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

時間:2022-10-30 05:13:00

導語: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

近年來,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集體經濟的非農經營范圍也在逐漸擴大,過去多年來形成的傳統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產權不清晰并且相對封閉,其集聚生產要素能力受到限制,缺乏市場競爭力;農村集體經濟收益管理不規范和監管不到位,使農民作為集體經濟的收益人卻得不到應有的收益,引發農民不斷上訪。為適應農村城鎮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昌平區堅持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公開、公正、公平和群眾公認等原則,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和實踐資產股份化、管理公司化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經濟管理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促進了發展和穩定,取得了初步成效。

×年上半年,昌平區在東小口鎮白坊、獅子營兩個集體經濟實力強、又不穩定的村進行了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在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分別于××年月、××年月、××年月啟動了第二批個村、第三批個村和第四批個村的改革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個村的產權制度改革,其余個村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

一、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組建工作機構和隊伍,筑牢工作基礎。建立區、鎮、村三級工作體系。區級成立農村集體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對全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進行指導、協調、督查,及時研究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從區有關職能部門抽調名干部組建了個駐村工作隊,深入到改革村指導工作。鎮級成立相應的改革領導小組,并成立清產核資、人口清查等工作組。村級“兩委”班子在區、鎮兩級領導小組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開展各項具體工作。在人員到位的基礎上,對所有參與改革的區、鎮、村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先后組織次培訓會,培訓達余人次,并適時組織實地考察學習,使其全面、準確掌握改革的有關政策、操作規程等。

(二)清產核資,摸清底數。由駐村工作隊、鎮(街道)、村經管財務人員和村黨員代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代表、組成清產核資、人口清查工作組,對村內賬目和全部實物等集體資產(包括集體土地、樹木、較大固定資產及出租出借物等)逐一進行清理、核實;對年成立合作社以來村民的人口變動情況進行全面清查;對入社原始股金進行核查,并登記造冊。將集體資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人數、每戶原始股金清查及核實結果提交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向村民張榜公布,征求村民意見;根據村民意見和政策規定進行核實、完善后,再向村民張榜公布;對村民提出的具體問題再進一步核查,核查結果經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公布給村民作為村集體經濟底數。

在完成改革的個村進行的清產核資工作中,累計清查資產萬元,清查土地畝,重新確認可量化凈資產萬元。

(三)制定方案、量化股權。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通過召開村民座談會,廣泛聽取村民對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全面了解村里實際情況和演變過程。然后,由鎮(街道)改革領導小組對老股金處理、集體凈資產量化配股、股東界定、獎勵政策提出方案,對歷史遺留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擬定解決辦法,起草成《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并將《意見》發給村民,使村民對照《意見》自己測算股份,一般三個月。在村民理解、熟悉《意見》的基礎上,再次召開村民座談會,對《意見》進行討論、修改,并提交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向村民張榜公布,進一步征求意見。對村民提出的具體問題和特殊情況,按政策規定,研究解決辦法,政策沒有統一規定的交村民代表或村民討論、表決,確定解決辦法,并向全體村民公布。在對《改革意見》充分討論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制定改革具體實施方案,對改革的具體內容、操作方法等做出明確規定,并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做到改革方案、方法公開、公正、可操作性強。

在股權設置上,扣除原始入社股金按原始股倍返還后的集體凈資產用于量化股權,設集體股和個人股。其中:集體股不超過,為集體組織成員共同共有,其收益由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主要用于處理遺留問題、村級事務管理及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和必要的社會公益性支出;個人股主要由戶籍股和勞齡股組成,戶籍股按人口平均量化配股,勞齡股按勞動力的勞齡配股,同時設獨生子女獎勵股,使集體資產變股權,農民當股東。

(四)組建股份合作制企業,實行公司化管理。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要求,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經濟合作社章程》、《經濟合作社董事、董事長、監事、監事長選舉辦法》、《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章程》等制度,召開股份合作制創立大會,通過《經濟合作社章程》、股東按本人持有股份選舉產生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以及董事長、監事長,如需要設置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然后,辦理相關注冊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發放股權證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法人治理結構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管理。

二、取得的初步效果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變革性嘗試。它破除了不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傳統經濟體制,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農村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推動了農村城鎮化。

(一)變農村集體資產的抽象所有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具體的按股所有,并受益,使農民得到實惠。

