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員制度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0 11:03:00

導語:法制員制度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制員制度建設調研報告

稅收法制員制度是稅收執法責任制的理論基礎,是提升依法治稅執法水平的重要保證,是嚴把稅收行政執法的第一道防線,是杜絕違法行政的“防火墻”。近年來,區地稅局積極開展稅收執法責任制,作為重點創新項目在全市進行推廣,并得到省、市局主要領導及業務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其中扎實開展稅收法制員制度是工作取勝的關鍵。然而,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內部管理的局限,在執法過程中,在統籌協調上,仍然存在一些尚未完備的地方,導致其作用和成效遠未得以充分發揮和顯示,因此,突破阻礙有效落實的瓶頸成為當務之急,優化稅收法制員制度體系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加快稅收法制員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一)依法治稅的工作要求

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加快依法治國的進程,國務院于2004年3月22日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出了合法行政和合理行政的要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基礎,依法治稅是依法行政的關鍵。推進依法治稅,必須強化執法規范。實踐證明,稅收執法責任制是強化執法規范和提升執法水平的重要保證,時代呼喚迅速建立健全一種能加強對稅收管理人員的執法行為及時審核和有效監督的制度,這種內部制約和監督管理制度,就是稅收法制員工作制度。

(二)分權制衡的有效平臺

稅收法制員是在基層地稅部門設置專門的法制工作監督機構和人員,對基層單位的執法行為進行審核把關,對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進行審核自查記錄、檢查執法質量、定性執法過錯、追究執法責任等,稅收法制員工作是稅收法制工作在基層稅務機關的延伸,是稅收法制工作的重要表現形式和載體。這是通過分權和制衡的方式實現監督和制約,從而達到全面提高稅收執法水平的目的。

(三)提升效能的制度保證

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主要包括戶籍管理、稅源監控、納稅服務、納稅審核、涉稅事項調查核實等,這些工作職責必須在有效的監督之下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工作效能。因此,有效落實稅收法制員員制度,能極大程度地整合基層稅收管理員資源、規范基層稅收管理員行為、改善基層運作方式、提高基層工作效能,從而切實解決基層執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建立和運行稅收法制員制度的突出問題及定性分析

(一)稅收法制員管理體系尚未細化

在規范化崗責體系文本中,未對稅收法制員予以明確,因此在基層執法部門,稅收法制員對自身的職責職能認識模糊。要建立稅收法制員健全管理體系,應從稅務管理體系的方方面面給予支持配合,不但要明確稅收法制員的崗位設置、任職條件、崗位職責,同時也要明確教育培訓、權益保障、考核獎懲等一整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管理制度。

(二)稅收法制員評價體系難以量化

在基層執法部門,稅收法制員的評價體系尚未建立,績效考核指標十分模糊,制約了稅收法制員工作的進程。在對稅收法制員考核的過程中,務必有個量化標準,如果這個分值標準構建得科學的話,考核的有效性也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在考核周期結束時,考核人就可以依據評價標準對被考核者的工作績效,做出一個合理的評價,考核者與被考核者才更容易對考核結果達成共識。

(三)稅收法制員日常工作有待深化

1、未履行特定權責。在同一基層機關,在無賦于特定權力條件下,往往只能是流于形式被動應付,并沒有真正對執法工作進行把關審理,導致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效能未能真正發揮。2、未發揮日常考核優勢。重點考核對執法行為有很多難以涉及的方面,如往往未留有痕跡的執法過程等方面,然而日常考核則能非常及時有效地查缺補漏,因此日常考核與重點考核不是重復檢查,應該是遙相呼應,互為補充。3、個人作為與集體審理規則相悖。在很多地方的基層單位,基層稅收法制員多為兼職且都有自已的征管任務,個人作為與集體審理規則不相符合,容易產生缺陷。4、連帶責任后果堪憂。實踐中,將分局長和副分局長負連帶責任的方法,勢必造成基層負責人與基層執法人員“同仇敵愾”,使考核領導小組四面楚歌、心力交瘁,考核小組成員成為了眾矢之的,導致考核力度打折。

