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企業資金困難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1 10:13:00
導語:解決企業資金困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我市自古商貿活躍,民營經濟繁榮,個私經濟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被譽為“的”,創造了“無中生有、有中生特”的奇特經濟現象。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市最活躍的經濟成份,在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顯得十分突出,其作用有目共睹。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是保持全市社會穩定的基礎,是提供稅收、增加財力的主要來源,是安排城鄉勞動力、擴大社會就業的主渠道。但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融資難的困擾。據調研了解,全市19000多戶民營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中達71%以上的企業存在資金短缺難題,40%左右無抵押或質押資產,尤以家具、服裝、食品等行業顯得尤為突出,資金滿足率不到50%,貸款滿足率不足40%。因此,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快捷、便利的融資需求,是助推中小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之關鍵。
二、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1、企業可持續性差,抗風險能力弱。全市60%的企業往往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學管理手段,規模小、產品檔次相對較低、資產負債率高,經營管理和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差,自我抵御風險能力弱,生產經營波動性較大,倒閉的比例較高,存在很大的經營風險,使許多商業銀行對其償債能力存在較大顧慮而“不放貸”。
2、資金供需信息渠道不暢通。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最大問題,主要是資金供需雙方溝通不暢,信息不對稱,包括銀行和企業間的不對稱、政府和企業間的不對稱,究其原因,主要是體制的不健全,沒有很好的交流平臺。
3、企業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全市中小企業太多管理規范,個體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占主導地位,財務信息不夠透明,資信度不高,許多新建、新辦企業無法提供正規的財務報表,銀行很難及時獲得其真實的、系統的、全面的相關報表材料,審查難度大、誤區多,難以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做出準確分析、評估和授信,不敢冒然放貸。
4、企業缺乏有效抵押物或第三方保證。大部分中小企業資產少、負債能力有限,且缺乏銀行信用基礎。大多數企業向銀行貸款是第一次,由于規模小,50%的企業都是租地、租場所,可供有效抵押的資產不夠或手續不全或提供抵押物變現能力差,也更難落實第三方,極易被銀行拒之門外。
5、門檻高,抵押資產評估費用較高。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許多制度、規定和操作上的障礙,許多硬性指標,很多企業難以到達。國有商業銀行規定,貸款企業必須提供三年且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否則,不符合貸款的起碼條件。在調研中,許多企業反映,評估成本高、手續煩、有效期短,有的將評估與抵押登記捆綁,企業向銀行貸款,必須到該行指定的評估事務所評估,其他機構評估無效,而且企業在不同銀行貸款一次,需對抵押資產重新評估一次,其他銀行貸款時評估的無效,企業房產、地產、機械設備即使已經登記,但只認定其指定的中介服務機構,有的要重新登記。銀行對各擔保公司介入的貸款視同一般保證貸款,利率上浮很多,有的高達70%,同時,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艱難落實到地方。銀行基于控制風險的需要,在向中小企業放貸的時候總是慎之又慎,條件苛刻,材料多、程序復雜、審批環節多、時間長、成本高、希望小,極易錯過資金需求的極佳時機。
6、擔保機構不健全和發展速度嚴重滯后。全市擔保機構的發展速度與巨大的市場需求形成強烈的反差,我市目前僅有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市誠信擔保有限公司等幾家擔保機構,數量少、規模小、覆蓋率低,遠遠滿足不了中小企業的龐大的擔保需求。同時,擔保機構形同虛設,注冊資本不到位,手續繁雜,沒有一定的靈活性,業務渠道不暢通,經營品種過于單一,缺乏自主權,審批時間長,銀保合作不太融洽,業務未能正常開展,擔保機構作用得不到應有發揮。企業因缺少專業化擔保被銀行拒貸的比率高達65%。
7、企業信用狀況差。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剛剛起步或規模小的企業信用狀況較差,誠信意識淡薄,不積極主動履行還本付息,甚至惡意逃債、廢債、賴債等現象時有發生,銀行對其存有戒心,嚴重損害了中小企業的形象。
三、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思路對策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只要資金鏈不斷,企業就能生存,就能發展壯大。而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個方面,觸及各方利益。因此,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易事,必須緊密結合我市實際,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發展的總要求,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合、銀企配合的社會信用整治格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并做好文章:
1、加快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上,不僅可以為抵押物不足的老企業融資提供直接式擔保服務,尤其為新建、新辦企業提供孵化式擔保服務,其獨特的重要作用無可替代。要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多元投入、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創新發展模式,采取多種形式,積極扶持、大力引導、鼓勵組建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培育和促進各類擔保機構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特別要利用我市的優勢,大膽吸引外來資金發展擔保機構,推動信用擔保機構的多元化運作,加快推進全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2、金融機構要積極拓展服務創新。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金融在現代經濟的核心作用,針對中小企業的現狀,用好用活國家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量身定做信貸產品,專門研究制定更好、更快適合中小企業多樣化需求的服務項目,完善財產抵押制度和貸款抵押物認定辦法,積極采取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或存貨抵質押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押不足的矛盾。
3、降低門檻,實行流程再造。中小企業資金運作有“短、小、急、頻、快”等特點,各金融機構要及時有效整合現有資源,簡化業務辦理流程和審批程序,優化“窗口服務”,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建立有別于其他法人客戶的中小企業信貸業務處理手續,提高針對性和市場反應速度。
4、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開展送金融知識進企業活動,加強溝通、對接,強化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與銀行、銀行與企業的信息互動及共享機制,多為銀行、擔保機構、企業搭建橋梁,做到“政府搭臺,多方唱戲”,使各方都能及時足夠了解掌握資金需求,識別判斷企業的真實情況,增強銀行對企業的信心,并不斷滿足企業的信貸要求,從而達到雙贏之目的。
5、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發展能力。企業作為需要融資的主體,在暢通融資渠道方面同樣要有所作為,即發揮船小好掉頭的優勢,找準市場定位,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調整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財務行為。要根據企業的特點,苦練內功,揚優成勢,做精、做細、做專,增強質量、品牌和營銷意識,保持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為基礎的競爭優勢,增強企業創造力和競爭力,壯大企業規模,提升發展后勁,降低企業成本。強化信用意識,提高企業的融資信用等級,建立互相信賴的銀企關系。學會資本運作,不斷增強自身積累能力和獲得外部融資支持的能力。
6、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為提高中小企業貸款營銷層次及管理水平,各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加大激勵力度,充分調動信貸人的積極性,區別對待主觀失誤和客觀條件變化所形成的風險責任,鼓勵信貸人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小企業客戶。
7、深化服務,加大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如果把企業比喻為“魚”的話,政府的任務就是“放水養魚”。“魚”遇到困難,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入活水、添加飼料、增加氧氣”,幫助企業活的更好。保企業就是保增長,為著這一目標,必須集聚一切要素、凝聚一切力量、想盡一切辦法,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一方面,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應強化措施,改善融資環境,落實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持用創新的理念、思路、機制和方法,力助企業應對危機、破解難題,盡心盡職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其次,各級政府應積極提供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開拓市場、品牌創建、擴大就業,以改善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帶動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第三,為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優惠政策,從措施上規定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份額,擴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自主權,確保用于中小企業的貸款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增幅。
8、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探索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有效模式。除積極發揮以現有金融機構體系為基礎的主要融資渠道外,因不失時機地借鑒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解放思想,大膽有效地實行諸如買方貸款、異地聯合協作貸款、聯保貸款、項目開發貸款、自然人擔保貸款、個人委托貸款、無形資產擔保貸款、票據貼息融資、金融租賃、典當融資等融資方式,增加可融資產,多方位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
- 上一篇:企業局三保一促工作調研報告
- 下一篇:全鎮糧油生產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