改革后,通過股份合作制方式,使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按股份量化給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并將村集體資產形成的收益逐年按股份分配下去,使農民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利益。據統計,××年,昌平區完成改革并已經進行分紅的個村,分紅總額萬元。其中分紅最多的白坊村共發放紅利萬元,村內股東個人分得紅利最高為萬元,戶分得紅利最高為萬元。獅子營村徐士榮由于舊村拆遷前房宅已賣,沒得到補償,生活困難。產權改革后××年全家分紅萬元,他說:“要不是產權制度改革,我就要飯去了。”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推行,破除了過去農民群眾對集體資產抽象所有、共同共有、實際上很難保障應得利益的體制怪圈,形成了農民真正所有、人人按份享有的良性局面,真正體現還權于民、還利于民。

(二)使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得到有效保全,為今后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實施產權制度改革中,通過清產核資,使各村明晰了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及債權、債務情況,特別是理清了過去多年來形成的一些陳賬,處理了呆壞賬和不良資產。同時,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應收款進行了追繳,防止了集體資產流失,為村集體經濟組織今后的發展清了家底、除了包袱。如獅子營村通過清產核資就追回欠款萬元,處理不良資產萬元。

(三)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同步改革,理清了黨支部、村委會和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使黨的基層組織在農村的領導方式不斷創新,執政能力不斷加強。

在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中,建立起機構制衡或機構加職務制衡的機制,使黨支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實現了由支配人、財、物的經營者變成服務、監督的掌舵者,黨支部圍繞著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需求,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要求,進行引導性服務、監督、指導。集體經濟組織已被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業,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是依法獨立經營的市場競爭主體。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和法律的規定,村委會嚴格尊重股份制企業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不再對其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直接的管理和干預,而是集中精力搞好全村社會事務的管理、發展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化解村民矛盾及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等。

(四)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使用的監督制約機制,從體制和源頭上預防和治理了農村干部的違法違紀問題。

經過改革,建立了既相互配合又有制約監督的民主管理體制,使干部處在企業股東、監事會等的監督之下,把財權、事權合理分解,使權力真正掌握在農民群眾的手中。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中的重大事項(土地出租、購置較大固定資產、公益性工程等)均需經股東們表決同意,村干部(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等)只能根據各自的工作需要支配村集體資產的集體股部分,而且按年初計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的預案定向支出,用后公布帳目,使他們在各種有效的監督之下只能將權力用來為股東服務,而無法以權謀私。在已經完成改革的村,各股份合作制企業新當選的董事會成員及村兩委班子都非常注重自身形象,自覺廉潔自律。改革完成的村用于招待費等非生產性支出較改革前都有了大幅度降低。

(五)調動了村民加快發展本村經濟的積極性,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有了組織保障,村民主動參與,幾套班子各司其職,形成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

農民變成股東后,比以往更加關心村里的經濟發展狀況,積極為村經濟發展獻言獻策,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用股份制改造共有的集體所有制,建立起黨組織統一領導,黨企分開,企業依法自主經營,村委會、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民主決策,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相互制衡監督,又密切配合的新型村級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了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市場競爭和發展村級經濟的能力,從而促進整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后,以往農村存在的各種矛盾,尤其是村民和“兩委”之間的矛盾明顯減少,形成了為加快發展的合力。

(六)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推動了試點村精神文明建設。

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明確界定了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員身份,保證了失地農民和農轉非人員對原集體資產收益的分配權,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了穩定地生活來源,解決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維護了農村的穩定;通過設置獨生子女獎勵股,促進了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老人按照勞動貢獻擁有相對多的股份,解決了農民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

三、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還發現以下問題:基層干部對改革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推進改革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村干部和農民股東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對新型農村管理體制還有一個再認識的過程;對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監督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下一步,昌平區將從方面進一步完善改革的各項工作。

(一)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訓,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在改革前和改革中,按照分類指導、按需培訓的原則,通過集中培訓、專題講解等形式,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教育培訓。使基層干部、黨員提高認識,明確任務,熟悉規律,學會方法,切實增強領導、組織、推動改革的意識。在改革完成后,及時舉辦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村干部培訓班。

(二)加大對改革村的指導和監督。區鎮有關部門加大對試點村的指導和監督,督促改革村認真落實股東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日常財務工作的民主監督。區經管部門對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運營狀況進行動態監測,鎮經管部門審核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年初預算方案、平時預支分紅方案、年終收益分配方案。通過對改革村的指導和監督,保證改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良性運營和股東收益的最大化。

(三)結合改革實踐,逐步研究涉及農村體制改革的深層次問題。組建農村體制改革課題組,結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后村經濟組織運營中存在的問題、預期會出現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出解決思路和辦法,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程序和模式。