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難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18 10:08:00

導語:中小企業融資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融資難調研報告

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從金融機構方面看

一是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向市場化和商業化轉型中,為防范金融風險,銀行轉向了大企業;機構撤并,貸款權上收造成分布在縣域的中小企業信貸服務大量收縮,弱化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據了解,*建行自1998年以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幾乎沒有放過;現有股份制商業銀行、農行近年來也幾乎沒有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二是現行的風險防范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要求過高過嚴造成的“恐貸癥”,寧愿犧牲市場,也絕不能出現風險,嚴重影響了向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三是金融市場開放和金融工具創新相對滯后于企業發展需求,票據市場、應收帳款融資、租賃等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客戶的融資服務還不夠發達等。

(二)從企業方面看

據了解,80%以上的中小企業感到,企業發展流動資金不足,貸款愿望迫切,但貸款滿足率幾乎沒有。一些企業為了自救不得不向民間借貸或求援于親友,而民間借貸的高利率,又增加了企業的負擔,采取內部集資的辦法,范圍和集資量也極為有限。不少企業無奈只得壓縮生產,縮小規模,維持周轉。缺乏銀行信貸支持,中小企業在困境中求發展,極為困難。主要原因:一是抵押能力不足。由于銀行目前只接受產權明晰(商品房和固定資產等)的抵押,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由于資產小,符合抵押、擔保條件的資產不足,最終取得的貸款遠遠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二是財務管理不規范。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以單代帳”“帳外經營”、“現金結帳”的現象,信息不透明,財務不透明,銀行難以全面掌握企業財務的真實情況,從而影響銀行的貸款和決策。三是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加之中小企業前景不確定,市場淘汰率高,銀行從資金的效益和安全性出發,放貸極為謹慎。四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中小企業仍存在未清償或未落實原有銀行的債務,甚至惡意逃廢債務,在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產生了信用危機。五是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缺乏溝通,中小企業不了解銀行一些新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渠道,也不能很好地研究并有效地利用國家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優惠政策來為自已的企業服務。

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幾點建議

(一)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立銀企定期溝通機制,讓銀行及時掌握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情況,同時讓企業更貼近銀行。建立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庫的建設,規范數據采集,真實反映企業信息和信用,建立能隨時向銀行和擔保機構提供企業信用狀況的信用信息平臺。開展輿論宣傳,強化社會監督,通過合法有效的方式定期向社會公布守信和不守信企業及個人,建設信用文化,增強中小企業的誠信意識,培育守信的信用文化氣氛。發展民營擔保公司,重點發展企業之間通過資本聯合組建會員制擔保機構和行業協會組成的互助擔保機構,多形式、多渠道地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服務。這種做法外地已有先例,山東棗莊就是這樣做的,他們組建的是會員制貸款擔保商會,效果很好。另外,還可以更多地吸引民營銀行入駐*,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二)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素質建設。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根本意義上講,關鍵還是在于企業本身,重點在于增強企業自身競爭能力,建立良好“誠實守信”形象。一要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和商業銀行要求,建立全面、準確、真實的財務資料,定期向相關部門提供全面準確的會計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企業的“信用形象”。二要主動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聯系,定期向銀行提供財務報表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取得銀行的信任,提高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等級。三要及時還本付息,樹立守信用、重履約的良好的企業形象。四要保持合理的貸款水平,制定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加快資金回籠與周轉,提高企業資金管理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五要推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決策水平和企業競爭力。

(三)改善金融部門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銀行要改變惜貸怕貸的思想觀念,增強信貸投放的意識,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前提下,積極發揮信貸資金的最大效應。要改變“等企業找上門”的工作方式,主動下基層、下企業,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調查與了解,幫助有市場、有前途的企業快速成長,并在為企業提供幫助的同時使自己獲得發展機會。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特點,創新信貸產品,簡化貸款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實現貸款流程的標準化。要降低服務門檻,降低企業資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項目對企業評級的影響,為規模小,但業績好、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創造條件。同時要加大放貸后的考核與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