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資金投入及金融機構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06 08:52:00
導語:農村資金投入及金融機構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縣農村資金投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培育基本情況;兩縣在農村資金投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培育中取得的經驗和做法;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幾點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市存在農村金融體系基礎薄弱,金融環境和信用環境差,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難以解決等問題、政府財政對農村投入不足,財政資金杠桿作用不能有效發揮、金融機構存貸比較低,涉農貸款少、農村金融環境差,金融服務方式單一,不適應農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金融服務要求、農村信用環境差,金融機構放貸存在困難、天驕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尙存在困難、民間借貸資本尚未合法化,地下運作,融資風險高、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開辟源頭,加強新農村建設特區金融工作的領導、各級金融部門應該抓住機遇采取有力措施,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幫助有組織的民間借貸在法律框架下開展金融服務、嘗試成立土地流轉機構和流轉平臺,實施土地金融化經營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大力推進我市新農村建設特區發展,解決特區建設資金籌集問題,按照市委統一安排,第三調研組在人大副主任**的帶領下,組織了**縣、**縣縣、鄉、村各級政府、財政、金融管理機構、金融機構、涉農企業和農民進行深入座談,認真調研分析了兩縣區農村資金投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培育情況,對當前我市農村金融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縣、**縣農村資金投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培育基本情況
**縣、**縣08年財政對農村投入13.8億元,占兩縣財政總支出的52%;現有各類金融單位8家,其中涉農金融機構有5家,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家,分別是天驕村鎮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08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67億元,各項貸款61億元,存貸比36.5%,涉農金融機構全年累計發放貸款26.6億元,占貸款總額的43.8%。分縣區情況如下:
**縣現有人口163萬人,耕地面積139萬畝,2008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14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10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1億元,財政總支出16.6億元,其中用于農村投入的8.4億元,占總支出的50.6%;現有各類金融單位8家,其中屬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有2家(農村合作銀行、天驕村鎮銀行),涉農金融機構有5家(農行、農發行、農村合作銀行、郵政儲蓄、天驕村鎮銀行),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6億元,各項貸款36億元,存貸比34%,涉農金融機構全年累計發放貸款18.9億元,占億元,占貸款總額的52.5%。**縣民間借貸非?;钴S,民間閑置資金較多,各類民間借貸規模約有20億元,其中以柳編業和造船業著稱的三河尖鄉,民間借貸規模常年在2億元左右,有效緩解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助推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縣現有人口73.6萬人,耕地面積129.15萬畝,2008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79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7億元,財政總支出9.89億元,其中用于農村投入的5.4億元,占總支出的54.6%;現有各類金融單位7家,涉農金融機構有4家(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聯社、郵政儲蓄),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1億元,各項貸款24.7億元,存貸比40.19%,涉農金融機構全年累計發放貸款7.7億元,占貸款總額的31.1%。
**縣、**縣的農村資金投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培育情況在全市具有代表性。08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5億元,財政總支出119.5億元,其中用于農村投入的46.4億元,占總支出的38.8%;現有各類金融單位19家,涉農金融機構有15家,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28億元,各項貸款350億元,存貸比55.7%,涉農金融機構全年累計發放貸款252億元,占貸款總額的72%。
二、兩縣在農村資金投入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培育中取得的經驗和做法