三、加快稅收法制員制度建設進程的可行策略

(一)以準確定位為角度,建立工作規程

1、為了增強可操作性,應明確法制員開展業務的具體操作規程、制定表證單書,具體細化法制員工作職責、工作方式、工作責任。以稽查工作的整個流程為例,設置了“五簿一單”來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即法制工作登記簿、定案記錄簿、審核登記簿、發文登記簿、蓋印審批簿和案卷交接單。2、以逐戶審核、登記簿審核、匯總審核的三種工作方式負責組織、協調、辦理基層稅務機關的稅收法制工作。3、抓住重點,簡化手續,制作多種相關法制員工作表格和底冊,增強了可操作性。另外,在部分征管資料文書中,增加法制員審核意見欄或增加法制員簽注審核意見的具體位置。

(二)以充分發揮能動性為深度,健全管理評價功能

稅收法制員工作任務艱巨而繁重。因此,首先要重視稅收法制員業務素質的培養,提高法制員的業務水平。其次要建立科學的內外監督機制,優化納稅服務,保護稅務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完善崗責體系和建立制度,使地稅干部少犯錯誤、不犯錯誤。一是建立規范的法制員審核登記制度。由法制員對審核情況進行分類登記,對發現的錯誤進行歸類分析并登記執法人員。二是建立法制員審核情況定期通報制度。由法制員按季度或半年將審核情況在本單位進行通報,在管理的層面上提出改進執法薄弱環節的措施。三是完善稅收法制員崗責體系。根據崗責規程,考核稅收法制員的執法質量,對其過錯進行責任追究,達到提高執法人員整體水平和樹立地稅形象的目的。

(三)以前移監督關口為高度,制定實施程序

分兩步走。第一步:建立責任機制。1、簽定稅收執法責任狀。分為兩個層面,縣區局與基層單位簽定執法責任書,縣區局與基層單位兌現;基層單位與干部簽定執法責任書,基層單位與干部兌現。2、建立執法檔案和責任基金。分為縣區局、基層分局、執法人員三大塊。

第二步:開展日常和重點考核。1、下達計劃。縣區局各業務股室每季5日前將當季考核計劃報送考核領導小組,2、自查。執法人員每周向稅收法制員上報自查表,稅收法制員予以審核,對自查結果按周在本分局予以公布,并責令整改。3、日常考核。稅收法制員在月末開展日常考核,結果分為兩類:一類是執法人員已自查、立即整改且情節輕微的,分局不作追究;另一類是執法人員未自查或已自查整改但情節嚴重的,分局進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日常考核結果按月在本分局內予以公布,并于每月5日前將上月日常考核結果報送縣區局考核領導小組審核。4、重點考核。縣區局依據考核計劃適時進行重點考核。責任追究分為兩類:一類是日常考核已追究的、情節輕微的,縣區局不作追究;另一類是日常考核未追究的和日常考核已追究但情節嚴重的,縣區局追究該執法單位。

(四)以全方位和立體化為廣度,拓寬責任追究體系

1、縣區局對事,分局對人。分為兩個方面:日常考核方面,考核領導小組審核批準日常考核執法過錯項次,由分局進行追究到人且及時上報結果;重點考核方面,考核領導小組確定重點考核執法過錯項次,責令由分局將過錯追究分解到執法人員并及時上報追究結果。2、改變責任連帶追究方式。將分局長和副分局長負連帶責任的方法,應改為如執法人員認為裁決不實,可采取向執法考核小組上訴的方式,如情況屬實,負責人和稅收法制員將受到責任追究的法律救濟措施。

(五)以人本思想為尺度,衡量工作成敗得失

1、縣區局掌控執法考核。讓考核小組從繁復的裁判工作解脫出來,有效的工作更具意義,縣區局把握執法考核大局且游刃有余。2、基層單位歡迎執法考核。重點考核的職責從宏觀上是考核基層單位日常考核的成效,日常考核的職責是從微觀上追究執法人員過錯,促使基層分局放開手腳做實日常考核,觸角可以伸向重點考核難以涉及的方面,和甚至往往未留有痕跡的執法過程等方面的考核。3、執法干部盼望執法考核。執法考核基金的兌現意味著自己的工作得到物質上的承認和精神上認同。總之,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宗旨,樹立責任兌現的“責權利對等,好中差有別”的原則,把縣區局、執法單位、執法干部的利益捆在一起的原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為彼此有牽制,所以彼此有監督,共同的指向是執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