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涉財腐敗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08 04:01:00
導語:村官涉財腐敗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處于最基層的村干部群體,“官”不大,卻掌管著農村政務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他們的作用舉足輕重。然而,近年來,村干部違法犯罪頻頻發生,由此引發的百姓上訪告狀連續不斷,“村官”雖小,但其腐敗行為影響卻極大,廣大農民對此深惡痛絕。本文試圖通過對村官職務犯罪的發案原因和特點作淺要分析,以求提出可行的防治對策。
當前村官涉財腐敗的主要表現
村官腐敗現象多表現為貪污挪用上級撥付兌現的資金,包括移民補助款、退耕還林補助款、道路交通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等。幾乎所有的發案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財務混亂的情況。如有的村主要干部直接經手現金收支,經濟手續不及時結交村財務人員,形成“口袋帳”。財務管理混亂,為腐敗提供了方便,開了“綠燈”。有的甚至為了順利實施職務犯罪,采取“渾水摸魚”的方法,故意把帳做亂或不做帳,從中竊取、侵吞公款。村基建工程基本無合同、無預決算、無工程驗收報告,報賬無發票,均以領款條(憑據)入帳。其次是現金管理混亂。違反現金管理制度,留存現金余額過高,導致公款私存、挪用。第三是專項資金管理混亂。重點工程專項資金未進行專帳核算,分發資金無臺賬,無分發到戶的花名冊,導致多領、重領現象發生;未做到專款專用,亂開支現象較嚴重;補償款不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久拖不發,引發職務犯罪。四是村級財務人員隊伍不穩定,財務知識匱乏。絕大部分村報帳員隨村委會換屆而更替,變動頻繁,村財務工作專業性和連續性差,90%以上報賬員既沒有會計證,又沒有經過正式培訓,無證上崗,不能及時發現村級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不能對財務收支進行正確、及時的監控。五是監督機制落實不到位。村一級雖然實行了“村帳鎮管”,但鎮政府的監督往往也常是面上的工作,缺少監督實效。特別是對專項資金的收取、管理,票據的管理缺乏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和審計,易出現檢查和審計的真空地帶。
治理村官腐敗的建議
對于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筆者提幾點建議:一要加強對村級財務人員教育管理,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確保財務活動規范化、制度化、合理化。二要健全村級財務制度。農村財務規范化建設,要從健全會計科目入手,根除“流水帳”、“包包帳”、“裹裹帳”。根據各地農村情況,設置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會計科目,規范村級財務帳目結構,防止設置帳外帳、小金庫等不法行為。三要加強村級財務人員的選用。要健全農村會計的選拔任用機制,推行會計委派制度、農村會計持證上崗制度,按照農業部、財政部出臺的《農村會計執業資格管理辦法》的要求,對現行的農村會計進行資格認證;農村會計任用審批制度,凡是農村會計的任用、調換,都要經過鄉鎮批準,以提高農村財會隊伍素質。四是要加強對村級財務的管理和監督。要認真執行財務公開制度,增加村級事務的透明度。
堅持將村里賬務、村務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進行公開,增強村級事務辦理的透明度。切實把村務公開落到實處,嚴防走過場,保障農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對存在的村務問題和不按程度公開的現象應嚴肅查處,及時糾正。司法機關也要加大對村干部犯罪的打擊力度。同時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用發生在身邊的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例,教育廣大村干部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形成預防村干部犯罪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