**縣、**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三農"工作,積極投入資金建設新農村,大力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緩解農村經濟發展資金不足,做出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強了農村資金投入。08年兩縣區財政共投入各類支農支出13.8億元,占兩縣財政總支出的52%;同時采取財政貼息、民辦公助、擔保貸款等方式,引導帶動大量民間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農村,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縣大力培育了發展投資公司、天驕村鎮銀行、金鼎投資擔保中心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并完成農村信用社改制,成立了農村合作銀行。三是大力優化農村金融環境,支持涉農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機制。支持農行、農信社等金融機構簡化信貸程序,縮短貸款時間,采取多戶聯保、公司+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擔保貸款等金融創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兩縣活躍的民間資本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的補充。民間借貸已經成為農村融資的一種重要手段。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市存在農村金融體系基礎薄弱,金融環境和信用環境差,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難以解決等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上、體制上、社會上、金融體系內部等等方面,可以說是長期城鄉經濟二元化發展所形成,是農村經濟長期支援城鎮建設的結果,只有客觀全面的分析當前農村存在的金融問題,才能深入了解我市新農村建設特區的資金供需矛盾。
1、政府財政對農村投入不足,財政資金杠桿作用不能有效發揮。一是地方財政對農村
投入能力差,上級財政對農村投入散,對農村經濟促進作用小。從94年分稅制實施以來,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不明晰,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嚴重不對稱,造成地方各級財政都比較困難,可用財力少,對三農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級財政。我市地方財政對三農的投入主要集中于涉農部門經費和中央惠農支農項目的配套上,僅僅這些,便使地方財政捉襟見肘,難以維持。上級財政支農資金主要集中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教育、醫療、文化、對農民的直接補貼等各個方面,呈現分、散、小等特點,對農村的產業支持和經濟拉動能力較小。二是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新農村建設特區的發展需要巨大的資金拉動,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是各級政府宏觀調控區域內各種資源、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有力手段。但由于當前地方財政困難,能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的財政貼息、擔保等政策性手段資金量較小,杠桿作用不能有效發揮,不能充分引導縣區內農村資源合理有效配置。三是行政成本高。財政支農支出總額雖多,但多為對農民補貼性質資金,小而散,發放成本非常高。如08年全市財政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就有16項15億元之多,范圍涉及全市六百多萬農民,基層財政所需要將這些補貼逐項、逐人、逐戶登記審核發放,工作量巨大,行政成本很高。四是政府對農村融資缺乏系統支持,保障措施不到位。政府對農村金融發展環境維護、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培育、金融風險防范與補償機制建設等各方面支持力度不夠,金融機構下鄉缺乏有效保障。
2、金融機構存貸比較低,涉農貸款少。08年,兩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合計167億元,
貸款余額合計61億元,存款與貸款差額106億元,存貸比為36.5%。在貸款中,兩縣金融機構全年累計發放涉農貸款合計26.6億元,占全部貸款總額的43.8%,其中農村信用社發放涉農貸款24.1億元,占全部涉農貸款的90.6%。對農村投放貸款的主體是農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機構對農村涉農貸款很少。存貸比較低說明兩現有大量資金被調撥到縣區外或沉淀、滯留,一定程度造成信貸投放不足,致使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目前我市農村急需資金進行建設發展,但大量資金被抽離農村,造成農村資金需求矛盾。**縣良種豬養豬場老板尹前國,在得到銀行許可貸款后擴建養豬場,隨后遭遇銀行緊縮銀根,貸款沒有了,養豬場卻建成了,造成了巨大的資金缺口。
