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區黨建“五大體系”的功能定位

時間:2022-11-30 05:23:00

導語:論社區黨建“五大體系”的功能定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社區黨建“五大體系”的功能定位

城市社區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社區黨建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實踐黨的宗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適應城市經濟社會結構調整和管理體制改革新形勢的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社區黨建工作,著力構建社區黨建的組織體系、隊伍建設體系、服務體系、共建體系、考核體系等“五大體系”,切實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對于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著眼于全面覆蓋,構建網絡化的組織體系。通過構建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化的組織體系,夯實黨在城市基層的牢固的組織基礎。一方面通過進一步完善社區黨建工作聯系會議制度和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強化區縣黨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及其下屬支部四個層面黨組織的統籌協調功能,使縱向組織系統日臻完善。另一方面依托縱向的組織系統,突破單位、行業、所有制界限,橫向拓展組織的覆蓋面。

著眼于永葆黨的先進性,構建制度化的黨員教育管理體系。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區黨員發展、教育、管理和服務機制,確保在城市社區始終活躍著一支信念堅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黨員先鋒隊伍,切實增強黨在社區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探索建立在流動人口中發展黨員的新機制,發揮黨建工作指導員的作用;完善黨員教育機制,充分整合社區內各類教育資源,借鑒現代教育理念,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突出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健全社區黨員黨內民主評議、群眾評議制度和在職黨員“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反饋”制度,不斷豐富“”的內容和形式;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使黨員真正成為社區黨建工作的主體。

著眼于群眾受益,構建系統化的服務體系。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更新服務理念、整合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在社區建立項目配套、布局合理、設施齊備、受眾廣泛的系統化的社區服務體系,不斷滿足社區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使黨的先進性直接體現在城市社區。健全服務網絡,發揮社區黨組織的統攬協調作用,加強社區服務中心、站(點)建設;拓展服務對象,在堅持以困難群體為重點對象開展扶弱助困服務的同時,面向社區居民群眾及社會單位,圍繞環境保護、便民利民、治安穩定和滿足精神生活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服務項目,實現服務對象的全覆蓋。

著眼于資源整合,構建區域化的共建體系。樹立區域性大黨建的觀念,以強化城市基層管理、推進社區建設為目標,以社區共同需求、共同利益為紐帶,以長效制度為保障,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凝聚、整合區域范圍內不同隸屬關系的社會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組織和調動社區各種政治資源以及其他社會力量,形成社區共建體系。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群團組織定期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黨組織定期走訪制度等,加強對社區各種組織、各項工作的領導;通過不斷完善社區黨員代表議事會制度、推行黨務公開制度,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導、社會單位黨組織、社區黨員為主體,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協調議事機制;創新共建載體,根據社區民眾行為模式、生活習俗、價值觀念、地域心態等文化特色,精心設計共建載體,積極開展公益主題明確、地方特色鮮明、形式靈活新穎、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著力打造特色社區文化。

著眼于健全機制,構建一體化的考核體系。堅持以社區居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建立一套針對性、操作性和關聯性較強的量化考核評價制度,形成一體化的考核體系,確保社區黨建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將街道黨工委開展社區黨建工作的成效,納入考核街道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建立對民政、市政綠化、環衛、綜合執法等有關職能部門及群團組織的考核制度,將其支持和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成效納入其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健全對社區黨組織和社區黨務工作者的目標考核評價制度,引入競爭、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