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02-23 02:28:00

導語: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8月上旬,我們按照部里的安排,深入到蒙古艾里、烏蘭圖嘎等5個鄉鎮,采取走訪、座談和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全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取得的成績

幾年來,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尤其是2005年我縣被確定為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的試點縣以來,縣委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大力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農村實用人才,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去年8月,市委組織部在我縣召開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現場會,對我縣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11月,我縣3名農村實用人才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由于成績突出,縣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今年8月,我縣創辦的優秀青年農民學校被省委選為“十五”干部教育培訓成果,其圖片在全省進行了巡回展出。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標志著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已經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各縣區的前列,為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證。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我們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人才總量不足。目前,全縣農村實用人才總數不足1.5萬人,僅占農村人口總數的3.5%,輻射帶動效應不明顯。二是人才素質不高。絕大多數都是初中畢業,所掌握的知識比較陳舊,缺少一技之長,像“瓜王”王占雙那樣真正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實用人才屈指可數。三是結構布局不合理。從事第一產業的相對較多,從事第二、三產業的相對較少;傳統生產型的相對較多,經營管理型的相對較少。

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環境吸引乏力。眾所周知,農村發展相對落后,工作、生活、學習等各方面條件較差。一方面,本地考出的大中專畢業生多數都抱有“跳農門”、“謀高就”的想法,不愿返鄉服務,就連一些在鄉的初高中畢業生也紛紛外出打工,“孔雀東南飛”現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工資待遇不高,缺少大型項目,“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外地人才不愿來也是不爭的事實。二是思想認識偏差。一些鄉村干部對于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存在著片面甚至錯誤的認識:有人認為,開發農村實用人才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不容易落到實處,很難收到實效;有人認為,人才的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有人認為,雖然農村需要實用人才,但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去開發,恐怕得不償失。因此,人才開發工作往往是“雷聲大,雨點稀”,收效甚微。三是人才變向浪費。由于思想不解放,本來就為數不多的返鄉大學生寧可擠進鄉鎮機關當打字員、食堂管理員等,也不愿投身農村廣闊天地自主創業,沒有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價值,造成了一種變向的浪費。

三、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結合我縣農村實際,對于如何搞好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切實轉變觀念。思想是個總開關,思想觀念問題不解決,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無異于空談。國以人治,政以才興,這是千古不易之理。人才歷來是事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如此。因此,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同志要徹底解放思想,切實更新觀念,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真正把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牢牢地抓在手上,肯干實干,務求實效。只有這樣,這項工作才可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形成人才輩出、群賢畢至的喜人局面,從而盡快建成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生產、善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形成門類齊全、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農村實用人才新格局。

第二,要拓寬開發渠道。鑒于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總量較少,不能滿足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大批人才的需要,建議進一步拓寬開發渠道,在短時間內開發出一大批高素質的農村實用人才。一是要繼續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幾年來,我縣相繼實施了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農村經紀人隊伍開發工程、星火科技專家大院工程、農村科普人才開發工程、中等專業學歷教育工程、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培訓工程、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多項行之有效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了農村富村裕民的步伐。今后,應進一步強化措施,完善機制,下大力氣將這些工程推向深入,造就更多的農村實用人才。二是要繼續辦好優秀青年農民學校。優秀青年農民學校是我縣在農村實用人才開發方面的一個創新。實踐證明,采取這種方式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不僅方向正確,而且效果顯著。如今,優秀青年農民學校已經成為我縣“孕育村級干部的搖籃,發展農民黨員的陣地,培養致富能手的場所”。今后,尚未創辦優秀青年農民學校的鄉鎮應抓緊創辦,已經創辦的要繼續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在學員選拔程序上,進一步規范化,要通過本人自薦、村黨支部推薦和筆試、面試相結合的方式,擇優錄取那些具有一定思想文化素質的優秀青年農民。在教學內容設置上,要根據本鄉產業特點和學員自身需要,重點安排政策理論和致富科技方面的內容。三是要不求所有“柔性”引進。要學會用新的視角來審視問題,用新的思維來分析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僅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大力培養人才,還要千方百計從外地引進現成的人才,借雞生蛋,借腦增智。在人才引進的思維方式上,要由傳統的“占有式”向現代的“資源共享式”轉變,認識到只要能為我所用,為我們的發展獻策出力,創造價值,那就是我們的人才。在人才引進的待遇方式上,要由過去的高薪吸引向新興的項目招徠、效益捆綁延伸?!斑h來的和尚未必會念經”,那些真正能創造高效益的,自然要給予優厚的待遇;而那些中看不中用、濫竽充數的,則應當趕緊請其“走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引進人才的效益。

第三,要整合培訓資源。我縣各項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實施以來,由于缺乏統一指導和協調,經常出現各項工程對培訓對象和師資力量等進行無序爭奪的現象,造成了培訓資源的嚴重浪費,致使各項工程難以收到預期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緊密結合我縣農村實際,科學整合培訓資源,實現資源配置的“四個統一”:一是統一調配師資力量,組建一支精干的師資隊伍。二是統一確定培養對象,根據培養對象的不同需要,突出不同的培訓重點。三是統一使用培訓資金,力求花最少的錢,解決更多的問題。四是統一協調使用培訓場所、培訓基地、培訓設備等硬件設施,實現資源共享,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硬件設施的作用,為開發農村實用人才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

第四,要發揮人才作用。開發人才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發揮人才的作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對于人才本身而言,也只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合理激發其潛能,才能很好地調動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人才作用,首先要正確對待人才。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滅;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人才也是如此。人才不是全才,而是偏才,不能對人才求全責備,更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其次要知人善用。知人,就是知其所長所短;善用,就是善于揚其長避其短。對于一個人來說,揚其長可能是人才,而用其短則必成為庸才。正所謂“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比绻荒茏龅街松朴茫敲淳蜁率勾罅康娜瞬疟宦駴]。再次,要為人才搭建創業平臺。對于那些懂經營、善管理、責任感強的實用人才,要把他們選拔到村“兩委”,使他們成為群眾的當家人、領路人,更好地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對于那些具有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要通過在政策上傾斜,在資金上扶持,使他們盡快發展成為當地甚至全縣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致富典型。這樣,不僅這些人才自身能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而且還能通過身邊的事帶動身邊的人,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第五,要加強組織領導。搞好農村實用人才開發,關鍵在于抓好落實。為此,必須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確保此項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一是要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包保機制。要確定縣直各有關責任單位、各鄉鎮場和各村的一把手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第一責任人,把責任落實到人頭,層層簽訂責任書,在全縣上下建立起縣、鄉(局)、村三級工作目標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網絡體系。二是多方籌措,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如果沒有必要的投入作保證,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必須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縣里要建立人才基金,各責任單位也要采取向省、市主管部門爭取等辦法,積極籌措。三是兌現獎懲,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把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納入全縣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當中,將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的好壞,作為衡量有關領導干部業績的重要依據,有效地調動各部門、各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深入開展,從而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