察、組織等部門列席下級黨委(黨組)會議,并提出要求和建議,督促下級黨組織按程序要求民主決策。
(三)抓住公開這一基點,用黨務公開來滿足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民主愿望
黨務公開是暢通和拓寬黨內民主渠道,保護和落實黨員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措施。要盡可能地擴大公開內容,凡屬黨內法規要求公開的內容以及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黨員、群眾關注的重大事項和熱點問題,只要不涉及黨內秘密,都應當公開。
要分對象分內容創新公開的方式。應在本級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中公開的內容,可采用會議公開、文件傳閱和設立文件查閱處等形式進行公開。向下一級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公開的內容,可采用下發文件、會議傳達的形式公開。應向全體黨員公開的內容,可以采取會議公開、黨員活動室張貼公開告示等形式進行。適宜對全社會公開的可通過黨務公開欄、電子觸摸屏、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和專線電話等形式進行公開。
要建立健全黨務公開保障機制。黨員群眾可以向黨務公開單位書面提出公開的內容,黨務公開單位則按照黨務公開的原則和程序予以公開,對經審核不能公開的要做好回復解釋工作。成立黨務公開監督小組,黨務公開單位要在黨員群眾中聘請黨務公開監督員,對轄區內各單位黨務公開進行監督檢查。(四)抓住干部人事這一熱點,確保選人用人方面公正民主
干部人事工作是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充分發揚民主,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認真做好的工作之一。各基層黨組織在認真執行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基礎上,要抓住以下重點。一是要建立后備干部檔案,及時將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納入后備干部,并實行動態管理。二是注重選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積極探索民主推薦、組織推薦、個人推薦相結合的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推薦機制。三是確定擬提拔人選時,要堅持和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干部制度,確保擬提拔人得到群眾公認。四是在考察干部時要積極探索和完善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采取民主測評、民意調查、個別談話、綜合評價等手段,把目標考核、統計分析、實地調查等廣泛運用到干部考核中去,全方位、多層次考核干部的實績,全面了解情況。五是建立和完善干部人事任免醞釀和票決制度,對干部任免在干部人事協商小組充分醞釀通過任免方案后,再提交有決定權的組織實行無記名表決通過,嚴禁任何人任何組織臨時動議決定干部任免。六是要加大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的力度。
(五)抓住黨員參政議政這一難點,積極推行黨代表參政議政制度
由于農村基層黨員整體素質較低,因此充分調動黨代表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黨內民主建設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必要。要加強黨代表的教育培訓力度,通過他們不斷地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要完善黨內報告工作制度,各級黨組織在定期向上級黨組織報告工作之外,要定期向本級黨的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各村(社區)黨支部也要定期向本轄區黨員或黨員代表、群眾或群眾代表報告工作。黨代表則要緊緊圍繞工作報告情況,扎實開展評議活動。逐步實行黨代表視察工作制度,各級黨組織要制定視察工作計劃,明確視察的主要內容,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黨代表開展視察。
(六)抓住民主生活會這一重點,認真解決黨內存在的問題
堅持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制度是推進黨內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組織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并切實注重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會前應充分征求意見、交心談心,會中要踴躍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會后坦誠溝通,并制定詳實的整改措施。各級黨組織應如實向上一級黨組織匯報民主生活會召開情況,對整改落實情況適時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并將整改落實情況書面報告上一級黨組織備案。
(七)抓住黨內幫扶關愛這一切入點,促進黨內和諧
黨內關愛幫扶是促進黨內和諧的重要載體,各級黨組織要從黨員的需求入手,注重從工作上幫助黨員,生活上關愛黨員,政治上凝聚黨員,切實維護黨員群眾的切身利益。建立黨委委員聯系黨代表、黨代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機制。深入開展城鄉黨組織和機關與農村黨員結對互幫活動,進一步完善慰問老黨員、向老黨員通報工作等制度,充分體現對老黨員的尊重和關愛。通過對老黨員、困難黨員的經常化、制度化幫扶,促進黨內和諧。
(八)抓住監督這一保障,確保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穩步推進
加強黨內監督,是完善黨內民主制度,推進黨內民主建設進程的重要保障。各基層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相關規定,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監督作用。要切實加強黨內民主監督的領導,嚴格執行黨內監督的各項制度,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積極有效、保障有力、促進民主的監督措施。要切實加強對民主集中制執行、重大事項決策、黨組織議事規則、黨務公開、重要情況通報、干部選拔任用等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采用談話和誡勉、詢問或質詢、罷免和撤換等方式推進黨內監督工作。要暢通黨內信訪渠道,通過對來信來訪地處理,加強對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的監督。
加強黨外監督工作。積極探索實施民意測評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民意測評體系,加強群眾監督。各級黨組織每年要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下級黨組織負責人以及各界群眾代表對全年工作情況、重大決策決定、干部任用情況以及實事辦理等方面,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對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群眾特別關注的階段性、臨時性工作以及大事實事,根據工作的實際,適時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注重測評結果的運用,確保群眾監督的效果。
- 上一篇:清益康乳膏制備研究論文
- 下一篇:建設局發展科學規劃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