3、農村金融環境差,金融服務方式單一,不適應農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金融服務要求。
涉農金融機構少,網點不健全,放貸規模小,金融產品少,貸款門檻高,中介收費高等因素造成農民及涉農企業貸款難。一是對農村融資的金融機構少,網點少。目前我市各金融機構面向農村的僅有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發行、天驕村鎮銀行、郵政儲蓄等少數幾家。同時金融機構在農村網點不健全,金融服務不到位。08年**縣農村金融機構25家,平均每個鄉鎮1.2個網點,且服務功能單一,多為"存、匯、貸"三樣業務,全縣農村無一臺ATM機,無法開展其他金融服務。二是放貸規模小,時間長。**縣農村信用社由于貸款授信額度上收,鄉鎮信用社授信額度僅為一萬元,超額部分需層層報批,貸款時間較長。**縣申林茶葉公司在三四月份收購茶葉時申請流資貸款,等貸款批下已經超過三個月,早已過了茶葉收購季節。三是貸款門檻高,利率高。農行對農民小額貸款需要多人聯保,郵政儲蓄貸款需用未到期定期存單抵押,農村信用社貸款審批權限被上收,超權限需報省聯社批準。除款難貸外,利率也很高。08年**縣農村信用社大部分貸款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0%利率,個別貸款上浮130%,1-3年貸款利率達到13.5%。四是貸款相關環節費用高。辦理質押貸款時涉及的各部門及中介評估機構手續繁雜,收費較高,甚至相當于貸款利息,中長期貸款重復繳納評估費用,更是加大了涉農企業的負擔。
4、農村信用環境差,金融機構放貸存在困難。一是擔保體系不健全,農村擔保抵押難。
目前銀行認可的農業貸款抵押物較少,僅有土地、房產、機器設備等有限幾種,且抵押率較低,土地是50%左右,機器設備60%左右,商用住房70%左右,實際執行時更低,由于涉農企業可用抵押物較少,而且縣區內擔保公司較少或者沒有,造成涉農企業貸款辦理困難。二是農村信用環境欠佳,農業貸款風險較大。取消農業稅后,原鄉鎮、村組舉借的貸款難以償還,有的貸款主體甚至發生了變化,無處還貸,金融機構歷史呆賬較多;另一方面,農業金融機構在依法收貸后執行難,存在"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房貸的積極性。三是涉農企業及農業合作社財務不健全,管理不正規,不符合金融部門信貸要求。調研發現,大部分涉農企業沒有建立現代化企業正規經營管理和財務制度,往往實施家族式管理,財務上是"一支筆、一個本、流水賬",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對其信用等級的評估和貸款的發放。四是農村土地、林業、基礎設施等農業生產資料產權不明晰,金融機構難以實施金融創新。五是信息溝通不暢,缺乏融資平臺。金融機構、企業和政府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平臺。調研時許多銀行表示,愿意支持涉農企業的發展,但是找不到號的貸款項目。企業有好的項目卻找不到貸款的銀行,政府為企業融資也很困難。
5、天驕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尙存在困難。**縣天驕村鎮銀行是我市
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008年**縣引進鄂爾多斯東勝農村商業銀行為主要發起人成立了天驕村鎮銀行,8月2日掛牌后,到12月底存款余額達10034萬元,貸款余額2293萬元,年底盈余241萬元,天驕村鎮銀行自身的到了發展,也有利的支持了農村經濟建設的需要。但天驕村鎮銀行年底存款余額1億元中有5000萬元是發起人企業存款,存在捧場現象,在業務開展中也存在知名度不高,存貸面窄,市場占有率低,涉農貸款少等問題,仍需要政府及金融部門幫助其打開局面,形成良性發展。
6、民間借貸資本尚未合法化,地下運作,融資風險高。**縣民間閑置資本較多,民
間借貸行為也較多,規模巨大,但因沒有合法地位,缺乏現代金融經營管理制度,造成借貸雙方融資風險很高,同時由于缺乏政府和金融監督部門監督管理,容易造成非法集資等金融風險。
四、幾點建議
新農村建設特區的資金籌集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政府財政、金融機構、民間資本。正確
統籌三者關系,結合新農村建設特區的總體規劃,開源節流,良性發展,資源集中,形成推動新農村建設特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我們當前需要研究、探索、實踐的課題。
1、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開辟源頭,加強新農村建設特區金融工作的領導。
我市各級地方政府是新農村建設特區的規劃者、領導者和建設者,要做好新農村特
區建設的資金籌集工作,必須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搭建好新農村特區金融發展框架。一是積極爭取特區政策,特事特辦。作為新農村建設特區試點,特區建設應該有特殊的財政政策、特殊的稅收政策、特殊的金融政策,鼓勵嘗試,加強監管事權下放,特事特辦。如:各級地方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應積極的向中央、省爭取特殊的財稅政策,加大地方財政分成比例,增強地方財政實力。在金融管理方面應該爭取特區試點,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大力開發農村金融市場。在民間資本管理方面要大力搭建民間融資平臺,支持幫助民間資本在農村發展成村鎮銀行等正式或非正式的金融機構。二是努力開辟新農村建設資金籌集源頭。當前我市財政的實力和新農村建設特區發展的財政資金需求有很大差距,開辟新農村建設資金籌集源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可以考慮的手段有:發行地方新農村建設特區債券、發行地方新農村建設特區彩票、以土地出讓收入為主體成立新農村建設特區資金或基金(基金的成立需報國務院審批)、設立農村合作資金試點、鼓勵上市公司、中小企業集合發行公司債券、集合債券等等。三是加強地方政府對農村金融工作的領導。