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6 02:48:00

導語:糧食安全工作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安全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國以人本,民以食為天。早在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糧食領袖大會經過的《羅馬宣言》就糧食安全界說為“一切家庭的一切成員都有從物質上和經濟上取得足夠糧食的時機”。當當代界呈現新的糧食危機,危及我國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黨中心、國務院高度注重糧食安全工作。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要求,中心經濟工作大會強調“糧食安全的警鐘要一直長鳴”。總書記比來明確指示:“糧食安全關系到經濟全局,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的親身好處,粗心不得!忽略不得!放松不得!”。依據中心、國務院的要求,縣委、縣政府要求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一直堅持清醒思想,著力發展糧食生產,增強糧食市場調控。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發展農業和糧食生產的政策行動,對糧食安全工作賜與了史無前例的注重,但因為我縣糧食工作的非凡縣情,我們以為糧食安全工作不克不及漫不經心,各級縣政府應高度注重糧食安全工作。

一、年度糧食安全工作的近況

年,全縣糧食安全工作,我們以為喜憂各半,中心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縣委、縣政府高度注重糧食安全工作,保證了糧食安全和糧價基本不變,糧食流通平穩過度,但因糧食播種面積不足,糧食產量彷徨,鄉村勞力很多外流等要素,依然存在求大于供的近況。

1、全縣農業播種面積大,單產低。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5.55萬畝,個中水稻播種面積42.09萬畝,占實踐稻田總面積86.5%;旱稻播種面積23.42萬畝。年全縣糧食總產量22.22萬噸(原糧,下同),糧食單產僅340公斤/畝。個中水稻總產量17.41萬噸,單產414公斤/畝;旱糧4.87萬噸,單產208公斤/畝。年全國人平產糧385公斤,而我縣僅340公斤,低于全國均勻程度。

2、沅陵糧食供需狀況。年度全縣糧食總供應量22.22萬噸,總需求量25.70萬噸,供需缺口3.48萬噸。

3、鄉村糧食供需測算總產量22.22萬噸,用于口糧開支14.59萬噸,飼料用糧7.51萬噸,種子用糧0.09萬噸,進出基本均衡。

4、城鎮人口糧食供給狀況。年全縣銷售33906噸糧食,個中口糧銷售28933噸,工業用糧4973噸。糧食銷售中稻谷32758噸,占96.6%,面粉1148噸,占3.4%。

5、國有糧食企業和非國有糧食企業(3家國有、14家民營企業)糧食收買23626噸(非國有企業收買20920噸),糧食銷售19423噸(非國有企業銷售17180噸)。沅陵糧食運營情況反映,曾經呈現“國冷民熱”的近況。年糧食收買中民營企業占88.6%,糧食銷售民營企業占88.5%。充分顯示我縣糧食運營中民營企業起到了主渠道效果。

6、糧食生產與消費環節,雜糧是我縣一大優勢,如何將雜糧轉化為商品,需求認真指導。年總產量中稻谷17.41萬噸,占總產的78%;雜糧產量48469噸,占總產的22%;從用糧構造上反映,稻谷遍及作為口糧用糧,雜糧遍及作為飼料用糧。鄉村這一塊,全年的稻谷作為口糧用糧為14.59萬噸,占稻谷產量的81%,占鄉村家庭消費總量的63.5%,而雜糧作為口糧用糧為5050噸,占雜糧總產的10%,雜糧作為飼料用糧為26677噸,占生產量的56%,雜糧中作為商品銷售15785噸,占雜糧生產量的33%。

7、糧食貯存不服衡。年歲終全縣擁有糧食庫存177221噸。存糧中稻谷170049噸,占庫存量96%,貯存方式農戶儲糧163245噸,占92.1%;國有糧食企業存糧6385噸,占3.6%。國有糧食企業存糧中省儲糧和縣儲糧辨別貯存為5000噸、1000噸,國有和民營糧食企業基本沒有儲糧。

8、糧食加工工作軟弱。到當前為止,全縣核發《糧食收買答應證》17家,個中具有加工才能企業8家,這些加工企業均逗留在作坊式的加工方法。維護正常大米加工營業僅3家(七優米業公司、帥哥米廠、白巖貢米廠)。年僅加工稻谷8900噸,而大米品牌效益差,銷售環節構成一個大的反差。七優牌大米80%銷往大庸,而縣城大米60%起原于常德桃源,30%起原于芷江。糧食高進凌駕的情況,一直無法解脫。

