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4 02:15:00

導語:村落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落老齡化問題調查報告

一、現狀和問題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從2003年開始,新建和改建縣福利院1家,鄉鎮敬老院8家,民辦托老所4家,全縣養老機構共有床位630張。通過幾年努力,全縣已有151名農村“五保”和30名城鎮“三無”對象實現了集中供養,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了99.3%和100%。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開始,在高亭鎮育才、蓬萊等社區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為生活困難的高齡、殘疾、孤寡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了低償服務,在秀山鄉開展了“空巢”老年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成立了“空巢”老人服務中心,為全鄉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代購物品等服務項目,2009年我縣被省老齡委評為全省老齡工作先進縣。然而,就全社會老年人需求而言,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情況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供求不平衡

目前公有和民辦養老機構床位總數僅為老齡人口的1.69%,與國際通行的5%—7%和需求比例6%—8%及市政府要求的3%差距較大。目前全縣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464名,入住率最高100%,最低38%,平均為73.6%。

2、民辦托老所發育不全

我縣現有民辦托老所4家,床位195張,普遍存在著規模小、層次低、條件差,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弱,管理落后的現象。

3、就醫難

由于鄉鎮和行政村撤并,社區范圍大,偏遠社區醫療服務所條件相對差、設備落后、醫務人員業務弱,看病難問題突出,個別住人小島無醫療服務所。

4、社區服務工作難以到位

老年人分散居住,各自為家,原一行政村或一個岙口居住幾戶、十幾個人家,老年人之間缺乏交流,缺乏相互照顧,尤其對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困難更大,而社區服務工作又難以到位。由于觀念、場所、資金等問題,區域集中自養工作難開展。

因此探索一條適合實際、體現特色的集中收養及“居家養老”等形式的社會化養老路子成為必需。

二、原因分析

1、落后的養老觀念和弱化的家庭贍養功能。一是縣里在不同時期出臺了多個養老保障政策,老年人青壯年時有錢不接受,老年時無錢接受,導致無錢自養;偏遠小島多為以捕魚為生,近幾年漁況不好,成本增加,收入減少,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虧本,子女無錢贍養父母,家庭贍養功能在弱化。二是生活自給自足和故土難離。小島生活有地可種,有魚可捕,有螺可拾,生活能自給,養老離不開這些賴以生存的條件;幾十年生活在一個地方,習慣于現狀生活。不愿離開故土。東劍集中供養點床位50張,入住29人,入住率58%。

2、過高的準入門檻和政策的滯后。養老服務業基礎設施投入大,周期長,回報率低,而目前準入門檻過高,優惠扶持政策較少,導致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慢,目前我縣4家托老所均未達到工商營業注冊和民政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條件。

3、心有余而力不足和服務到不了位。我縣東劍、漁山、鼠浪等島原為一個鄉鎮,現撤并為一島一社區,如東劍社區,現居住不到一千人,分布在長達近20公里幾十個岙口區域,交通不便,社區服務難到位;社區醫療服務所原為鄉鎮醫院,現原醫療器械不能使用,以打針、配藥為主,鼠浪島搬遷前只有一個醫生、一個護士,由于體制和政策原因,難以維持,小衢島沒有醫生。現小島上居住的多為老年人,有病難治,社區和衛生部門難能為力。

三、幾點建議

1、健全機制,強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要建立健全“組織在政府,工作在鄉鎮,落實在村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工作運行機制,明確職責,上下聯動,逐年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養老中介組織為紐帶,以國有養老機構為示范,以興辦民辦養老機構為導向,以農村區域性集中養老點為延伸的養老服務社會化體系。

2、統籌安排,明確養老服務收養任務。要制定和完善“縣老年人設施設置規劃”和“縣推進城鄉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若干意見”。鄉鎮敬老院在改建、擴建的基礎上確保“五保”和“三無”老人的集中供養,有條件的收養其他低保、貧困、殘疾老年人;縣社會福利院和長涂、高亭、衢山等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和民辦養老院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等途徑,實行市場化運作,集中收養有自費能力的城鄉老人;通過對鄉鎮、行政村撤并后遺留的學校、辦公用房、醫院等房屋改造,設置若干集中居住點,收養“大島建、小島遷”工作中遺留的老年人和拆遷工作中政策不能享受、自身無能力安置的原租住、借住老年人及其他居住偏僻、生活不方便的空巢老人。盤活養老機構資源,改變不平衡狀況,提高入住率;對城鎮社區居家養老對象,推出家政服務、生活照料、咨詢服務、醫療保健、修理清洗、精神慰藉等項目,采取上門照料和日托服務形式,提供無償、低償、有償服務。

3、要加快小島遷大島建步伐,出臺優惠政策,結合項目開發,實施整體搬遷,從根本上解決偏遠小島老齡化問題;要加快農村居民養老保障宣傳,積極引導參保;要強化子女贍養老人意識;在偏遠小島,村落建立醫療檔案,加強醫療巡回并形成制度。

4、資金保障,出臺養老服務扶持政策。為切實解決好社會化養老問題,實現市政府提出的力爭到2012年城鄉社區居民養老服務基本覆蓋,機構養老服務床位數保持年增長10%以上,總床位數超過1000張,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年人口數的3%以上目標,政府需安排資金對應政府投入的改擴建養老設施、民辦養老機構、集中居住人員中貧困人群、居家養老的生活困難戶,實行經濟補助和政策扶持,并建立政府專項資金,形成隨老年人增長而增長的自然增長機制。

5、加強監管,力求養老服務規范高質。一是對養老服務行業開展檢查、指導以及對政府資金使用的監督,以規范養老服務業的運作;二是推出公益性養老服務崗位,優先擇用從業困難人員。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訓,實行職業資格審核和持證上崗,以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三是建立服務結果評估制度,嚴格政府養老服務補貼申請、審核,實行動態管理,對養老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質量開展量化評估,以確保養老服務高效、高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