地方政府不能停留在為企業解決一事一時的位置上,應該認真加強對農村金融工作的領導,探索搭建地方金融發展框架,積極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融資框架,促進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四是加強地方政府對農村金融環境的營造。金融機構是企業,追求利潤防范風險是其根本所在,只有為金融機構營造了狼嚎的投資環境,才能有利于金融機構貸款融資。地方政府可以努力做到的有幾個方面:(1)加強農村信用環境建設,逐步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和補償機制。由于農村信用環境缺失和農村貸款有效抵押物的缺乏致使金融機構不敢貸款給農民,但我們應該相信絕大部分農民是講信用的,各級政府可以組織農民以"多戶聯保"、"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多種形式取得信用貸款,也可以建立小額貸款擔保等涉農貸款風險防范機制,同時也可以建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金,對金融機構涉農貸款按增量給予適當補償,建立涉農貸款補償機制。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重視和支持農村金融部門不良貸款的清收盤活工作,提高其有限資金的流動性,增加農村金融機構對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投入,要嚴厲打擊逃廢債務現象,在保護銀行債券、防止逃廢銀行債務、處置抵貸資產、合法有序進行破產清算等方面合法維護金融機構利益,逐步建設形成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2)出臺農村金融稅收減免及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進入農村??梢圆扇〉氖侄斡校簩ι孓r金融機構實施免征或減征營業稅,放寬金融機構辦理涉農業務條件,減免相關收費,成立涉農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為農民取得小額貸款提供擔保,提供涉農貸款財政貼息等。(3)幫助轄區內涉農企業規范管理,搭建融資平臺。按照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幫助企業規范管理,嚴格財務管理,明晰企業所屬財務的產權,方便銀行對其信用評定及貸款辦理。同時應加強銀行、企業、政府之間信息交流,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搭建融資平臺,為涉農企業獲取貸款提供方便。(4)明確農業生產資料產權,幫助農民和涉農企業申請抵押貸款。當前金融政策放寬了農業生產資料抵押貸款的范圍,但農業生產資料產權不明在農村依然是普通存在,各級政府要幫助農民進行產權認定,明確劃分土地、林權、農村基礎設施等農業生產資料的產權所屬,方便農民獲取抵押貸款。(5)清理整頓中介組織亂收費現象,簡化職能部門貸款審核程序。對抵押貸款辦理所需中介組織進行清理,減免收費或降低收費標準,采取辦法避免重復收費。職能部門進行涉農貸款審核要實施一站式服務,簡化辦理流程,明確辦結時間,最大程度方便涉農企業及農民辦理抵押手續。(6)幫助組織農民成立專業合作化組織鼓勵同類中小企業進行橫向聯合。農民專業合作化組織在生產經營和金融融資等各方面較單個農民有很大優勢,將同類中小企業橫向聯合或合并成為中等資質企業,在銀行信貸上也較單個企業有更高的資信程度,既擴大了生產和發展,又方便了銀行信貸,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模式。五是積極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宏觀調控作用,大力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政府財政資金是各級政府特區建設的指揮棒,新農村建設特區資金投入及資源配置,只有在政府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引導與調控下才能發揮最大效益。(1)積極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杠桿作用,實現資源配置職能。充分使用財政擔保、財政貼息、政策性保險等宏觀調控手段,引導、調節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在農村的資源配置,集中用于縣區農業產業規劃布局,有效促進縣區內農業優勢產業發展。(2)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在現行體制下,可按照以縣區為平臺、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統籌規劃、形成合力模式來整合各類支農惠農資金,使之服務于各縣區新農村建設特區的整體規劃。但支農惠農資金整合涉及部門多,政策要求強,需要黨委政府大力推動。
2、各級金融部門應該抓住機遇采取有力措施,增強農村金融服務能力。
農村金融市場是一塊尚未得到合理有效開發的巨大市場,在當前黨中央、國務院、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出臺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放開金融管制,鼓勵進入開發的情況下,是各個金融機構的一次巨大機遇,先行進入便會取得主動,占有份額。各級金融部門應該抓住機遇,爭取政策,采取措施,積極行動,進一步增強農村金融的服務能力。一是抓緊制定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的實施辦法。當前黨中央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抓緊制定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的實施辦法,建立獨立考核機制",這為我市新農村特區發展帶來了有利機遇。