9、糧食價錢出現出走高景象,年全縣稻谷收買價85元/50公斤,比上年上漲9元/50公斤,上漲幅度為11.8%;大米銷售價1.55元/公斤,比上年上漲19.2%。我們以為糧價異常動搖,屬正常景象,充分表現了我縣沒有呈現“谷賤傷農”和“米貴傷民”的非正常景象。

二、保證我縣糧食安全工作的建議

國際糧食供需復雜多變,市場糧價虛無縹緲。國際市場對國內糧食供給和市場影響越來越大,堅持國內糧食市場和價錢基本不變的難度加大,需求我們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一直堅持清醒思想,切實加強大局認識和憂患認識,準確掌握調控目的和機遇,加強糧食微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努力提高調控才能和程度。

1、促進糧食生產不變發展,加強糧食微觀調控的物質基本。依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立足縣內發展糧食生產,深化推進農業構造戰略性調整,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增強農業基本設備建立,促進糧食不變發展。就我縣而言,向耕地上積要產量,嚴厲維護耕地上積,嚴厲執行耕地維護準則,保證現有基本農田面積不削減、用處不改動、質量不下降。三大主糧生產面積到達60萬畝,個中:水稻面積恢復到45萬畝,雜交玉米栽種面積到達10萬畝,小麥播種面積到達5萬畝。假如我縣糧食總產恢復到1983年25.92萬噸最高年產,我縣可以祛除糧食赤字。

2、切實增強糧食市場調控,保證市場供給和價錢基本不變。針對糧食供求新情勢,加強糧食微觀調控的預見性、實時性和有用性,保證城鎮人口口糧和飼料用糧供給。增強對糧食供求情勢、市場價錢的監測剖析;增強對糧食企業購進、加工、銷售、庫存各個環節進行信息監測準則。為微觀調控供應精確信息和科學根據。保證糧食的有用供應,不變社會意理猜測,保證貨源足夠、質量安全。著力健全糧食微觀調控長效機制,妥善處置好縣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理的關系,充分發揚市場裝備糧食資本的基本性效果,構成“遠近結合、綜合配套、反響活絡、運轉高效、調控實時、保證有力”的糧食微觀調控系統。

3、健全糧食儲藏系統和輪換機制,科學調理供求總量和構造。依照既搞好即時調控又注重預先防備的要求,增強糧食儲藏系統建立,完善吞吐調理機制,科學調理供求總量和構造。儲藏糧輪換以保證市場供給,不變市場糧價,優化種類構造和區域結構為首要目的。保證市場供給不暢銷、不時檔。要積極組織糧源,加強當地縣政府調控糧食市場的物質基本和應對市場異常動搖的才能,做到需求時有糧可用、有糧可調、有糧可供。我縣當前省儲糧庫存5000噸,縣儲糧1000噸,依照省縣政府15號文件,全省在十二五期末到達當地儲藏糧10億公斤;我縣在十二五期末完成儲藏糧2萬噸的目的。

4、健全糧食安全應急機制。糧食應急機制指縣政府為應對糧食緊要情況而采取的調控機制。糧食緊要情況,是指因嚴重天然災禍、嚴重疫情或許其他突發事情所采取的非凡辦法。要堅持糧食監測預警系統和應急申報準則;要堅持健全糧食應急供給保證系統。①堅持糧食應急加工收集,依據糧食應急加工的需求,由糧食行政治理部分把握和聯絡、扶持一些接近糧源及重點銷售地域、交通便當、設備較好且終年具有加工才能的糧食加工企業作為應急加工指定企業。②堅持糧食應急供給收集,完善糧食應急銷售或發放收集,構成具有必然掩蓋面的糧食應急供給收集。③堅持糧食應急儲運收集。依據糧食儲藏、加工設備、供給網點的結構科學規劃,保證系統在糧食應急調控時疾速、精確地將應急糧食輸送到指定地址供給市場。依據《國家糧食應急預案》,糧食應急工作應掌握如下準則:一是統一指導,分級負責;在縣人民縣政府統一指導下,對分歧品級的糧食應急工作,當地縣政府負責轄區內糧食應急調控工作,要詳細落實糧食應急責任,保證整個應急機制的運作,保證敏捷反響,消除危機,分配應急資本,施行應急辦法。二是科學監測、預防為主。要提高防備突發公同事件的認識,增強糧食市場跟蹤監測,呈現先兆實時預告,提早做好應瞄準備,防患于未然。三是反響實時,措置決斷。呈現糧食應急情況要實時做出反響,實時申報有關狀況,并敏捷采取響應辦法,保證應急措置疾速決斷,獲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