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7-23 10:57: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情況匯報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結合區、市工作部署,立足當前實際,我縣扎實開展了新農村建設試點的前期工作。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成立領導機構和辦公室,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為搞好部門協調,調動全社會積極性,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4月10日,我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原創:縣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金秀瑤族自治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充實到辦公室,從事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縣政府辦。

二是召開動員會,為新農村建設營造聲勢。2006年4月21日,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動員會,縣四家班子領導,縣直各單位負責人,鄉(鎮)書記、鄉(鎮)長和分管領導,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人員共151人出席了會議。會上,縣長陳建強作了動員報告,內容包括: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切實增強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的總體要求和工作重點;切實加強領導,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三是調查摸底,篩選試點村。從2006年1月份起,我們組織有關單位人員,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新農村建設工作,抽調人員深入全縣10個鄉(鎮)的重點村,摸底調查,掌握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廣泛征求鄉(鎮)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村民的意見后,選定了3個鄉的4個村作為2006—2007年縣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這4個村是三江鄉的古范村、大樟鄉的漁頭屯、長垌鄉的三合屯和同皇屯。

四是開展調查研究,制定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工作方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新任務、新課題,為了使新農村建設標準更符合實際,更具操作性,我們在參觀學習、借鑒外地先進做法的基礎上,依據我縣實際,縣委、縣政府領導多次組織農業、計劃、城建、發改、國土、交通、水利、扶貧等部門負責同志、專業技術人員和鄉村兩級負責人召開座談會,深入基層發放征求意見表,多方收集好的意見,切實做好調研,于5月16日制定了《金秀瑤族自治縣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工作方案》。

五是編寫縣新農村建設簡報,組織相關人員外出考察學習。為了更好地反映新農村建設中的新情況、新風貌、新經驗和新典型,加強指導宣傳,促進互動交流,我們編印了《金秀瑤族自治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簡報》,目前已出版了3期,主要內容包括:領導重要指示、工作進展情況、先進典型經驗、農民群眾心聲、工作亮點展示和熱點問題聚焦等。同時,為增加對新農村的感性認識和學習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我縣于2006年5月25日由縣委副書記黃建祥同志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曾蘭宏同志,率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體人員、相關鄉鎮領導及村民代表赴恭城考察學習。

六是及時召開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會。為了解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和推動下一步工作的開展,6月1日,我縣召開了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匯報會。會上,各鄉(鎮)和縣直相關部門就近期工作開展情況做了匯報,縣委副書記趙貴坤、黃建祥同志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曾蘭宏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和強調。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推進了我縣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試點村基本情況

(一)三江鄉古范村基本情況

古范村是全縣距離國道線最近的瑤族村寨,距國道323線二級公路僅3.5公里,全村有104戶,總人口500人,耕地面積581畝(其中水田259畝,旱地322畝),有林地面積7072畝(其中可進行林種調整3750畝)。古范村主要以種植水稻、八角、甜茶和養殖羊、豬為主。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村家家戶戶有閉路電視和沼氣池,程控電話和摩托車入戶率均達60%以上,90%的農戶住房實現樓房化,人均擁有樓房面積達30平方米以上。古范村村風文明、村容整潔,村級綠化率達60%以上。該村是來賓市民委的民族工作示范點,2004年被來賓市授予“來賓市‘五個好’黨支部”榮譽稱號,同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委授予“全區第十批‘文明村’稱號”,2005年榮獲“全國計生協會建設先進村”稱號。該村具備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群眾基礎,生態旅游資源比較豐富,因此我們把她定位為“生態民俗旅游村”。

(二)長垌鄉三合屯基本情況

三合屯原名青山屯,該屯由于連年遭受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山體滑坡侵襲,形成嚴重危房,因此該屯整體搬遷,由舊址青山嶺搬至新址三合嶺,新建村定名“三合屯”。該屯建房占地3.7畝,工程總投資135多萬元,上級撥款扶助75萬元,群眾自籌60多萬元,于2005年12月底全部遷居新屯。三合屯共22戶108人,目前,全村建有新房的21戶,入住21戶,墻體批檔21戶,建有沼氣池20戶,通水、通電、通電話21戶,全屯巷道硬化650米。村內建有文化室、宣傳欄。該村是一個山區村,有水田32畝,旱地1000畝,山林地1200畝,主要產業有八角、甜茶葉和杉樹,2005年人均純收入850元。

(三)長垌鄉同皇屯基本情況

同皇屯由于去年遭受歷史罕見的“6.20”特大暴雨,造成嚴重危房,因此該屯重新建設。該村是一個山區村,全屯20戶62人,現有新16棟,有水田40畝,旱地2160畝,山林地1000畝,主要產業是八角,2005年人均純收入850元。

長垌鄉的三合屯、同皇屯是兩個相鄰的自然屯。相距僅有2.5公里,兩屯均是瑤族(山子瑤)聚居地,都具有依托旅游的優勢,都位于風景秀麗的圣堂山腳下和旅游漂流景點,擬修筑的金秀至平南的二級公路近村而過,滴水河繞村而過,地理位置極佳,氣候條件優越。同時這兩屯土特產豐富,人均擁有八角4畝、甜茶葉近5畝,竹類也比較豐富。兩個屯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土特產品,所以把這兩個屯發展方向定位為“旅游觀光瑤家樂”。

(四)大樟鄉漁頭屯基本情況

漁頭屯位于大樟鄉東部,距鄉政府所在地約0.5公里,主要居住著壯族,該屯由于去年遭受歷史罕見的“6.20”特大暴雨,原創: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形成嚴重危房,經多方考證不再適于居住,因此該屯整體搬遷。全屯共35戶,122人,有水田120畝,旱地70畝,山林地500畝,主要產業有甘蔗、杉樹、水果和種桑養蠶。該屯群眾的經濟來源主要以種養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均年純收入1500元。

三、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工作情況

當前,我縣4個試點村已制定出具體的工作實施方案,有關部門正在按照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要求,深入試點村屯進行調查研究、落實。

四、試點村建設進展情況

我縣4個試點村均已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領導機構,加強宣傳。一是完成了調查摸底工作,確定了發展定位,制定出了近期、遠期工作目標。二是各試點村正在開展整治臟、亂、差、臭等治理工作。三是組織村民代表到了恭城縣大嶺山、橫山和紅巖等地參觀學習。四是試點村的規劃、設計等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一)三江鄉古范村建設進展情況

該屯標準四級公路修筑已完成了60%的工程量,全村巷道已全部硬化,籃球場、戲臺和垃圾場已建成并交付使用。

(二)長垌鄉三合屯、同皇屯建設進展情況

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會議,研究部署了開展專項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大力宣傳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原則、工作任務、工作步驟、保障措施等,發動村民積極自主地投入新農村試點工作。

(三)大樟鄉漁頭屯建設進展情況

該屯群眾思想統一、積極性高,新農村選址已經確定,群眾資金籌集也基本到位,施工隊也聯系妥當,只等建設局將建設新農村的規劃圖設計完成,即可開工建設。

金秀瑤族自治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