2009年元月份,全市金融機構新增存款就達到了50多億元,如果按照政策操作,全年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特區注入資金100億元應該沒有問題。金融部門應按照中央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積極行動起來,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特區發展提供金融幫助。二是積極實施信貸創新,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出臺的《國九條》、《金融三十條》和《關于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對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提出了明確意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對此提出了要求,我市金融部門應該抓住機遇,多爭取政策,認真開展試點,積極在農村實施信貸創新,大力開展小額涉農貸款等新金融業務,努力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三是加大對農村金融網點和金融服務的建設。當前我市農村金融網點比較全面的僅有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兩家,全面開展對農民信貸的僅有農村信用社。各金融機構應加強對農村金融網點的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積極開展電子銀行、網上銀行、信用卡服務等新型農村金融服務。從另一方面說,如果金融網點遍布鄉鎮,每個農民都能有一張銀行卡或儲蓄卡,每年我市15億以上的對農民直接補貼資金就可以通過銀行網絡發放,既方便了農民,減少了政府發放成本,又為涉農銀行增加了穩定的儲蓄業務。四是積極發展"三農"保險,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鼓勵保險公司開展水稻保險、小麥保險、生豬保險、能繁母豬保險等農業保險和農村小額保險;積極發揮保險公司投資和融資功能,以債權形式投資購買地方債券、公司債券,積極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養老、農村醫療等方面建設;充分發揮保單借款和質押貸款功能,與銀行信貸結合起來,為信貸抵押物提供財產保險,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保證保險,為申請小額貸款的農民提供定期壽險或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分散商業貸款機構的貸款風險,幫助農民更容易獲得小額貸款,拓寬農民融資渠道。
3、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一是積極引進資金成立村鎮銀行。目前我市各縣區農村民間資本和返鄉資本較多,
各縣區可以參照**經驗,積極引進外資或幫助民間資本成立村鎮銀行,加大宣傳和扶持力度,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打開局面、發展壯大。二是加快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業合作銀行進程,增強農村信用社活力。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業合作銀行后具有更大的金融活力和信貸能力,由于農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市農村融資的主力軍,各級政府應該積極幫助農村信用社加快改制進程,充實資本金,防范金融風險。三是成立各種形式的擔保公司,為中小涉農企業提供貸款擔保。08年**縣金鼎投資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融資9863萬元,引導企業投入生產經營資金3億多元,企業實現利潤3000余萬元。四是放寬農村市場準入政策,允許各類商業銀行進入農村市場。積極向金融監管部門爭取市場準入政策,允許夠條件、有意愿的各類商業銀行(如信陽市商業銀行)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在農村設立金融網點,開展涉農金融服務,實施平等競爭,充分發揮地方銀行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的作用。
4、幫助有組織的民間借貸在法律框架下開展金融服務
從在兩縣的調研中可以發現民間資本在農村金融領域非常活躍,民間借貸在農村長
期存在。當前政策余金融環境已經允許民間資金組織及民間借貸行為在法律框架下開支金融服務。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門應該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積極促進并逐步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幫助其發展成為正式或準正是金融機構。一方面可以壯大農村金融市場,形成良性競爭,另一方面可以將地下運行的民間融資浮出水面,規范化運行,防范金融風險。
5、嘗試成立土地流轉機構和流轉平臺,實施土地金融化經營
土地的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經營是當前形勢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嘗試成立土地
流轉機構和流轉平臺,加快促進土地流轉集中,實施專業合作化經營,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將土地使用權與農業保險、銀行信貸結合起來,使土地使用權及農作物作為抵押物進行信貸,實現土地使用權金融化,進一步擴寬農民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